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1089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作者:朱以鸿文章来源:安徽省宿松县实验中学点击数:208更新时间:2006-9-5 时下不少人在反对教学模式,主张教学无模式,倡导非预设性的生成性课堂。我觉得对此不可一概而论。我们提倡教学模式,反对的应是教学模式化、程式化。如同习武,我们知道习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无式,招式随心而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但初习武者能抛开招式吗?不能,而且还必须扎扎实实地练好一招一式。所以,我想作为青年教师,还得在教学模式方面作些研究,下点功夫。回顾平时的课堂教学,我觉得课堂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开课之初,即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

2、顺势进入课文,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采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营造一定的氛围,给学生以强烈的直观感受,为学生感悟文本作好铺垫。如在上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课前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音像。学生定会被那激越的鼓点、强健的舞姿所震撼,定会感受到安塞腰鼓铿锵磅礴的气势,甚至会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律动。在这种情境下,顺势诵读课文,学生定会被优美的华章所吸引、震撼,以至陶醉。这比教师空洞地说一大堆哪怕是激情洋溢的导语效果要好得多。但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宜拖沓繁冗。而有些老师往往乐此不疲,大量占用课堂时间创设情境。如有位老师上登上地球之巅一课,铃响后,师生共同欣赏珠穆朗玛的MTV,再出示图

3、片、谈话,前后共用去11分钟。这多少有些浪费时间之嫌。二、诵读感知,走进文本。读文章的过程是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流程进行的。因此这个环节侧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果文章比较长,则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取信息要点的能力。如让学生复述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或以“读,我了解”、“读,我感受到了”的句型联系文本说话。如果是较短的文章,尤其是美文,那一定要注重美读。首先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力求读得字正腔圆。其次是通过把握语速、停顿、重音、语气等读出感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但最好要有老师的朗读点拨和指导。如让学生选读最喜欢的语段,谈点感受。然后其他同学点评,试读;教师点拨,范读。尽

4、量让课堂上书声朗朗,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以使学生通过美读感受到汉语言节奏的铿锵、音韵的和谐。而这也是增强学生语感,提高诵读能力的最好时机。三、揣摩领悟,合作探究。如果说上一环节侧重在感知文章的美感,那么这个环节侧重在认知美、创造美;如果说上一环节侧重在整体感知,那么这个环节侧重在局部探究。该环节往往也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探究的方法可以以“美(好),美(好)在”的句式为抓手,让学生赏析一个句子,美读一个句子,仿写一个句子,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等。然后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藉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自然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文章具体设计。如在上登上地球之巅一课时,在

5、该环节我设计了访谈的教学形式(本文是新闻报道),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互相模仿记者采访登山队员刘连满和本文作者郭超人。然后教师设置情境,先访谈刘连满,侧重从文章重点内容方面揣摩品析。再访谈郭超人,侧重从文章的写法和语言方面探究领悟。最后采访观众,侧重从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感悟。这样设计,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四、链接生活,体验情感。这一环节侧重在引导学生由课文延伸到课外读物或生活,让学生体验情感,举一反三,形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迁移,实现文本的升华。李镇西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提出读文章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

6、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也就是共鸣。”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而且新课标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但阅读时学生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觉的、游离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引导、整合。如上安塞腰鼓时,有学生由“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一句联想到跳劲舞时的情景。上竹影时,有学生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墙上涂画的情景。此时教师应顺势引导学生体验,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上登上地球之巅时,我设计了一个链接题,让学生回顾以往登山时的情景,以体验攀登的艰辛与乐趣,体验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顺势点出“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

7、一座山峰”的主旨,把教学推向高潮。自然,四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情境、感知、探究、体验有时是相互交融的,有时又各有侧重。这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文章和学情而定,千万不要胶柱鼓瑟,把教学程式化。因为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附: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 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3、 学习登山队员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教学设想:1、 重点:了解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过程,学习其精神。2、 疑点: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何作用。教学时数:1教时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1、 播放背景音乐珠穆朗玛,屏幕显示

8、一组珠峰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2、 读准字音,理解运用词语你能读吗? 砭骨 崔巍 履践 窒息 你能用吗?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昏眼花 腰酸背痛 (要求学生用以上词语说一段话,教师点拨:理解词语一定要结合语境。)二、诵读感知,走进文本1、 自由诵读,概述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点拨:(1)突击队员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2)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的意志和精神?2、选读最让你感动的语段,谈谈让你感动的原因。三、模拟情境,与人物对话。1、 小组合作。学生自由模拟访谈情境,结合课文内容,采访文中人物“刘连满”,采访作者“郭超人”2、 教师主持。(1) 采访“刘连满”:登山时,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当你把氧气袋给队友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呢?(2) 采访“郭超人”:在采访登山队员时,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呢?你在文中多处描写了珠峰的景色,能说说你的用意吗?(3) 采访“观众”:听了英雄们的事迹,你最想说什么?四、链接生活,与师友对话。链接一、你有过登山的体验吗?其中有怎样的艰辛与乐趣?链接二、你怎样看2000年北大登山队遇难事迹?学生自由谈,教师适时点拨:顽强的意志,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山峰!五、自主小结,与自己对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