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009618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165 大小: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问诊》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中医问诊》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中医问诊》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中医问诊》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中医问诊》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问诊》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问诊》ppt课件(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章 问 诊,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注 意: 环境要安静适宜。 态度要 严肃认真 又 和蔼 。 切忌使用医学术语。 不可暗示、诱导病人。 应围绕主诉询问。 危重病人待病情缓解后再详询。,第二节 问诊内容,一、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 、工作单位、现住址等。,二、主 诉,概念: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主诉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二个症状,即“主症”,要求简明厄要。 问诊时要将主诉所述的症状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情况询问清楚。 主诉中不能用病证名,而只能用具体症状、体征来描述。,三、现 病 史,病情的发生、发展、

2、变化 已实施的诊断、治疗,(见下),1发病情况,主要包括: 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作何处理等。 意 义: 对于辨别疾病的原因、病位、病性有重要的作用。,2病变过程,对于了解病情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3诊治经过,了解既往诊断和治疗的情况,可作为当前诊断与治疗的参考。,4现在症状 (主体内容),四、既往史,主要包括: 1既往健康状况 2既往患病情况,五、个人生活史,个人生活史主要包括生活经历、精神情志、生活起居、饮食嗜好、婚姻生育等。,已婚女性应询问妊娠次数、生产胎数,以及有无流产、早产、难产等。,六、家族史,家属及接触密切的人的健康和患病情况。,第三节 问现在症

3、,问现在症状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其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因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注意:不能千篇一律地按此机械套问。,一、问 寒 热,恶风病人遇风冷剧,无风尚可。 多因外感风邪,风性开泄,肌腠疏松;或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 恶寒病人新病,全身无风亦冷 多因外邪客表,卫气被郁,外感病多见。 畏寒病人全身或局部怕冷,易缓解。 多因阳气虚弱,或寒邪凝聚脏腑,或痰饮病。 寒战病人冷剧颤栗。 多因寒邪过盛,或热毒病,

4、或疟疾,或药后反应。,寒:即怕冷,是病人的主观感觉。,热:指体温升高,或仅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 (后者更能指导选药?),1.外感病,邪郁卫气发热; 2.单个脏腑实热证:心、肝、肺(鼻热气)、胃(可体温升高或胃脘灼热)、大肠(阳明腑实)、小肠(治心)火,脾胃、肝胆、大肠、膀胱湿热,痰火扰心、痰热壅肺、胆郁痰扰,瘀热攻心。 3.虚热证:心、肺、肝、肾、胃 阴虚; 气虚发热; 血虚发热。 4.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必须问清:,有、无 是否同时出现(恶寒发热;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寒热往来) 轻重程度 出现时间 持续时间 必伴症状, 恶寒发热,【概念】 恶寒发热同时出现,绝大多数见于感冒(表证)。

5、 【病机】 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煦则恶寒 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恶寒重发热轻,风寒、风热、风寒湿三种表证的重证早期。,恶风、发热轻,风邪 表证。(太阳中风证),发热明显,恶寒轻,风热表证。自觉身热,似欲出汗,减衣不能。,不仅与病邪的性质有关,且与邪正对比有密切关系:,邪正俱盛者恶寒发热皆较重 正邪斗争激烈 邪轻而正衰恶寒发热均较轻 正邪斗争不甚 邪盛而正衰恶寒重发热轻 邪盛故恶寒重,正太虚,烧不起来,其他寒热并见者: 疮疡在火毒内发的早期,或在酿脓的中期,以及疮疡已溃毒邪未去,正不胜邪的末期,均可出现; 湿温初起; 食积; 急性热毒证之极早期; 里实热致大汗后,热稍退,汗出肌疏,后

6、背微恶风;, 只有怕冷 (但寒不热),表证极早期; 虚寒证心、脾胃、肾阳虚; 里实寒证寒凝心脉、寒饮停肺、寒凝肝脉、寒邪犯胃、寒积、肌腠寒湿、关节寒湿;,壮热、潮热、微热,(三) 只觉得热 (但热不寒),壮 热,标准:体温39以上,不恶寒只恶热 常兼:面赤,汗多,烦躁,渴,饮冷 多 见 于 : 实热证肺热壅盛、痰火扰心、阳明腑实证(又名热积重证)、气分热盛(又名阳明经证、肺胃热盛证,实为弥漫性全身里热证)、湿温、热入血室; 虚热证极少数气虚发热、极少数血虚发热; 假热证阴盛格阳;,潮 热,如潮汐之定时 可分为:日晡,午后及夜间,身热夜甚,日晡潮热:(又称阳明潮热),特点:下午35时才现发热,或

7、热势更甚。由于阳明经气本就旺于日晡,又加胃、肠二经染实火,故于此时热甚。 见于: 胃气郁热(肝胃气滞); 阳明腑实证。, 午后至夜间潮热:,特点: 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及心烦 骨蒸 自觉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 身热不扬身觉热,周身不爽,初扪不甚热,稍久即灼手 病机: 阴虚内热; 湿温潮热; 瘀血郁热,(3)身热夜甚:,特点:“夜热早凉” 病机:温病热入营分后期,阴液大伤,余热未尽净。,微热,发热不超过38.5,或仅自觉微有发热。 常见: 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气郁发热 四种:,(1)气虚发热,绝大多数为长期微热,劳累后诱发或加重,常兼自汗、少气等,舌常淡白,必有齿痕。 (2)血虚发热 时有低热

8、,头晕,可能面白、舌淡,下眼睑必淡白,苔、小便必不黄,不渴,脉空虚。 (3)阴虚发热 (4)气郁发热 常与情志因素有关,常伴胸闷,急躁易怒等 (5)小儿夏季热 小儿每年夏季长期发热,至秋冬自愈,多属气阴两虚。,(四) 寒热往来,【概念】 指病人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半表半里证 【病机】 可见于 少阳病 和 疟疾 。,此外,少量表邪郁于肌肤之下难出,也可出现轻度寒热往来,一日数发,有明显感冒病史,脉必浮,仲景用桂二麻一汤、桂麻各半汤等。,二、问汗,汗的作用:调和阴阳,滋润皮肤,调节体温等作用。 病理汗象: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或仅见身体某一局部汗出。, 有汗、无汗,1.无汗:,()表证无汗: 风

9、寒(湿)、暑湿、风热轻证、秋燥 ()里证无汗: 绝大多数里证,有 汗,风邪犯表证(太阳中风证、风邪外感) 风热表证(中重度),()表证有汗:,()里证汗出:,里实热证。如气分热、热积、湿温。 虚证。如气虚 自汗、阴虚 盗汗、亡阴亡阳 绝汗 等,详细见后。 水饮病。可见但头汗出。, 特色汗出,.自汗:,表现:经常性清醒时汗出不止,活动之后加重。 病证:为气虚证、阳虚证。 病机:阳气虚弱,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活动更加耗伤阳气,因而汗出更甚。,2.盗汗:,表现:睡着后汗出,醒后则止。(多种) 病证: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会自汗、盗汗并见)。 病机:阴虚阳亢,内热内生,蒸津外泄。入睡之时

10、,卫阳入里,肌表不固,虚热蒸津外泄,故睡时汗出;醒后卫阳复归于表,肌表固密,虽阴虚内热,也不能蒸津外出,故醒后汗止。,绝汗:,表现:大汗不止,又称为脱汗。 病证:亡阴、亡阳。 区分: 亡阴病势危重,高热烦渴,脉细数疾,而见汗出如油,热而粘手。 亡阳病势危重,身凉肢厥,脉微欲绝,而见大汗淋漓,汗稀而凉。,战汗:,表现:先寒战颤栗十分钟左右,而后汗出 病机:邪正相争,病情发展的转折点 预后: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邪去正复。 汗出后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 邪胜正衰。,5冷汗:,所出之汗有冷感。 病证:阳气虚或惊吓。,6热汗:,所出之汗有热感。 病证:里热证。,7黄汗:,汗将衣服染黄。 病证:湿热; 狐

11、臭;, 只某处汗出,头 汗,可能原因: 上焦热盛,逼津上泄。 中焦湿热郁蒸上攻。 阳明腑实证。 虚阳上越,元气将脱。 生理现象:进食辛辣热汤、饮洒。,半身汗出,身体该出汗时,只有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无汗的半身有病。 病证:中风、痿症及截瘫病人。 (临床意义:不必惊慌),手足心汗,伴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者阴虚内热 伴烦渴饮冷,尿赤便秘者实热尚轻 伴腹胀纳少便溏,乏力者脾虚不摄 仅苔腻,无其它不适者 湿浊内盛,心胸出汗,兼神疲倦怠,纳呆食少,心悸失眠等症心脾两虚。 兼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症心肾不交。 还可见于胸腔血瘀证。,5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 病机: 很多小疙瘩下焦湿热 湿湿

12、冷冷 肾阳虚,三、问疼痛,【病因病机】 不通则痛:感受外邪,气滞、血瘀、痰浊、食滞、虫积、寒凝等阻滞脏腑经络,闭塞气机,使气血运行不畅 因实致痛 不荣而痛:气、血、阴、阳、精脏腑经络形体失养 因虚致痛,(一)问痛的部位,头 痛,整个头部,或头的前、后、两侧、顶部痛 后头痛连项太阳经 羌活。 两侧头痛者少阳经柴胡。 前额或眉棱骨痛阳明经白芷。 巅顶痛厥阴经藁本。 头痛齿亦痛少阴经细辛,经 脉,原 因,实证表证、食积、风邪、寒邪、伤暑、湿浊、郁火上攻(热积、肝火、头部肌肤郁火)、肝气上攻、肝阳上亢、痰浊、瘀血、寄生虫 虚证气、血、阴、阳、精亏,.胸 痛,是指胸部正中、或偏侧、或全胸痛。 多为心肺的

13、病变。 左胸心前区憋闷作痛痰、瘀等阻滞心脉 胸痹。 胸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冷者 心脉急骤闭塞,气血闭阻真心痛 胸痛,颧赤,盗汗,午后潮热者肺阴亏虚,虚火灼络肺痨 感冒后胸痛者局部,不咳亦痛肺痈初起 感冒后胸痛者一咳全胸皆痛,不咳不痛 只需治咳嗽 发烧,咳嗽,局部胸痛,咯腥臭痰肺痈,胁 痛,是指胁的一侧或两侧疼痛,大多与肝胆病变有关。 如肝气郁滞;肝胆湿热;肝火;以及饮停胸胁等证型。 肝阴虚、肝血虚、胆道蛔虫、肝胆结石、胁部旧伤等亦致胁痛。,.脘 痛,脘又名胃脘、脘腹,指上腹部,剑突之下或偏左,是胃所在。 证型:胃寒(虚实)、胃火(虚实) 、气滞(肝胃) 、食积、气虚、瘀血、结石、湿(湿热)

14、(不洁)、痰饮; 阑尾炎初期、心脏病亦导致。 进食后加重者,实;饿则痛,食后减轻者,虚。,脘 痞,腹 痛,大腹、小腹、少腹 脐上为大腹,属脾与大肠; 脐以下为小腹,属肝、肾、膀胱、胞宫; 小腹两侧为少腹,属肝与大肠;,(证型见下),实证痛而拒按寒凝、热结、湿热、气滞(肝郁脾虚)、血瘀、食积、虫积、石淋等所致 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呕吐、便闭者 肠痈或热积。 全腹痛,有压痛及反跳痛者腹部脏器穿孔(热毒弥漫)。 脐外侧及下腹部突然剧烈绞痛,向大腿内侧及阴部放射,尿血者结石。 妇女小腹及少腹部疼痛痛经、宫外孕破裂等病。 虚证痛不剧,喜按气、血、阴、阳虚。,背痛,脊痛不可俯仰者督脉损伤(

15、劳伤)、风湿、阴虚筋急。 腰背酸痛,怕冷鼻塞风寒。 肩、上背同痛风湿(如肩周炎)。,腰 痛,指腰正中,或两侧痛。 腰部慢性酸痛,与天气、过劳、外伤无关肾虚 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剧寒湿(关节炎) 腰痛引及单侧下肢肾亏、风湿或瘀血(腰椎病变) 腰部突然剧痛,向前下引及少腹部,随之尿血肾结石(石淋) 腰痛连腹,绕如带状带脉损伤。,如两侧腰部有叩击痛,可作为诊断肾病的重要指征。,四肢痛,指单纯的四肢痛。 整个一只手或脚痰湿、瘀血、劳损 仅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 寒(痛)痹痛较剧,冷水或降温触发、加重 湿(着)痹痛处麻木、沉重,天阴下雨触发、加重 风(行)痹痛处不固定 热 痹 关节红肿,甚至自觉发烫 独足跟或胫膝酸痛肾虚,周身痛,新病周身疼痛感受风寒(湿)、湿温初起; 久病卧床,周身作痛气血亏虚兼气血不畅; 产妇周身作痛苔不腻者,为肌肤气血乍虚而不荣。,(二) 疼痛性质,胀痛:,在胸、胁、脘、腹、乳,绝大多数有气滞。 在头、目肝阳上亢、肝火、肝气。 关节胀关节炎前兆,作风痹治,刺痛:,疼痛如针刺瘀血 遇热水,肤如针刺寒凝 天气热正常,3走窜痛:,痛处游走不定,甚至走窜攻痛。 在胸腹腔,称窜痛气滞。 在肢体关节,称游走痛风痹。,4绞痛:,痛如刀绞。 有形实邪,或寒邪凝闭。 如:心脉痹阻引起的“真心痛” 结石阻塞尿路引起的小腹痛; 寒邪内侵肠胃所致的脘腹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