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923593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甘肃省考笔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2013-02-20 14:12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http:/ 来源:华图教育【导读】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之关键词突破法。甘肃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02094476,报班热线:0931-8186072、8186073关键词突破法主要适用于关键词比较明显的试题。这种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答案往往隐藏在这些关键词之后,抓住了关键词,再进行分析,便可迅速解题。下面,华图教育专家结合历年试题为考生讲解具体的运用方法:例题1:相传我国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做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白居易这样做的目的是( )。A.检查作品的韵律是否琅琅上口B

2、.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C.检查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兴趣D.在普通大众中推广自己的作品答案: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文学知识,不算很难,但是题目设置比较巧妙,问题用小故事的形式带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考查这样一个普通的知识点,如果改成直接提问的方式,出题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解答此题,考生只要抓住本题的特点,同时运用以下的方法就可以轻松完成解题。通读题干,首先根据后面的提问来找关键性的字句,然后根据这些关键性字句的相关信息来求取答案。回到上题,题干问的是“这样做的目的”,这就要考生联系前文,是“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这样便很快找到了关键性的字句。再往深处思考,为什么是“目不识丁”的老太

3、太,答案应该就隐藏在这个关键词之后。接下来,考生只要看看哪个选项跟“目不识丁”存在着前后的逻辑关系,便可轻松解出此题。回到题目,四个选项中唯有B项的“通俗易懂”与“目不识丁”前后逻辑衔接得上,所以,正确答案选B。例题2:“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描写的花是( )。A.牡丹 B.玫瑰C.桂花 D.梅花答案:本题借古人诗句来考查生活中的常识,古文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加上作者创作时的意境,考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这种题的时候,考生要避重就轻,既然前半部分词义难懂,可以从后面的问题

4、入手,这样考生阅读前面的诗文便有了一定的针对性。回到此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花”,考生可借此信息往前查找直接或者间接跟“花”相关的特征或者名称之类的字眼,来寻找解题之“证据”。细看诗文,题干第一句话中的“众芳摇落独暄妍”便告知了我们此花有别于常花,怒放于冬季,结合我们的生活常识,便可得知此花为梅花,答案选D。例题3:“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这幅对联适用于( )。A.吊唁道士B.哀挽恩师C.恩师八十寿辰D.书院大门答案:此题也不是很难,考生用关键词法同样可以轻松破解。题干中的“音容宛在”和“手泽犹存”都代表已经过世,“因材施教”又常用于教师这个职业,这三个关键词便可推断出答案为B。

5、 2013甘肃省考笔试行测备考:矛盾法快速解答真假推理类题目2013-02-20 14:10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http:/ 来源:华图教育【导读】行测备考:矛盾法快速解答真假推理类题目。甘肃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02094476,报班热线:0931-8186072、8186073在学习真假推理类题目时,考生要掌握四对矛盾命题,上篇文章我们讲述了三对矛盾命题,下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http:/ - A且非B比如说: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翻译为:天下雨地就湿,即AB的形式,它的矛盾命题就是A且非B,即天下雨且地没湿。下面笔者将结合题目进行详细讲解。例1(2009北京下半年33)一次逻辑考试

6、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兰兰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晶晶说:“我看兰兰能得100分,我不能得100分。”玲玲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得不了100分。”事实上,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她们三个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下述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A.玲玲说的是真话,晶晶没得100分 B.兰兰说的是真话,晶晶得了100分C.晶晶说的是真话,晶晶没得100分 D.玲玲说的是真话,兰兰得了100分1.B解析兰兰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即兰兰能得100分晶晶也能得100分,AB的形式,它的矛盾的命题就是A且非B,即兰兰能的100分,但是晶

7、晶得不了100分,因此兰兰和晶晶说的话是互为矛盾命题,根据题意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这个真的肯定存在于矛盾命题之间,则玲玲说的是假话,玲玲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得不了100分。”这句话是假的,真的就是它的矛盾命题,即:玲玲得100分,晶晶也得100分,由此可知晶晶说的是假话,兰兰说的是真话。因此选择B选项。例2(2011吉林省考甲级58)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钱说:周不去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

8、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A. 赵 B. 钱 C. 周 D. 李2.C解析赵说:赵去或孙去,周说:既不是赵去也不是孙去,故赵和周是矛盾的。孙说:不是李去钱去,AB的形式,李说:不是李去,也不是钱去,A且非B的形式,故孙和李是矛盾的。已知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这两个真的肯定分别存在于两对矛盾命题中,由此可以断定钱说的是假话,钱说:周不去,这句话是假的,真的就是周去。因此选择C选2013甘肃省考笔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估算法的应用2013-02-20 14:00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http:/ 来源:华图教育【导读】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估算法的应用。甘肃公务

9、员考试交流群:202094476,报班热线:0931-8186072、8186073在行测中,资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表格、图形等资料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给出的问题中往往以计算题居多,然而,资料分析中的数据都是统计性的,数据之间本身并无直接规律,要在短时间内精确地计算出来结果往往是不容易的,但考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也就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只要把答案能从选项中找出来就可以了。于是,在解答资料分析题目中,速算技巧就成为考生的一项必备技能。估算法为非常重要的一项速算方法。估算法,即大约计算,是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使用的一种方法。一般在选项差异较

10、大或被比较的数据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这种计算方法虽然只经过粗略计算,但足以将各选项区别开来,得出正确选项。估算法通常会应用于以下几种题型:http:/ 2013甘肃省考笔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估算法的应用(2)2013-02-20 14:00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http:/ 来源:华图教育【导读】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估算法的应用。甘肃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02094476,报班热线:0931-8186072、81860732013甘肃省考笔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估算法的应用(3)2013-02-20 14:00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http:/ 来源:华图教育【导读】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估算法

11、的应用。甘肃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02094476,报班热线:0931-8186072、81860732013甘肃省考笔试行测备考:行测言语解题技巧2013-02-20 14:15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http:/ 来源:华图教育【导读】行测备考:行测言语解题技巧。甘肃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02094476,报班热线:0931-8186072、8186073例1、法律的生命力在于( ),如果不遵守,再好的法律也是( )。A.实行 一纸空文 B.施行 一纸空文C.实行 纸上谈兵 D.施行 纸上谈兵【答案】B【解析】 实词辨析。实行:实行涉及的内容较为抽象,如“实行改革”。施行:施行涉及的内容较具体。如

12、“施行手术”。另外,施行还可指法令规章等开始发生效力。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二空,“纸上谈兵”动作发出的主体往往是人,所以这里用“一纸空文”强调没有法律效应。例2、文化哲学已成为当代哲学领域的显学,( )已经超越哲学领域,( )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甚至是经济等领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A.甚至 对 B.并且 在C.乃至 在 D.而且 对【答案】A虚词辨析。根据题意,这里要选择一个表示进一步说明的词语,也就是表示递进的词语。因此首先排除B项和C项,B项的“并且”是并列关系,C项的“乃至”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甚至”和“而且”都表示递进,但“甚至”在这里表示的递进语气更强,符合语境。

13、例3、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新的传播媒介也应运而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传统媒体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手机媒体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技术瓶颈尚需突破,目前尚未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但是手机由于具有巨量的用户群,必将在不远的未来迎来黄金发展期,进一步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网络媒体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 B.手机媒体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 C.手机媒体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 D.手机媒体的现状与未来【答案】D主旨概括题。本文叙述的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出现,新的传播媒介也应运而生,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就属于新的传播媒体。其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手机媒体在现阶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

14、预言了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媒体会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影响传媒业市场的格局。A答案,文中并没有提到网络媒体是否能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B答案,手机媒体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这是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并非已经发生的事情;C答案,这涉及到手机媒体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缺少对未来的展望。例4、面对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显示,在突发事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可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恐慌导致的。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产生恐慌心理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B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C 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其实不必慌张D 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答案】D意图判断题。文段的重点在于转折词“但是”后的部分,强调过度的恐慌反应会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显示”相当于举例子,补充说明作者强调的重点。所以作者的意图是要避免这种过度恐慌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人们在突发事件面前要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C项是一个迷惑性选项,不是“不必慌张”,而是“不必过度慌张”。 2013年多省市联考,秒杀行测图形推理题2013-02-20 14:18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http:/ 来源:华图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