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56257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市直 沈彩群知道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也在网上购买了2011版课程标准。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未来得及细读,对新版课程标准“新”在哪里,没有明确的概念。听了余琴老师的讲座,对余老师潜心钻研的学习品质佩服不已,并对新版课程标准中与我们教学密切相关的几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出现频率33次);二、更加强调识字写字;三、更加强调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四、更加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说到语言文字运用,不由地想起1997年我毕业参加工作后写的第一篇论文,题为确立目标 优化训练。虽与语言文字运用

2、有异,又似有相通之处,感觉这十五年来,似乎转了一个轮回。想起参加工作十五年多,天天在课堂上与语文为友,却仍对语文教学迷迷茫茫,上一堂公开课压力甚大,不由感慨万千。如果是一名医生,十五年的操练,手术刀应该运用自如了吧?十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总有一些时尚的弄潮儿在公开课观摩课上斩头露角,掀起一阵阵教学风潮。如果一年半载未去听课,不知刮的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了;如果一堂公开课没有这些“风”的影子,那就未能与时俱进而落伍了。杂志上出现了“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就到处可见“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了。刚读到语文教学通讯中语文课该向何处转身一文,提出从“教语文”到“学语文”这才是

3、语文课的美丽转身,我不禁为作者的独到见解而喝彩。对于语文教学,我们常常丧失自己的思考,盲目跟风。此次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拨正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我想许多曾经跟我一样迷茫的老师对语文教学会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堂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序性,学习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学习语言表达的“秘妙”。语文课从高调中变得务实起来。当然,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文性是语文的灵魂,语文课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识字写字教学,真正反映出了一线教师的呼声。新课程改革以来,退步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的写字水平了。 以往到三年级的时

4、候,很多学生的笔画和结构都已经很老道,而现在的孩子呢,真正能把字写得漂亮的为数不多。这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当然是课堂出现了问题。课堂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因为教学任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的教材识写分离,一篇课文要认识10个左右的生字,还要会写6至8个生字。与课改前相比,在相同单位时间内,要多完成将近一倍的任务,质量当然就下降了。再加上老师目标不明的话,写字教学时间明显减少,学生负担明显加重。因此适当减少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任务,是一种客观需要。现在由于幼小衔接工作比较到位,可以说幼儿园承担了部分小学的识字任务,因此识字任务完成得并不费力,但是写字教学仍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加强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

5、必须树立的意识。当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也是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第二学段是错别字的高发期,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易错字的巩固、语言运用的纠错都是对写字教学的一种强化。写字教学中我觉得还要重视格式的教学。田字格、方格、横线、方框的写法要有规范,句子、古诗、横写、竖写的区别要让学生有所了解,笔记本上大标题、小标题、词语的排列等等,都要引起老师的重视。新课程改革中,我觉得学生最为受益的是课外阅读的大面积开展,让学生走入广阔的书海中。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把鱼放入大海中,想让它不大都不可能的。”课外阅读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捕捉信息、积累语言,让学生的语文素

6、养真正丰厚起来。这种积累、积淀,是几堂语文课、几本教科书给不了的。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起来,我们老师将要做得更多。在课外诵读积累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本学期(四年级第二学期)我班背诵了增广贤文、弟子规、论语15则、古诗词等,让孩子去读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言警句,学生是兴趣盎然。如果有什么大的疑惑的话,对于作文教学我个人依然觉得力不从心。学生写的周记常常会有惊喜,而写单元作文时常常感到苦闷。希望随着新版课程标准的诞生,教材的更新能给我们带来欣喜。今天说是写新版课标的读后感,其实也只是凭直觉写出自己的教学肤浅感受罢了,尚未对新版课标进行真正的研读和研究。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

7、习能不断地提高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践新理念 教学新突破松阳 周金爱教育部“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版课标在课程性质这部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

8、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2.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3.语文的学习和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多下工夫,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开设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徐华芳老师精心设计了班级养兔子的活动,让兔子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员,和兔子说话、给兔子喂食,在老师精心的预设中学习了写寻兔启示、写申报、写感谢信

9、。在与兔子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二、文道合一继承和发扬“两个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求比较笼统;新课标则将其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用优良传

10、统、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将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除此之外,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等部分都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强化主流价值取向引领方面有所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徐华芳老师通过精心选择活动、表达的内容,采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多方面能力。如:责任心强了、感恩的心又了、思辨性来了、公德心在了;还会自我反省了。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三、注重实践“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11、”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因为爱”“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景宁 吴月圆生活真若一个大舞台,只有舞者才能体悟其中的精彩;生活又像一次经历,只有行走才能采撷一路的芬芳。坐在崇文的音乐厅里,处于杭师附小吴山校区的多媒体教室里,聆听她们的声音,感受她们的智慧,我蓦然领悟“因为爱”“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以一个学生的身份与心境,我再次重温了“2011版课程标准”。为何说是重温,因为前段时间我曾在北京大学面对面地聆听朱慕菊司长、温儒敏教授谈新版课程标准

12、。因为那次学习,我对新版课程标准的修改有了大致的了解,关于为什么修改,修改前的准备工作,大致的修改方向等等。今日,余琴老师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还是深深震撼了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走进新版课程标准也恁般山穷水复、柳暗花明。 一个“我怎么读新版课程标准”牢牢牵引了我的思绪。余琴老师是了解老师们的,她以自己如何读新版课程标准的经历为话题展开讲述,着实使我这个一线的语文老师眼前一亮。我曾经几次翻开枯燥的新版课标想看个究竟,但终究是方法不对路中途放弃。今日听余老师一番话,我颇有几分再次翻读的欲望,听的过程中我就不断思索着自己也要像余老师这样读:先列出课标结构

13、图,纲举目张地了解实验版课程标准与新版课程标准的大致板块,再对照学习专家对新版课程标准研读的文章,汲取他人的阅读智慧,最后将新版与实验稿逐块对比起来思考、记忆。虽然于老师已经将她的研读结果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我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此,我一定要自己尝试着读一次,为新一轮的践行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深深触动了我的视听神经。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我常常为这个苦恼不已。语文学科的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到底应该怎样呈现?余琴老师例举了一道题目,三年级是这样考的“画画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把句子换个说法)”,四年级是这样考的“人类的老师不就是大自

14、然吗?(改为陈述句)”,五年级的考法则是“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改成陈述句)”。听到这儿,很多老师都笑了,而我却无语了,因为我也曾多次反思过这个问题,未果,于是我也说:“学生总是考不对,我们就多考几次,让学生引起重视。”现在想来,一切都在自己是否真的用心了。我没有用心,而余老师着实用心了,她将新版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进行纵向对比,确实发现了梯度的存在。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决问题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在余琴老师的讲述中,她还非常详细地讲到了一些她本人平时作调研时所搜集的材料与数据。围绕“更加重视汉字教育”、“适当调整学习要求”、“学段特征逐渐明晰”、“提出教学

15、纠偏建议”,余老师所举的例子都非常具有说服力,从文字材料到图片资料,从报刊资料到教材原型,她几乎无所不能。可以想象得到余琴老师是怀着怎样一种敬畏的心情从事这份职业!这又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爱”呢?一切都在无言中,只要我们有爱,爱学生,爱学习,爱尝试诲人不倦,不远矣!听余琴解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讲座有感青田 朱建红2012年5月15日,我来到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的报告厅,有幸聆听了杭州市上城区教研员余琴老师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解读,深感此行“不虚”。余老师从语文课程标准修改出台的背景谈起,通过对新、旧语文课程标准的比对,指出此次新课标的亮点和“新”处。围绕提出教学纠偏建议、学段特征逐渐明晰、适当

16、调整学习要求、更加重视汉字教育四个方面,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考、新要求,让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受益匪浅。一、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理念中,反复强调了运用,出现了33次。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语文的学习和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多下工夫,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学生要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熟练地从别人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沟通。二、更强调了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