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2011年第29期)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80910113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2011年第29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2011年第29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2011年第29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2011年第29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2011年第29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2011年第29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2011年第29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热点与政策解读丰源信息 2011年第29期-生物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7月底正式出台公布正文目录【生物医药行业】2一、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待批,行业成长趋势依然向好2(一)产业政策主导医药行业景气2(二)行业成长趋势依然向好3(三)看好拥有核心竞争优势企业3(四)PE、VC掘金医疗行业3二、生物医药“洋务运动”CRO迎来大市场 潜力巨大4(一)“曲线”创新4(二)潜力巨大5三、“十二五”生物医药核心任务:产业升级与占领制高点7(一)药企应主动升级7(二)需要稳健的政策环境8四、重点省市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动态9(一)长沙高新区生物医药重点打造三类产业集群9(二)天津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三大产业集

2、群9(三)科技创新助力广州市民营生物医药企业成长壮大10(四)常州高新区:中以生物医药共建园启动11五、丰源观点:12【生物医药行业】一、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待批,行业成长趋势依然向好“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目前仍在等候审批,可能将于本月底出台。”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第五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上透露。据中了解,与医药行业有关的有三个规划,第一个是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制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有七个行业,其中包括生物医药;第二个是由国家工信部组织的;第三是由国家商务部组织制订的,是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药品销售规模将实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至

3、2015年年末,医药工业的总产值有望超过36万亿元。生物医药“十二五”指导思想是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医药产业升级为中心,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为重点,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促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 于明德表示,这三个规划组合在一起,是我们医药产业的完整的发展规划,三个规划各有侧重,要求也各不同。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011年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24%。到2015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77万亿元,在GDP的比重将明显上升。 ,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细分子行业之一,主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剂、生化及核酸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组织工程产业等。生物

4、制药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发展壮大的条件之一便是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而该行业自身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因此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政策的扶持,是具有较强政策驱动性的行业。(一)产业政策主导医药行业景气由于行业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医药产业从上游的原料药及中药材,到终端的零售药店及医疗机构,都有相应的政府部门进行管制。其中药品价格管理、药品招投标政策、医疗保障制度以及药品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对产业政策的把握成为医药股投资的重要决策因素之一。从历史情况看,产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药行业的景气度。行业收入及利润历史增速基本稳定在20%30%的区间。最近

5、有消息称,我国制定的生物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7月底正式出台公布,此次规划将会在产业发展方向和财政支持上给予更为明确的扶持。而即将出台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规划,对于重大创新药开发的资金扶持规模预计将从“十一五”时期的66亿扩大到105亿。随着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加强生物医药的新药研发创新,将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重新构造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我们认为下半年出台新政将成为医药板块行情上涨的刺激点,“创新”将成为下半年医药板块的亮点。(二)行业成长趋势依然向好中国医药市场经历了快速成长的10年。过去10年,卫生费用的增速一直快于GD

6、P增速,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也逐步从2001年的4.5%上升到2009年的5.1%。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着多个促进其需求长期持续成长的驱动因素,如人口数量的增长、老龄化、城镇化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属于朝阳的成长性行业,近几年在医药需求逐步释放的带动下,行业增速保持在20%以上。此外,创新及轻资产的特征,进一步弱化了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医药企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推动了新药和新诊疗方式的诞生。同时,横向比较主要的制造行业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的平均资本开支相对较小,这些因素使得医药行业对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并不敏感。(三)看好拥有核心竞争优势企业从医药销售的三个渠道看,零售终端是最为市场化的销售渠

7、道,因此品牌是最好的进入利器,看好传统中药品牌企业及综合营销管理实力优秀的现代OTC品牌企业;基层医疗终端增长较快的是县级医院和社区医疗,基于这个渠道上对于成本控制及规模优势的要求,未来这一领域企业的整合将是大势所趋;医院渠道在医药不分家的背景下仍是最强势的终端,研发实力带来的丰富品种储备是最核心的优势所在,此外企业也必须建立适应现有体制营销模式。综合以上分析,在下半年投资机会上,建议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优势明显、营销能力强的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子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四)PE、VC掘金医疗行业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企业有700余家,产业集中度不好,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我国在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同国外

8、相比落后5年,下游技术却比国外至少相差15年,产品多集中在较为低端的仿制疫苗、血液制品行业,技术壁垒较低,因此竞争较为激烈。 随着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今后药企的产业整合、并购会越来越频繁,据了解,医疗健康产业是很多PE基金的主投领域。2010年,在各行业企业的IPO中,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是医疗健康行业,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868倍。 中金直投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陈十游表示,中金要做一个新兴产业基金,医疗行业中的生物制药领域也是其主投的行业之一。 “现阶段针对医疗行业的投资,大都是PE型的投资,因为初具规模的成熟性企业往往被PE型的投资看重,绝少VC型投资。”合众资本合伙人陈立辉表示。

9、 陈立辉介绍,2010年里共有60多家企业获得了60亿元的投资,2010年该产业的投资总额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今后这个新兴战略性产业也还将是投资的重点。二、生物医药“洋务运动”CRO迎来大市场 潜力巨大经历了10年的发展后,中国生物医药CRO(合同研究组织)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官方智囊人士与CRO从业者几乎形成一个共识:CRO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捷径。他们预计,通过承接国际医药研发任务这场“洋务运动”,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能力将获得较大改观,中国生物医药国际化亦将借此作为突破口。“对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和层级提升而言,CRO核心价值在于吸引和培养高端的人才团队,以及为融入国际

10、前沿医药研发所建立的一整套技术及创新系统。”尚华医药研发服务集团财务及投资者关系事务副总裁谢岚说。她说,CRO为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产业与国际趋势、需求和规则互动、对接、融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有效而快捷的途径。国内两家最大的CRO公司药明康德与尚华医药已经成功实现海外上市。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众多CRO公司面临着较好的增长空间,中国CRO市场或将以20%以上的增速持续增长。(一)“曲线”创新CRO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在我国则是2000年前后的事情。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CRO对中国新药创制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已被业界和相关政府方面所关注。 “医药合同研究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国家发改委

11、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说,“可能要以此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逐步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非常有远见,我极其同意。”入选者、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越博士对此表示。中美冠科是一家在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CRO公司,今年刚刚完成2880万美元的融资。吴越说,由于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风险高,因此新药研发难度非常大。而通过CRO业务与国外制药巨头进行合作,可以学习各家长处,同时培养大批优秀团队,最终提升国内医药研发创新能力。随着海外本土新药研发成本持续上升,中国新兴市场吸引力凸显,人才资源充分满足,跨国医药企业正加快步伐将研发任务转移

12、到中国。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想通过CRO业务获得核心技术可能性不大,“因为国外外包过来,还是非核心的东西”,“但是肯定能做大(医药产业)”。 “CRO行业发展对中国生物医药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得到国外的核心技术。”谢岚对此表示,“CRO核心价值在于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团队,以及融入国际前沿医药研发所建立的一整套技术及创新系统”。谢岚认为,国外核心技术并不是唯一的医药产业杀手锏,有了人才和创新系统,并有足够的制度和环境保障其发挥作用,中国完全可以研发出领先全球、并具备相当市场化价值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CRO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新药早期临床前研发以及临床研究两大方面,主要客户来源于欧美为主的国际市场

13、。据吴越提供的数据,全球医药研究经费约为1000亿美元,临床前研究经费约占40%,临床研究则占60%。其中,临床前研究约有10%的比例外包,临床研究则有30%比例外包。也就是说,临床前研究CRO市场规模约为40亿美元,而临床研究CRO市场规模为180亿美元。尽管临床研究的市场规模大于临床前研究,但在国内,临床前研究的CRO公司增长速度快于临床研究的CRO公司。 “从事临床前研究业务的两家公司都在美国上市了,但做临床研究的公司还没一家上市,这个数据很清楚了。”北京凯维斯医药咨询公司总经理谢燕彬说。凯维斯是国内首家中美合资CRO公司,以临床研究为主业。迅速成长的中国CRO公司逐渐获得跨国制药企业的

14、认可。谢岚透露,最近几年,尚华医药越来越多地承接到跨国医药企业的核心研发任务。(二)潜力巨大众多CRO行业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CRO市场在将来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很显然,中国经济的增长意味着全民对医疗、医药的需求增加,中国是更具吸引力的市场。 “市场在这儿,包括研发等很多工作都会到中国来。” 谢燕彬说,“随着很多工作转移到中国来,CRO的前景就一定会好,这是很符合逻辑的事情。”谢岚认为,目前新药研发服务的渗透力还较低,将来5年会有更多核心的业务会从国际大的制药公司外包到CRO,特别是中国的CRO。谢岚说,很多跨国医药企业对针对亚洲人种多发的的疾病如肝炎、糖尿病等也越来越感兴趣。可以预期,这

15、些跨国医药企业会针对这些疾病投入更多新药研发费用,会有更多研发任务转移到亚洲特别是中国。此外,国内领先的药企已经开始转向创新药物研发,这将成为CRO市场预期的客户。 “研发外包服务有更多可预见的订单。”谢岚预计,未来几年中国CRO市场增速将在20%以上。不过中国CRO市场也面临着挑战。 “CRO在中国相对还是新兴行业。与传统服务业不同,它科技含量高,人才要求高,资本投入高。这个行业也需要诸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政策制度和软环境配套支持。这些方面目前还有一些滞后。”谢岚说。 “很大一个挑战就是CRO公司数量太多了,有时就把市场做烂了。”吴越说。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这已成为CRO业界人士的一个共识。谢岚认为,在中国最终可能有三四家规模大、技术能力全、综合素质高的临床前CRO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不过近期内,不少小的CRO公司将会持续存在。一些小CRO公司老板依托昔日跨国医药企业的人脉资源拿到项目,靠着个人关系维持公司运转。谢燕彬认为,把几个小的CRO公司整合成大的CRO,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是很好的方式,但这一合并的过程将会很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小CRO公司老总个人理想的修正,所以具体操作起来“需要人的智慧,人的成熟”。CRO行业人士也希望国家在财税政策、进出口、包括检验检疫、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支持政策方面能够更多为促进CRO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