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09899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营口近些年发展的调查报告我的家乡营口市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北岸是辽东半岛上的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八大水系之一的大辽河在这里与渤海相交汇营口市距离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市 179 公里;南同“北方明珠”大连市接壤,距离220 公里;东北与中国“钢都”鞍山市相依;东与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市毗邻;北与辽河油田属地盘锦市隔河相望,区域位置十分优越。营口市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东西宽 50.7 公里,北长 111.8 公里,总面积 540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96 公里。营口的水陆空交通便利。内河(辽河)营口港区与渤海鲅鱼圈港区构成一市两港区,连接 了五大洲四大洋。

2、中长铁路(大连满洲里)、沈大高速公路(沈阳大连)、哈大公 路(哈尔滨大连)、庄林公路(庄河林西),纵贯营口全境。营口南去有大连周水 子机场,北往有沈阳桃仙机场,构成了十分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营口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土质肥沃,水域面积及林地面积 广阔,盛产水稻、水果及水产品,素有“鱼米之乡”水果之乡”的美称。营口市得天独厚的区域环境,成为中外客商关注的地区。1992 年,营口市跨入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 40 优行列。近些年是营口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加速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关键时期。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

3、调整三大趋势日趋增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将进入加速推进时期。营口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今年的工作总结会上,营口市市长赵化明说,2006 年,我市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新农村建设势头良好,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旅游、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工业发展年成效显著;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外事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教育事业有新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的看,去年我

4、市农业、工业、外经、外事、城建、环保、旅游、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条战线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作出了重要贡献。一营口市的工业发展营口市紧紧把握市场动向和科技发展趋势,立足市情和现有工业基础,坚持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使工业结构得到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改造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骨干行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广阔腹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立足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雏形, 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

5、施“名牌”战略,以名牌产品规模化、优势产品集约化、特色产品专业化为核心,培育盼盼防撬门、诺的斯卡牌钢琴、人民大会堂牌卷烟、银珠牌锦纶 66 丝、鲁冰花饮料等 20 种名牌系列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06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 128 亿元,年均增长 12%。1. 改造壮大骨干行业轻工业。卷烟生产总量大幅度增长。重点是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人民大会堂牌等高档卷烟,一、二类烟比重由目前的 7% 提高到 43%。在努力开拓市场的同时,要力争通过与国内大烟草集团的合资合作,扩大市场占有率。到 2006,生产能力达到 35 万箱,利税总额达到 14 亿元。乐器制造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

6、档次、创优质品牌为重点,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三角钢琴,到 2006 生产能力由目前的 3500 架达到 10000 架,工业总产值达到 3 亿元。家电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激活存量。加速开发风冷式 300升以上容量高档次电冰箱;洗衣机、微电机向多品种、多功能方向发展。到 2006 年管式电机产量力争达到 20 万台,冰箱产量力争达到 50 万台,工业总产值达到 18 亿元。海盐加工重点发展 5万吨特种盐、5 万吨畜牧盐、20 万吨粉洗盐。食品饮料在培育鲁冰花饮品、渤海油脂和面粉等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利用营口港和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基地的优势,搞好玉米和玉米淀粉后续产品深

7、加工。 2006 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 70 亿元,年均增长 14.7%。 2. 纺织及服装业。以能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最终产品为龙头,提高纺、织、染、整的工艺水平和技术含量,在深加工、系列化配套上取得突破。扩大化纤生产规模,建设 3 万吨/年尼龙聚合纺丝工程,实现锦纶生产能力 4.4 万吨/年;大力发展复合超细纤维、有色(超)细旦纤维,利用现有纤维优势,发展后加工,开发生产超细纤维织物、锦纶中强丝、缝纫线、网带绳等。到 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 20 亿元。棉纺要搞好面料高支高密织物结构调整,同时以营口华福集团、熊印有限责任公司、三益纺织有限公司、营口纺织有限公司、舒爱得集团为重点,迅速提高染

8、整及后整理水平,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我国加入 WTO 的有利机遇 , 扩大印染布、 装饰布及服装生产规模。 到 2006 年,工业总产值达到 25 亿元。 2006 年,全市纺织及服装业工业总产值达到 45 亿元,年均增长 31.4%。新型建材工业。辽宁盼盼集团要全力用好“盼盼”这张全国驰名商标的品牌,重点发展防撬门窗、全自动高级防盗车库门及其他安全防盗系列产品,大力发展聚氨酯新型隔热保温建筑材料。铝型材门窗制品要改进窗型,强化表面处理技术,增强保温性能,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业。2006 年,新型建材工业总产值达到 85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28%。精细化工业。

9、以营口三征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氯氰为龙头,前引氰化钠,后续开发杂环、羟基乙腈、种子包衣剂等深加工产品,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到 2006 年,工业总产值达到 6 亿元。营口向阳化工厂要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在现有聚丙烯、型催化剂生产能力各 50 吨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新增聚丙烯型催化剂 100 吨,新开发聚乙烯型催化剂 100 吨。2006 年,精细化工业总产值达到 17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36% 。矿产品加工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技术工艺,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档高效连铸、薄板坯连铸、超高功率直流电炉用镁碳砖、冶金炉不定型喷补料等镁制品, 扩大金属颗粒镁脱硫剂的生产;搞好硼资源深加工

10、;开发生产微细目滑石粉、微晶玻璃、工业硅等产品。到 2006 年, 镁制品加工业产值达到 50 亿元。二营口市农村经济发展营口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与城乡差别、促进县乡财政增长为根本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基础产业为根本方向,全方面、宽领域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和农民收入增长率,努力把营口传统农业转变为科技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雏形,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 万吨左右,其它农副产品产量、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2006 年,农业增加值达到

11、 36亿元,年均增长 6.5%;乡镇企业增加值 155 亿元,年均增长 13%;农民人均纯收入 4500元,年均增长 9.2%。1.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贯彻“发展与提高并重、生产与加工贮藏并重、扩大规模与争创名牌并重、基地建设与市场建设并重”的方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按照“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占领市场”的原则,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作物,到 2006 年,粮经作物比例调整到 6:4。重点建设西部优质水稻基地、高速公路两翼及所辐射平原、丘陵地区的高效果品基地和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业

12、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业。按照建设“海上营口”的战略构想,建设淡水养殖基地和沿海滩涂贝类及海珍品四大增管养区,发展远洋渔业。以肉禽、肉牛、绒山羊、蛋鸭、奶牛为重点,逐步扩大畜产品经营规模,提高效益。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名特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种养技术,培育精品名品和特色农产品,培育绿色食品大米、优质水果、鲁冰花、莱旺尼等 20 种名牌系列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发展以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为重点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注重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以粮、菜、果、水产品、柞蚕、肉禽、禽蛋、奶

13、等为重点,建设 30 个加工层次深、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进入市场的份额、绿色食品及无公害食品的比重均达到 50%以上。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和培育农产品营销中心、营销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依存关系。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运用合同契约、股份合作、保护价格收购等方式,实施产加销系列开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做好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衔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和规模效益。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开源节流为重点,搞好河流整治、水源工程、截潜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抗

14、旱、防涝标准,增强农业抗灾防灾能力。“十五”期间,重点建设营口林业生态工程、玉石水库、海堤整治、灌区改造和黑鱼沟提水站改建扩建等 9 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和大中河流防洪、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工程。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搞好规模化植树种草、坡耕地综合治理、封山育林和山区综合开发,人工造林 30 万亩,新封山育林 37.5 万亩,新建生态林 11.5 万亩。加强种子工程建设,重点搞好优质农、畜、水产品等种(苗)基地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大力开发、推广、 使用新型实用现代化耕种、灌溉、收获、加工农业机械设备,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对机械动力的需

15、求。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农村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气象建设,建设好辽东半岛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系统,搞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开发应用人工增雨、防雹技术。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作大作强乡镇企业,以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乡村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乡镇企业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制品、机械电子、精细化工、冶金、食品饮料和服装针织六大骨干行业,提高产品档次,培育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兴办工贸小区,发挥聚集效应,促进小城镇建设。2006 年,乡镇工业增加值 105 亿元,实

16、交税金 8 亿元,年均增长 12.9%、11.2%。 5.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发挥科技扶贫的主导作用,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迈进。坚持“四个结合”,即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重在治本,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重在扶志,治穷与治愚相结合,重在治愚,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在造血。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一户一个致富项目,一村一个蓄水方塘,一乡一个主导产业,稳定改善贫困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市农村尚未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但不稳定、已解决温饱但标准较低的 13 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 2500元以上,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积极稳妥地搞好移民扶贫,将居住在偏远山区的零散贫困户移民到耕地面积多、资源条件好的村屯居住,三年完成 1200 户的移民任务。加强扶贫投入力度,动员全社会扶贫帮困,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良好风尚。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贫困人口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