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912429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一、二章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2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3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在飞机或卫星上对地物进行感知,获取信息的系统B是地图的延伸C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D具有全天候、全球性、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并回答45问题。4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F地区优越的是

2、( )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交通运输便利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5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A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68题。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7“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8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

3、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911题。9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

4、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围湖造田 水土流失严重 蒸发和下渗 引水灌溉A B C D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11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213题:12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

5、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3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14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 ) A盆地、平原 B山地、高原 C高原、盆地 D丘陵、盆地15内蒙古高原从东向西载畜量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减少B逐渐增大C先增大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大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617题。16该河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17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

6、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820题。18.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19.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20.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据报道,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

7、裸露或堆积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回答2122题。 21.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风力侵蚀 流水冲刷 流水化学溶蚀 气候干旱 毁林开荒 A. B. C. D.22.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 ) 发展立体农业 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系列开发优势资源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A. B. C. D.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据此回答2324题。23.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 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包括( )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水

8、旱灾害的频繁发生A. B.C. D.24.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 )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25我国南方某山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范围扩大洪涝灾害增多AB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综合题(共50分)C26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山脉的名称:A、_,B、_,C、_。(2)写出河流的名称:D、_,E、_,F、_。(3)写出平

9、原的名称:甲、_,乙、_,丙、_。(4)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5).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2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有关问题。(14分)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频繁地出现断流,且日趋严重。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自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以来,通过水库的合理调度运用、加强黄河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断流危机,已实现了黄河连续7年不断流。(1)试分析黄河下游易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6分)(2)目前黄河已连续多年不断流,它给我们什么启示?(4

10、分)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发展快的原因是:(2)A地沙漠的名称是_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 _。(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案CDBBCACA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ABCCDCC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ACDBDBCA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BDBAAADAB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CBBAADBABA题号51525354

11、55答案CBBCD56. (共16分)(1)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2)辽河 松花江 黑龙江 乌苏里江 (3)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4)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2分) 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2分)(5)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57. (8分)(1) (共2分)地缘优势(1分)和政策优势(1分)。 (2) (共2分)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大城市为依托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等(答到2点即可得2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