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47900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摘要:鲁迅先生一生创作很多的作品,而唯独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阿Q正传了。它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而阿Q也成了我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几乎每个中国人,你,我,他,都有阿Q的灵魂的因子。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或多或少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在审视他的时候便是在进行自我批判。他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国民劣根性的真实体现。一方面,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对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形象的描述,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再一次揭示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关键词:精神胜利法 典型性 社会意义在

2、说阿Q之前,我不得不先谈谈鲁迅先生。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会创作出阿Q这个典型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还记得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一生的写照。我想从他弃医从文开始,他便决定用手中的笔来与敌人战斗,而阿Q便成了他笔下性格最多,蕴意最多的人。一、 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阿Q主要的性格特征。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能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而阿Q正是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中麻醉自己,不断地沦陷下去。1. 妄自尊大 在第二章的优胜记略中便有这样的

3、表现:阿Q 很自尊,在他的眼中,未庄的居民都不存在,甚至对于将来要成为秀才的人,他也不屑一顾。赵太爷钱太爷这类人,只不过是比他有点钱,是那些孩子的爹爹,才会入了他的眼,不过阿Q在精神上却不崇奉,他最经典的话就是:“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因为自己进过几次城,阿Q更是自负了,可是他又很鄙视城里人,对于城里人说的一些名词跟未庄不一样,他又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未庄人,一定是城里人弄错了,他觉得未庄的说法是对的,殊不知城里人的说法才是对的,而未庄只是因为与外界隔绝了好久,好多东西都与外面不一样了,却不知道改变。我想阿Q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他骨子里就是个农村人,可偏要表现得比城里人还要优秀,这不是妄自尊大

4、?是什么呢?说到这,我也想到我们现实中的人们,所谓的妄自尊大其实核心就是攀比、虚荣吧。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争着去做上流社会的人,用华丽的外表装饰自己,殊不知他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每天的烟酒战场,只为了给自己多铺点台阶,多向上爬点,为了在他人面前多有点面子。我只能说现在的社会,面子工程太过庞大,助长了攀比、虚荣之风。为了让自己更有尊严更有面子的活着,阿 Q是这样,那我们呢?何尝也不是一样。归根到底,还不是虚荣心在作怪。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人,我们不排除会有真正有实力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们值得拥有自己的尊严,值得别人夸赞,但我想这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吧。所以,我

5、们大多数人就像阿Q一样,妄自尊大,得到一些安慰罢了。不得不说阿Q的典型性便出来了。2 自欺欺人这个特点在阿Q身上是最容易体现出来的。阿Q在被人揪住黄鞭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后,闲人才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留阿Q一个人,他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忽然就笑了,心想:我总算被儿子大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因此以后每当他说出口的时候,所有凡是和他开玩笑的人们,几乎全都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鞭子的时候,人就先对他说:“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6、”我想这便是阿Q把他的精神胜利法体现的一个方面,最经典的还在后面。在他被别人调笑一通后,他又口角一扬,仿佛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尤其在他赌博的时候,看着自己眼前的钱全都跑到别人那里之后,他心很痛,可他找不到别的东西来发泄,他只能够靠自己打自己来舒缓心中抑郁的情感。这不是自欺欺人最好的表现么?找不到别的方式发泄,就靠自己打自己,自己损自己,把有辱尊严的事情全都抛之脑后,还表现出一副没有受欺负的样子,这不就是自欺欺人吗?我想阿Q 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吧。说到这里,我不禁觉得自己身上似乎也有阿Q 的影子,在竞选的道路上,我没能走到最后,我还在愤愤不平地埋怨内部的不公平与潜规则,可是

7、内心深处却有个声音在告诉我:是你自己努力得不够,你还在这埋怨现实,你把最重要的原因给忽视掉了。这不正是我的自欺欺人吗?忽略了本身的原因,把一切都归结到别人身上。我想我没有权利看不起阿Q。因为我也是与阿Q一样的。在这里,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阿Q有我们这么多人的共同点了,我再一次被鲁迅先生折服。3 欺软怕硬这个特点主要通过与阿Q相处的两个人体现出来,一个是王胡,一个是小尼姑。因为王胡有络腮胡子,有些新奇,令人看不上眼。阿Q一开始觉得自己比王胡要好的多,他不把王胡放在眼里,殊不治在一番打斗之后,阿Q彻底输了,输掉了他的骄傲,他的尊严。在他的记忆中,这便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

8、的缺点,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而他现在竟动手,很意外。他觉得这个世道开始变了,变得他不懂了,他开始怕了。知道遇到小尼姑,他把今天的不痛快全都加到小尼姑的头上,竟然用“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这样的话来给自己找理由。我想这也太荒唐了吧。尤其是对小尼姑动手动脚,在看到别人开心地笑了的时候,他还不忘手上再加点力道,似乎为了证明自己的胜利。我想在别人的眼中,他活脱脱的就是一只小丑。可他自己却不觉得。对比他强的人,他怕着,对比他弱的人,他变本加厉。我想他的欺软怕硬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样能体现得出来。我们生活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世界里

9、,很多时候也许是迫不得已,我们选择牺牲掉别人的利益而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是对别人不公平的。我们不应该持有阿Q一样的态度,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至少在我的道德底线上,我是不允许的,其他人是什么想法,我也就不知道了。我仍然期待着有个互帮互助的社会的到来。所以还是不太喜欢阿Q的这种欺软怕硬。二、 典型性阿Q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我想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性格的广泛性,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阿Q的影子,一点也不夸张。首先,阿Q的社会地位很低。他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贫民,他的生活十分的凄惨,没有属于自己的家,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能靠给别人做短工来获得

10、生活来源。这对于当时的社会上的人来说,很多人有着和阿Q一样的生活,他们在雇主的欺压下艰难地生存。我想到阿Q在和吴妈表达爱意后,被贪婪的赵太爷榨取的情景后,不禁鼻子一酸,没有社会地位的人,也就没有拥有爱情和金钱的权利。我觉得这是最悲哀的事了。其次,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个法则是他能够一步步生存下来的法宝。如果没有它,阿Q会举步维艰的。而我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精神胜利法,我们也在用着这样的规则维持着自己的生活。我偶尔还会调侃自己一下,我就是阿Q,我为有着他的这种遗忘的本领,忘却自己的不愉快而释怀。我想他的法则,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最后,阿Q的悲剧命运。当革命的热潮来到未庄的时候,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

11、,阿Q决定投身革命,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它与人民群众的脱离,导致阿Q最终成了替罪羊,死在革命的枪口下。我想这不仅仅是阿Q一个人的悲剧命运,还有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的人,就这样结束了一生。我想这是最令人痛惜的事。三、 社会意义小说通过阿Q的命运,表达了农民在封建制度的压迫和腐朽的传统思想的毒害下造成的人性的扭曲,揭示了旧民主革命的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让我们得出了一个历史教训,革命不能脱离群众,革命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看到人不能盲目地参加革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不能随波逐流。鲁迅先生创作阿Q的初衷也许没有想到会有如此高的反映,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这个形象让我们一次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由于残酷现实压榨的精神上麻痹的自大、自欺其人、欺凌弱小、愚昧、又不失纯朴;受到封建思想毒害;受到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的的贫苦劳动者形象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洗礼中找到了自己的原型,也在一次次的行动中证明了我们也是阿Q。虽然他的形象没有我们期望中的那般美好,但是我们也终究多多少少扮演了这个角色,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可以有一席之地。所以说,鲁迅先生创作的阿Q还是很具有社会意义的,我们从小人物的身上看到大的时代背景,看到另一个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