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997198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数字/数见不鲜间距/间不容发下载/千载难逢 B扛枪/力能扛鼎 否决/否极泰来 拾掇/拾级而上 C惆怅/风流倜傥 儒家/相濡以沫 枯燥/怙恶不悛 D沏茶/休戚相关 角色/矫枉过正 创伤/悲怆欲绝 解析:选B。A项,分别读sh/shu,jin/jin,zi/zi。B项,分别读kn/n,fu/p,sh/sh。C项,分别读chu/t,r/r,k/h。D项,分别读q/q,ju/jio,chun/chun。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鲁迅作品

2、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比如,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更在于历经蹉跎岁月之后,它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显其尖锐。A坚不可摧B独具只眼 C入木三分 D蹉跎岁月解析:选D。A项,坚不可摧:非常坚固,不可摧毁。B项,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C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D项,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3、是国家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大决策。B以我对以往土地政策调整的观察,能达到法律修订和政策调整偏差的最要紧办法,是把农民引入政策决定的公共博弈领域,让农民意愿成为一种“最后否决权”。C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D“低碳生活”以保护地球、造福人类为宗旨,既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更是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解析:选A。B项,搭配不当,“达到”与“偏差”搭配不当,应改为“弥补”或“纠正”;C项,句式杂糅,应在“

4、事件”后加逗号,添加“这”;D项,语序不当,“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互换。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除了描写和展示,还必须有一种向善的力量。文学当然首先必须真实,_,唤醒人们去寻找和捍卫温暖、美好、善良与欢笑。作家尽可以去讲狼扮作外婆吃人的故事但仅有现象的真实还不够这种“善”其实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呼醒人们警惕着不要被狼吃掉因为“真”是“善”的起码前提还必须有一种向善的力量ABC D解析:选A。文段按照“真”、“善”、“美”的内容来阐释的,只有能紧扣前面的文字。两句是过渡,谈“善”,与后面的“唤醒”相承接。二、本大

5、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適高祖

6、,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

7、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解印绶间行归家间:(得)机会B欲徼福齐桓,拟適高祖 拟:比,比拟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 干:冒犯,背离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 逆:迎接解析:选C。A项,间:秘密地,悄悄地。间行,从小路走。B项,拟:意为“效法”之意;D项逆:意为“反对”。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且起一朝之谋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B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于其身也,

8、则耻师焉C虽敌百万之众可也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D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赵氏求救于齐解析:选C。A项,且:为连词,而且;副词,暂且。B项,则:为连词,于是;连词,却。C项,两个“虽”都是表假设的连词中,即使。D项,于:介词,在;介词,向。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范“忽于荣利”的一组是(3分)()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征命无所就乃解印绶间行归家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范以疾留彭城救恤穷乏,家无所余ABC D解析:选C。是概说;是不依附董卓;是因病而留,都不能表现他“忽于荣利”。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卓作乱时,张范与张承想要集合徒众与天

9、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下作罢。B张范让张承见袁术,由于张承在言谈之中没有曲意逢迎袁术,致使见面不欢而散。从中可以看出张承“方正”的性格。C张范与张承两人的儿子同被盗贼劫持,张范前往贼穴营救,最终盗贼被他的仁义之言所感动,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他。D太祖每当出兵征战,常常让张范和邴原辅助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并告诫曹丕若有所行动一定要向两人咨询,足见张范深得太祖器重。解析:选A。A项,“张范与张承想要集合徒众”错误,原文只提到张承。9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术 复 问 曰 今 曹 公 欲 以 弊 兵 数 千 敌 十 万 之 众 可 谓 不 量

10、 力 矣 子 以 为 何 如 承 乃 曰 汉 德 虽 衰 天 命 未 改 今 曹 公 挟 天 子 以 令 天 下 虽 敌 百 万 之 众 可 也 术 作 色 不 怿 承 去 之。答案: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3分)译文:_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3分)译文:_答案:太傅袁隗想要把女儿嫁给张范,张范推辞没有接受。张范经常救济抚恤贫困的人家,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本地和外地的

11、孤寡都来投靠他。参考译文: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太傅袁隗想把女儿嫁给张范,张范推辞不接受。他性格恬静乐于道义,淡泊名利,从不接受公荐。其弟名承,字公先,也是知名人士,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任命为议郎,又升任伊阙都尉。董卓作乱,张承想聚合亲信与天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张承之弟张昭时任议郎,恰从长安来,对张承说:“现在想讨伐董卓,寡不敌众,而且又是谋划重建朝代,使百姓遭受战争之祸,士子没有得到安抚,兵士没有训练,难以成功。董卓抵挡天下的讨伐却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其统治本来就不能长久;不如先呆在一个地方等待时机行动,然后才能实现志向。”张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从小路回到家乡

12、,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袁术准备了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有病而不能前往,袁术没有强逼他。然后派人请张承与他相见,袁术问他:“往昔周朝衰落,于是有了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秦国丧失法度,汉朝把天下接管过来而以法度治理。现在我拥有了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想效仿汉高祖之事,称霸天下,你有何意见?”张承回答说:“称霸之资在于道义而不在强大。假如以道义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要成就霸业,也不足为难。但是如果过分模仿,逆时而行,为人民所弃,谁能使他兴旺发达起来?”于是袁术很不高兴。在这时,太祖将要进军冀州,袁术又问他:“如今曹操要以弱兵三千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不自量力。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呢?”张承

13、于是说:“汉朝虽然不修文德,但是天命没有改变,而今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即使抵抗百万之众也可以了。”袁术于是脸现怒色不高兴,张承就离开袁术回到扬州。太祖平定冀州,派使者迎请张范。张范因为得病而留在彭城,他让张承去见太祖,太祖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张范之子张陵和张承之子张戬被山东强盗抓住,张范直接到强盗所在之地去要还子侄,强盗只把张陵放回。张范感谢道:“诸君把儿子相还,已经十分厚道了。但是以人之常情,虽然爱怜自己的孩子,然而我却更关心幼小的张戬,请把张陵换回张戬。”强盗被他大义所感动,把两个都还给了张范。太祖从荆州回来,张范得以在陈州见到他,任张范为议郎,参谋丞相军事,张范非常得太祖的敬重。每当太祖征

14、伐之时,常让张范和邴原留在许都,辅佐太子。太祖对文帝说:“如有什么行动,一定要向这二人咨询。”世子以子孙之礼相待他们。他经常救济穷困人家,以致家中无多余的资财,远近孤寡都归附到他那里。别人对他的赠遗他从不反对,但也不用它们,等到他们走之后,都把它们还回。张范在建安十七年去世。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谢公亭 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1)“风景”一词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它? (3分)答:_解析:按照律诗“起”承“转”“合”的特点,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风景”处在首联,领起下两联。答案:领起颔联和颈联。表现它的意象有“天”“月”“山”“碧水”“池花”“日”“窗竹”等。(2)该诗景情具有怎样的关系?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