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57467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内化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 赵兴舒黑格尔认为“道德具有实践性,不能付诸实践的观念,是不能称为道德的观念。”杜威指出“在道德方面,学校德育中最令人遗憾的缺点是:试图在极端缺乏社会精神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成员。”他们都希望学校德育从注重具体美德传授中解脱出来,引到解决实际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上去。中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的高要求,另一方面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低级错误或粗陋

2、的原始品质却频频表现出来,以至在大学里仍需不厌其烦向大学生们进行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否引领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已成为新课程紧迫的历史任务。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做了一些尝试。一、走进生活,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

3、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真正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用课本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使生活体验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我在讲授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一课时,从政教处挑选了一些学校管理的照片,如保持卫生,保护公物,遵守纪律等正反两方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讨论积极热烈。在讲授做

4、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生活化的情景:我们周末要去郊游,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应准备哪些物品,你想到哪里去买?买东西的时候应应注意什么?开发票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商家不配合,你打算怎么做?同学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发言,并就解决措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消费者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合法权益受损时,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再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时,我注意结合本市本地实际环境情况的资料,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为选择了合适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

5、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建构的积极性。这就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怎么样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开展认真的思考,寻找符合社会规范的方法。而且唤醒了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了厚实的精神底色。二. 设置情景,激发感情,以情育德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这是道德观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的主体;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因素。从情感教育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而进行的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实施定向培养的过程。第一,在开课揭题时,借助必要的手

6、段,配合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关注于情感引发课题。我在讲授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一课时正好即将到元旦,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贺卡,播放歌曲,然后问学生:我们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得到很多人的关心,帮助,新年快到了,你准备送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什么样的祝福呢?学生正好课下正在准备贺卡及祝福语,大家发言踊跃。我又问:你觉得这些祝福全能变成现实吗?为什么?学生不仅想到了生活中难免有挫折,而且找到了挫折的原因。在情景设计上要求教师配合课题导入,精心设计片断,以图建立教学主题与学生实际的关联点,使教学内容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

7、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我在法律保护我们的财产权、继承权时,用了一段周先生遇到医院的自动取款机自动出钱,他又送钱给失主的视频,并且配合视频设计了一些问题,使学生伴随着惊喜,疑惑,思考,争论,一边了解故事的进展,一边学习法律知识,分析案情。同学们学的很专注,讨论很深入,展示非常踊跃。在讲授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时,我对比播放视频谭千秋与“范跑跑”在地震来临时的表现,

8、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评价他们的行为,激起了学生多点而有序的情感体验。第三,情感升华。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要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对一类道德现象较为稳定的态度。在深化情感方面,关键是教师设置情境,营造氛围,以情育情。如法律保护我们的财产权,继承权一课,讲完财产权,继承权后,我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诺贝尔、比尔盖茨对自己财产及以后遗产的分配及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踊跃捐款的情况。启发学生今后如何对待自己的财产权。使学生在辨析明理、判断评价中反复强化情感体验,能达到情理交融,共同深化的目的。三.促进道德内化,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

9、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在思想或行为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正常和必然的。教师应当关注、研究、引导和防范。坚持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从而逐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道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良好品德,只有在现实的公共生活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养成。比如说,对美好的事物无动于衷,对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毫无同情和怜悯,模仿或尝试成人社会的不良现象,不热爱劳动、不尊敬师长、不爱学习和思考,不愿意与成

10、年人沟通,沉迷网络等等。这些问题或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地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在与社会现实的互动中获得理想的视野,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信念;引导他们基于社会环境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德行品格、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不仅会做人,并努力做一个好人。例如,学会与父母沟通(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材料中说:“初中生小莉,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八点前回家。小莉想现在已经快七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就与爸爸争辩起来

11、。“”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女冲突。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莉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答应。另一组站在小莉的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莉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莉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莉的家长的模拟大人的语气焦虑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足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她做完作业后把录像带回

12、家看。”有的说: “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说:“玩完了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把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我们的环境现状,激发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需要学生就环境问题的现状作专题研究。校园北侧外有一大堆垃圾长期无人问津。它该由谁来负责呢?居委会?环卫所?汽车修理厂?带着这个问题我召集 “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学习小组成员开会,问他们愿不愿意接受这个课题。我简单地谈了看法和实践思路:目前,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13、注,大家都在为诸暨更清洁、美丽而不断努力。但在我们的校园外,在车辆川流不息的路上,在醒目的“讲精神文明”的标语牌下,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大的一堆垃圾?这堆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垃圾,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它究竟有谁负责呢?学生们听了这番话后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大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意识,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同学们的意见。陶西平老师认为,“想通过隔绝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进行封闭式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净土中健康成长只能是一种幻想”。所以,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在纷繁的生活和实践中去接受考验,在成功与挫折中去经受磨炼,才能使他们真正增强抵抗力

14、和免疫力,才能使学生内在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真正形成。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时,我还注意布置好实践性作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和情绪。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认知道德内涵意识道德确立坚定道德方向反思道德自律养成道德习惯内化道德素质形成良好品德和修养,切实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而为我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