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5687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对2008级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心态调查姚刚(河南科技学院 宣传部 河南 新乡 453003)摘 要: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存在很大差异,虽然他们中的多数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肯定态度,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抱着怀疑和否定的思想。为此,本课题组认为,任课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使课堂上充满真理感和正义感;而且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去“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当代大学生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关 键 词: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

2、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为了提高该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008年10月份,本课题组对刚入学不久的2008级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是调查对该课程的认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以及上课学习的态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改进本课程教学。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164份发给了理科(农学、计科、机电)的同学,136份发给了文科(中文和法律)的同学,调查采取不记名问卷的形式展开,最后收回298份。我们在分析问卷时,发现文科和理科同学的问答略有差异,由于差异很小,没有做单独研究,而是统一归纳了他们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共性问题。为了正确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还邀请了部分学生,进行个

3、别访谈,某些访谈内容令我们震惊,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一、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有着鲜明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祖国的尊严与荣誉。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思想敏锐,善于学习。他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生活充满激情。”1但是当代大学生在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却存在很大差异,虽然他们中的多数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肯定态度,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抱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具体表现如下:1、对马克思主义情感淡薄在调查中,当问及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时,有58.4%的同学认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指导作用,有32.6%的同学认为一般,其他同学选择的是作用不大和无所谓。在问到

4、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时,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占50.5%,有25.2%同学认为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军事奇才,其他同学选择是革命先辈们的英勇牺牲精神。在个别访谈中,有些同学说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时代管用,在建设时代就不中了,还有同学说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学习它有什么用。在问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够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只有34.3%,选择是由于邓小平等英明领导的占45.5%,选择其它原因的占20.2%。在个人访谈中,有同学说毛泽东弄个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弄个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弄个“三个代表”,胡锦涛弄个科学发展观,如此弄下去得弄多少,甚至有同

5、学说美国为什么不这样呢。如此等等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完全认同。2、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认同感较差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足,集体主义精神不强。在回答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时,持“不同意和难以判断”观点的学生高达58.9%,甚至有个别同学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在个人访谈中,有同学说朝鲜倒是搞社会主义,发展得那么落后,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在有关集体主义的选项上,在问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有51.5%的学生选择“二者兼顾”,只有10.2%的同学选择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访谈中,有同学明确表示不能赞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

6、而且当代大学生还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有69.1%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自己拿主意的,只有30.9 %的同学选择了征求家长或其他人的意见。从上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认同感较差,在个人价值取向上已出现了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3、共产主义理想模糊理念信念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标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可是在调查中有71.2%的同学认为共产主义渺茫。在调查入党的动机时,有56.6%的学生认为入党是为了能够使自己多一份资本,或者成为“好学生”的标志,并不是真正的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在询问人生价值时,他们中

7、有63.2%的学生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在问到学习动力时,选择报效国家的仅为16.8%,选择报答父母的占63.1%,选择为了个人发展的占20.1%。从这些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追求目标变得越来越实际。 4、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偏见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时,只有25.5%同学表示喜欢上,且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42.3%的同学认为一般,学校既然开了就上吧,不上及格不了,将来就拿不到毕业证,表现出被动的特征;另有33.2%同学表示不喜欢上,对自己没什么用。在个别访谈中,有同学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尽是些空洞的说教,像白开水那样淡而无味,在个人访谈中,当问

8、及学政治理论课的动机时,有同学直言不讳的说就是为了考试,即使去上也是为了应付老师,往往在课堂上看外语,或其他书,如果教师不严格点名的话就逃课。这种情况让人忧虑。二、原因分析在调查中,的确有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肯定态度,认识到当今我国为什么实行这样的制度而不能实行别样的制度,在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社会历史根源,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认识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用很大。但是也的确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着上述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依据,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1、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当今社会,人们的经

9、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信息开放的时代,呈现东西文化交汇、古今文化融合、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纷纷登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精神力量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2高等学校一向是各种文化的集散地,多元文化在此交锋与碰撞,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态度。另外,我们的某些部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讲的套话多,什么“坚持、贯彻、指导、落实”等,容易使当代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他们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态度冷淡,在认识上容易产生这样和那样的错误。2、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0、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这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当代大学生求真、务实,勇于拼博,敢于创新。但是在市场经济中活动遵循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平等竞争原则等,容易使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得到强化。而且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一方面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勤奋学习,注重能力锻炼,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家长高额的教育投资强化了他们的效益观念,使他们对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所淡化,个人主义有所加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当代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渺茫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有关,邓小平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

11、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3(P379-380)江泽民同志讲:“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 4(P30)。这些论述在中学时代就对他们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共产主义目标模糊。 4、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偏见主要是由于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活动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分离造成的。当代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试,教师讲授思想政治课,也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考取高分,而不是

12、真正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所以,不少学生把思想政治课当作纯理论知识学习,为应付考试被动接受,不能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种针对性不强、忽视道德价值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教学,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消极乃至厌学情绪。这种情况如果在大学阶段再不从根本上扭转,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后继无人。 三、思考对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内容。本课题组认为,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使课堂上充满真理感和正义感;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必须强调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即用生动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去验证所学的理论;同时,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使彼此有机结合起来才

13、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当代大学生的说服力和感召力。1、端正教学态度,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5(P681)而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往往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着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江泽民同志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文中指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6(P30)。这两个基本要求则抓住了马克思

14、主义的精神实质,前者是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讲课,即站在广大工人、农民的立场上讲课,以他们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阐释我党方针、政策的根本立足点。后者是指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导学生讲真话、讲实话,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事实,来解答现实问题。这样就会使课堂充满真理感和正义感,大大增强讲课的感染力。2、学以致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以讨论现实问题,观看记录片以及外出考察、访问等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富于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但要求学生“知”之、“会”之,还要求学生“乐”之、“为”之。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学以致用,才

15、能达到“三进”的目的。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7 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如此,只有深入到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中去,让学生自己去“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才能真正为学生所信服。因此,实践教学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紧密结合、高度统一的原则,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才能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3、改进教学方

16、法,将单向传授与多向互动相结合起来。单向传授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进行知识讲授和理论灌输,这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是必要的,但是还很不够,还必须与多向互动相结合,即从现实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提问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交流思想,明辨是非,既可以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改变了往日单纯由教师讲授的局面,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容易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学生头脑的目的。另外,社会在前进,知识在发展,教材在变化,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老师,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观念,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才能不断增强本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4、更新教学手段,将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字、画、声等有机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