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的常规性探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919841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的常规性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的常规性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的常规性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的常规性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的常规性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的常规性探讨摘要:在耳鼻咽喉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对病人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容易产生的安全隐患要有高度的认识,护理工作中要提高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康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关键词:耳鼻咽喉科;护理,职业素质耳鼻喉科又称为五官科,这些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方面紧密联系,其中有一个器官发病,很容易会影响到其他的器官,并且,这些器官细小,都处于深处,护理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1.耳鼻喉科护理的重要性及致病因素耳鼻喉与整个机体有紧密的联系。它们不仅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和吞咽等重要功能,而且与免疫防御、味觉等功能也有密切关系。耳鼻喉科的各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方面联系紧密,因而一

2、旦其中一个器官发病,其余的器官就很容易受累。有些疾病在耳鼻喉等器官有特殊表现,过敏性疾病时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可造成急性呼吸障碍;血管栓塞可致突发性耳聋;哮喘的患者常并发过敏性鼻炎和鼻息肉;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升高时可出现反复鼻出血等。因此,一定要提高耳鼻喉科护理工作的质量。耳鼻咽喉的器官直接与外界相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其病变,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高、低温、气压、噪音;化学因素:空气污染、有毒粉尘、烟酒刺激;生物因素:真菌、炭疽杆菌。2.当前护理工作的缺陷环节患者入院时,医生对患者的入院介绍流于形式,没有对患者的疾病做细致的检查和评估。有的医生护士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总中,护理工

3、作没有到位,工作态度差,保护措施不当,以至于造成护理缺陷。有的是手术前的护理工作存在片面性,只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术前检查,没有对病人心理进行有效的关注,忽略了病人对手术的心里承受能力,有些手术加重了病人的恐惧和悲观情绪。3.耳鼻喉手术护理常规3.1手术前的准备首先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释好手术过程等,解除病人的思想之忧,让病人知道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手术的进行。对于病人食品来说,应该是营养比较丰富的流质、半流质及软食。保持口、鼻、咽喉部位和耳道的清洁,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滴鼻液或滴耳液及漱口液。上颌窦术前一日应给予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前取下活动假牙或牙托。术前要。病人的病情,少食或禁食

4、,按照医嘱进行术前用药,准备好手术用物,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准备皮肤、剪鼻毛、洗澡、更衣、理发等。耳部手术者应剃去耳周6CM毛发。植皮者常规准备供皮区皮肤。3.2手术后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设置舒适的卧位,对于手术时全麻患者,用全麻的要求进行护理。口腔进路手术者,进流质食物,非口腔进路者,进半流或软食。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对于可能患有颅内并发症的患者要定期检查意识、瞳孔的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患者要注意是否有晕眩、面瘫、头疼和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同时,要注意伤口的变化情况。鼻咽部位手术患者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冷敷,如果有

5、血流流入咽部应当及时吐出,以便于能够观察失血情况,同时避免引起胃部不适;如果有敷料在伤口上,应当及时观察敷料是否有移位、松脱、渗血现象发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对于鼻腔有填塞物的患者,要防止松动、脱落,需要用湿纱布盖住口部,防止口干。当鼻腔内填塞物取出后,要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叮嘱患者要避免打喷嚏,不能用力擤鼻,运动时不易过于剧烈。用麻黄素液滴鼻,防止出血和感染。咽部手术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少说话,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3.3.耳鼻喉科常用操作技术护理常规对于常用的耳鼻喉科操作技术,如外耳道冲洗法、鼻腔冲洗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滴鼻法、耳滴药法、剪鼻毛法、蒸汽吸

6、入法等方法,要熟练的掌握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要熟练掌握医用常用的器械和设备光源、鼻窥、耳窥、压舌板、间接鼻咽镜、枪状镊、纱块、喷雾器、音叉、耵聍钩、异物钳等。并且对医护人员定期考核,确保专业能力达到标准。4.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很多护理问题都是由于管理责任不到位而造成的。很多护士法律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淡薄,缺少责任感,缺乏爱心,很多护士只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没有对患者的心理及后续的康复工作尽职尽责。有些护士专业能力不够娴熟,缺乏经验,导致操作失误。加强对耳鼻喉科疾病的护理工作要提高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经常性的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法律教育。同时,重视护士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操作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的健康负责。结论:提高医院对耳鼻喉科疾病的护理质量,一方面是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提高职业素养,提高责任意识,为病人负责。参考文献:1刘雪峰.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安全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0.2朱光发.加强实习医生职业道德培养M.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