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综合模拟题】二_答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809990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综合模拟题】二_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艺术综合模拟题】二_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艺术综合模拟题】二_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艺术综合模拟题】二_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综合模拟题】二_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综合模拟题】二_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传媒大学 2007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艺术学综合模拟题(二)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悲剧的诞生的作者是(尼采),泰勒在(原始文化)书中提出了艺术起源于“巫术”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提出者是(张璪),有“高音之王”之称的意大利歌唱家是(帕瓦罗蒂), 韩熙载夜宴图是(顾恺之)的作品。, 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堂吉珂德的作者是(塞万提斯),我国古代美学家严羽的代表作是(沧浪诗话),小说子夜的作者是(茅盾),年,德西卡导演了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该片被认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二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审美意象、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

2、,意象中的“意” 是指的主观情思,“象”指的是客观物象。审美意象是艺术家 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语言为媒介形成的存在主体,是观念中的内心视象。审美意象既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情思,又体现着客体的审美特征。这种内心视象是内心中具体的,鲜明的,确定的形象,同时还有不确定性一面,具有模糊性,变动性。参考艺术学概论中的胸中之竹论述举例展开。长镜头、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一般认为,电影史上最早应用长镜头的范例是 “纪录片之父”罗伯

3、特弗拉哈迪 1916 年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 1941 年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在他的经典影片公民凯恩中,又成功地运用了长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运动摄影以及多视角的叙事结构。这部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 长镜头最根本的在于镜头内纵深的场面调度产生的纪实性和整个影片节奏的起承转合所体现的现实主义风格。当然,相对而言,讲求景深内的场面调度会使镜头的时间变长、节奏变慢。例如台湾导演侯孝贤的作品悲情城市 、 恋恋风尘等影片。长镜头的作用为: 能以一个单独的镜头表现完整的动作和事件,而其含义不依赖它与前后镜头的联结就能独立存在 ;强调长镜头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深焦距造成的完整的空间的作用,形成

4、几个平面互相衬映、互相对比的复杂画面空间结构 ;由于这种多层面和多元性的画面,自然派生出多义性,使观众在欣赏影片时有相当大的选择自由和读解空间。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在其著作阅读行为中提出的。所谓隐含读者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即作者心目中的文学消费者和接受者。例如学者在写作自2己的学术著作时,心中的隐含读者是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而不是普通百姓。长生殿 、 长生殿是清代著名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一部爱情悲剧。故事叙述唐明皇在开元以后,纵情声色,委政权奸,国政日非。杨贵妃恃宠善妒,杨国忠招权纳贿,激起拥有重兵之番将安禄山。称兵

5、造反。哥舒翰潼关不守,兵败降贼。明皇束手无策,仓皇幸蜀,逃至马嵬曙,随行将士杀死杨国忠,陈元礼纵兵逼哄,贵妃佛堂自缢,摇摇将坠的大唐江山到此才获得一线转机。这是作者通过民间传说中唐明皇和杨贵妃有着真挚爱情的故事,更根据历史把他们的爱情在现实中所发生的的政治影响而写出的。 洪昇是和孔尚任齐名的剧作家,作品有传奇长生殿 ,杂剧四婵娟一种传世,另有锦绣图待考。其余作品均佚。今人章培恒著有洪昇年谱 。 莫扎特;莫扎特是奥地利古典乐派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莫扎特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6 岁时,在父亲的带领下,他漫游整个欧洲大陆旅行演出十年之久

6、。后来,他成为一个不依附于皇室的自由音乐家。1791 年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 35岁。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 22 部;以费加罗的婚礼 、 唐璜 、 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 41 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 27 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 6 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三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如何理解艺术再现与表现的关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段和方法:再现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表现着重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再现,一般指艺

7、术家对他所认识的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感性的、理解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和逼真,即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现实。文艺复兴时代画家 L.达芬奇说: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经常把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面前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中外历史上的大量美术作品,如唐、宋的山水花鸟及人物画,希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美术,都是使用再现的或偏重再现的手法。 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 理3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

8、、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自我,改变客体,表达理想。自宋以后,中国的文人画开始从着重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向着重表现主观情感方面转移。H.马蒂斯说 我首先所企图达到的是表现, 我的道路是不停止地寻找如实摹写以外的表现的可能性相互关系 再现与表现,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两种基本手段和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可以分别适应不同时代、社会、体裁、题材、风格、趣味等的需要和特性。再现与表现这一对术语,有时也被用来表明不同美术种类或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的一般固有特点。例如说书法是表现的艺术,绘画是再现的艺术 ;西方的绘画是再现的,东方的绘画是表现的; 古典

9、艺术是再现的,现代艺术是表现的 。在艺术创作中什么是“熟悉的陌生人”?这是别林斯基就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独创性、共性和个性所提出的著名论断。“熟悉”点明典型形象的现实基础, “陌生”指出典型形象的独创性。熟悉的陌生人,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同个性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 感。另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个个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所以, 人们又会有“陌生” 感。比如阿 Q,他的“ 精神胜利法” ,他那种虚荣好

10、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上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 “阿 Q 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 Q 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就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 来自我解嘲等等言行举止,是罕见的,只有阿 Q 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正是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 和“陌生”的统一;只有 “熟悉”而不“ 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 陌生” 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缺乏共性,容易变得离奇荒诞,沦入非理性主义泥坑

11、。所以,二者必须巧妙结合,缺一不可。 、试分析以下这段话描述的审美情感:“一当我将自己的力量和奋求投射到自然事物上面,我也就将这些力量和奋求在内心激起的情感一起投射到了自然之中只有在这个时候,向自然做的感情移入才变成了真正的审美移情作用。”以上这段话介绍的是的审美中的“移情说” 。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所提出的。所谓移情是指审美接收者积极主动的一种心理投射,当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4响,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审美中的移情现象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是审美主体把自己的

12、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另一是对象本身是由线段、色调和形状等所构成的空间意志,能使审美主体的内在意识向它转移。四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德国美学家本雅明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耗费了不少精力钻牛角尖似的争论摄影到底算不算一门艺术,却没有先问问这项发明是否改变了艺术的普遍特性” 。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注:可以以你熟悉的任何艺术门类为例,不必一定拘泥于摄影。 )这道题背后暗含的是关于“电视是艺术吗”,对于这一论述,可以参见高鑫老师在电视艺术美学中的论述。摄影是艺术吗?在摄影出现之前,纪实并不成其为一种艺术特征,而摄影出现之后,在艺术特性的谱系中就添加了纪实性这

13、一美学风格。当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段出现之后,可以暂时将其本质问题悬置起来,先去探究它在实践创作层面的价值和意义。当在实践中出现认知的混乱时,再推进理论的向前。如何理解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性所谓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性,是指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征和民族传统,并以民族风格为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些阶段,因为经济以及其他因素,会出现某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为文化中心或艺术中心的现象,例如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9 世纪的法国等等。20世纪以来,巴黎、纽约、莫斯科都曾经是西方或东欧的文化和艺术中心。1

14、9 世纪 70 年代,巴黎的印象派波及整个欧洲,俄国也不例外。但俄国一些有思想的艺术家如克拉姆斯科伊、列宾、苏里科夫等,在关注巴黎思潮变化的同时,却根据本民族的实际,创造了“巡回展览画派 ”。此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列宾,在画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后,用学院的公费去法国进修。其时,法国这个关注色彩革命的画派正登上历史舞台,在巴黎举行第一届印象主义展览(1874 年) 。列宾没有成为印象主义色彩的俘虏,而是硏究、吸收了印象主义的技法,三年后回到俄国,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精神的杰作,与当时俄国进步的文学、音乐、戏剧家一起,奠定了 19 世纪后半期批判现实主义的俄罗斯民族学派。19 世纪下半期俄罗斯艺术家们创造的深沉、博大、充满人道主义和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艺术,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当今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矛盾中,我们既要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又要头脑冷静。不应该忘记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性,不要以为文化艺术也和经济一样会走向全球化。文化艺术是精神创造,它们离不开民族的历史传统。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应该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正是各民族文化艺术差异的一面,组成世界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