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时》ppt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93748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生活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健康生活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健康生活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健康生活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健康生活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生活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生活时》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节 照顾好你的身体,第1课时,内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被农药污染的青菜,被农药污染的水果等,河豚,假酒制造现场(有的用工业酒精代替食用酒精),腐败变质的菜、 蛋糕等食品,这样的食品饮料等, 你敢吃吗?,一、注意食品卫生,环境毒物: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农药、一些医用药物及工业毒物,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能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病变的物质. 中毒:由于环境毒物作用而引起的病变.,细菌性食物中毒,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由食物污染而引起),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由于食品中含有大量细菌,或虽然把病原菌污染的食品的用煮沸等手段处理,但还含有病原菌所产生的毒素,使人食用后引起中毒。,如食

2、用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食物(腐烂变质水果.蛋糕.牛奶等)或食用生水,非细菌性食物中毒,(1)有毒化学物质中毒:,如亚硝酸盐、砷、锌、农药中毒等,(2)有毒动植物中毒:,A.动植物本身有毒经合理加工烹饪可食用,如河豚、木薯、苦杏仁等,B.动植物本身有毒即使经合理加工烹饪也不可食用,如毒蕈、动物甲状腺等,C.有些动植物食品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形成有毒物质:,如发芽的马铃薯、酸败的脂肪等,食物中毒,膳食要求事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就是所谓的平衡膳食,二、平衡膳食,为什么要平衡膳食?,人的身体需要许多种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不相同,

3、营养过剩和不足都会影响身体健康。,讨论: 1.人的膳食宝塔可分为几层?每层有哪些食物,它们的比例如何? 2.从平衡膳食宝塔可见,进食时要求有哪些?,膳食宝塔,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常吃乳类、豆类及其制品 四、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七、如饮酒应限量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平衡膳食的几点原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情况作适当调整。3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占30,中餐占40为宜。 记录你前一天的食谱:早餐、中餐、晚餐、

4、零食。,讨论: 1你的进食中含有什么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 这些营养物质能满足你生长和代 谢的需要吗?,课后练习:,1中毒是指 ( ) A由毒气引起的病 B导致人体死亡的原因 C由细菌引起的病变 D由毒物作用引起的病变 2食用亚硝酸钠后的中毒属于 ( ) A细菌性中毒 B化学物质中毒 C环境污染中毒 D农药中毒,D,B,3下列哪种食物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 A食用毒蕈后中毒 B食用被农药污染的食物后中毒 C食用超过保质期的肉制品后中毒 D食用发芽马铃薯后中毒 4下列说法不属于平衡膳食的是 ( ) A人体内的营养过剩和不足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B我们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时期,所以每天

5、都 应多吃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等含蛋白 质丰富的食物,尽可能少吃蔬菜类和谷类 C膳食要求食物种类齐全,数量适当比例合适 D平衡膳食宝塔应因人而制,C,B,5食物中毒包括_中毒和 _ 食物 中毒两类。如误食动物甲状腺中毒。属于 _中毒,食用变质腐败的食物中毒 属于 _食物中毒。 6下列不属于环境毒物的是 ( ) A烟尘 B光化学烟雾 C。二氧化硫 D低浓度的C02气体,非细菌性食物,细菌性,非细菌性食物,细菌性,D,7环境毒物是 ( ) A环境中的生物因 B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C环境中某些能使人致病的化学物质 D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化学物质,C,8为了研究农药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设计 了

6、如下实验:先在三只烧杯内倒入池水,放入不 同生物养3日,再向A、B烧杯各滴加3毫升5的 农药,如图所示,其中鱼藤酮是一类利用植物产 生的毒物制成的天然农药。C烧杯不加农药。隔 天观察烧杯里生物的生活情况,记录其变化。,(1)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有不对之处,请指出一点, 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_ _ _.,向各烧杯放入的生物不一样。意见:应该相同,并至少有一种动物、一种植物 。,(2)在该方案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哪只烧杯? _ (3)农村用鱼藤酮投放养鱼池来捕捞鱼食用,你认 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C,不对,易引起食物中毒。,河豚鱼分布于世界各地,约有 100多种。河豚虽然有剧毒,但其肉鲜美柔嫩无

7、比,人们常把河豚鱼片与日本绘画相提并论,柔和细腻,回味无穷。河豚鱼肉含的毒较小,而卵巢、肝脏和血液都含有较多的毒素。在中国,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家明文规定不准饭店供应河豚鱼。而在日本吃河豚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成为其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河豚鱼加工是十分严格的,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先用小刀割去鱼鳍,切除鱼嘴,挖除鱼眼,剥去鱼皮,接着剖开鱼肚取出鱼肠、肝脏、卵巢和肾等含剧毒的内脏,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清水中将上面的毒汁漂洗干净。洗净后的鱼块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接着,将其切成像纸一样薄的片,再将这些鱼片摆成菊花或仙鹤一样的图样。河

8、豚鱼肉虽然鲜美,但处理不当或者贪食太多则会让人一命呜呼。河豚毒素为神经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钾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误食河豚毒而死。河豚毒素也有其有益的一面。从河豚肝脏中分离的提取物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人们已经将海豚肝脏蒸馏液制成河豚酸注射液用于癌症临床及外科手术镇痛。,河豚鱼中毒会引起呼吸麻痹,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并叫救护车。见了医生要马上说明是食用了河豚鱼所致。每年都有人死于河豚鱼中毒。这是因为河豚鱼的肝、肠、卵巢内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一般在食用后半小时至4小时内发病,重症者4小时左右呼吸麻痹、死亡。河豚鱼中毒者需立即送医院抢救。,河豚鱼中毒:,鱼肉味鲜美,世人有“舍命吃河豚”

9、之说。足见其肉味鲜美,魅力无穷。,木薯又名树薯,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种植,生食或食用前未经合理加工处理,可引起中毒。有毒物质是氰甙,具有很强毒性,切皮、浸水、晒干或煮熟可食用。,吃苦杏仁为什么会中毒 苦杏仁皮色近红色,个小味苦,含有一种叫杏仁甙的化学物质,在消化酶及胃酸的作用下,会分解并生成剧毒的氢氰酸。氢氰酸会使身体里的组织无法利用氧,因而造成组织细胞的内窒息而使人中毒。 为了预防中毒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教育儿童不生吃苦杏仁。食用苦杏仁,必须用热水浸泡半天至一天,勤换水,去皮去尖,然后再用清水浸泡数天,每天换水数次,直至完全无苦味为止,经去毒的苦杏仁,也要煮熟或炒熟再吃,一次进

10、食量也不宜过多。,吃发芽土豆(马铃薯)为什么会中毒?,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新鲜、成熟的土豆内有一种毒物质叫龙葵素,但含量极微,一般不会使人中毒。如果土豆发芽,皮肉变青发绿或腐烂后,龙葵素含量就会急剧增高,而且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发芽、变绿或腐烂部分。龙葵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对肠胃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而且能溶解红细胞、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吃了这种土豆,就会引起食物中毒。,毒蕈中毒 蕈俗称蘑菇,有些蕈类含有毒素,误食即引起中毒。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约80余种。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按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胃肠炎型由误食毒

11、红菇、红网牛肝菌及墨汁鬼伞等毒蕈所引起。 (二)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毒蕈所引起。 (三)溶血型因误食鹿花蕈等引起。其毒素为鹿花蕈素。 (四)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因误食毒伞、白毒伞、鳞柄毒伞等所引起。,蔬菜及一些野菜和水中含有硝酸盐,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引起中毒的,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如蔬菜经腌制后,如果腌制的时间太短,不超过7天,可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此外,青菜腐烂变质,煮熟的菜久留久存,锅内温热的水留过夜等,都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中毒临床表现为口唇、指申及全身皮肤出现青紫、头晕、头痛、心慌、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出现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

12、惊厥,直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亚硝酸盐中毒:,砷本身无毒,但其化合物一般有毒,最常见为As2O3,俗称砒霜,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无臭无味, 用于农业杀虫,古人谋财害命常用毒物,食后数分钟就可发病,病情发展迅速,病人先口干、咽喉烧灼.随之心窝部剧痛并引起全腹部痉挛性绞痛。重症中毒 会发生休克,严重者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锌的中毒量为 0.20.4克,氯化锌致死量为3克5克,硫酸锌致量为5克15克,锌引起中毒大都由于用镀锌的白铁桶、白铁壶制作或存放清凉饮料(酸梅汤),也有用镀锌器皿煮海棠、苹果、山楂而引起中毒 的事例,用镀锌容器配制酸性饮料,即制即饮用无妨,但放置一天后再饮用即可发生中毒症状。锌中毒发病快,十几分钟后即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恶心、呕吐、上腹部绞痛及腹泻,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病人会寒颤、剧烈吐泻而虚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