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4475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刘备性格的多重性 -刘雪涛刘备,汉族,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后来杜甫作诗说: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刘备的性格可谓复杂。刘备最出名的性格是仁爱,

2、而仁爱的性格又突出的表现在他的政治思想上,所以我们先来谈谈他的政治品格。一、刘备的政治品格。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杰出的政治家。若论他们的德行、品格,曹、孙则远远不如刘备。曹操的个人品格存在严重缺陷,如屠徐州、坑降卒,残杀生灵无数,为人又诡谲多诈,崇尚独夫哲学,误杀吕伯奢全家而宣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孙权在个人品格上的毛病,主要是生性多疑,乱加猜忌,杀戳了不少无辜臣下,晚年更甚,使得朝臣人人自危。而刘备,从他举事之初到称帝之后,始终重百姓、讲仁德、守信义,把握好处世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个人品格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闪失。 1、乱世之年得民心 ,颠沛流离受尊敬 。汉末由于国家大动乱,

3、百姓受尽战乱之苦,田园荒芜,衣食无着。刘备当平原相时,将府中财物施舍给百姓,以度饥荒,自己在府里跟“士之以下者”即一般办事人员同席同食,无所挑拣,所以大家都归附他、爱戴他,起事之初就很得人心。当时有个叫刘平的富室一向看不起刘备,不甘心受刘备管治,买通了一个剌客去行刺,刘备不知内情,热情款待,剌客受到感动,不忍下手,于是将来意告诉刘备,作别而去。三国志作者陈寿为此赞叹:“其得人心如此”。刘备起事后,手下只有千余兵卒,后又得饥民数千,实力甚小,为官也只做到平原相,但他在当时的名声却很大。徐州牧陶廉病重,对其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袁绍也写信表示赞成,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

4、,诚孚所望也。” 当时,刘备虽然一无兵力,二无地盘,但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被吕布打败后他走归曹操,曹操“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帮助刘备反击吕布。吕布势力被消灭后,曹操回到许都,表荐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在一次酒席间闲谈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曹操是何等有识见之人,他如此敬重刘备、称赞刘备,主要在于刘备既有雄才又深得人心。后刘备乘机从曹操处逃出,不得已又投奔袁绍。袁绍听说刘备前来,一面遣将沿途迎奉,一面亲自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二百里,去跟刘备相见。袁绍是当时最煊赫的大氏族代表和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如此屈驾迎接刘备

5、,主要也是刘备的德行、品格在起作用。刘备后转而投奔荆州刘表,又受到这个南方最大豪强的出郊欢迎,待之以上宾之礼。 颠沛流离之中的刘备,转辗木妻息列强之间,虽是寄人篱下,但却不显半点寒伧,足见人格的力量是政治家的处世之道和立身之本。 2、紧急关头重信义 ,危难之际系百姓 。刘表与刘备,系汉室同宗。对于刘备的到来,刘表是真心欢迎的,而且一收留就是七年,刘备对此深为感激。所以当曹操南下,刘琮背着刘备派人至新野向曹操投降,刘备处境十分危急之时,他没有乘刘表刚亡故、刘琮刚继位即降曹这个机会,夺取荆州,说:“吾不忍也。”刘备强调“不忍”,主要是考虑一个信义问题。诚如刘备所说:“背信自济,吾所不为。”尽管荆州

6、对刘备来说已由诸葛亮定为争霸图强的首要目标,但他决不在违背信义的情况下图取。这完全是由他的政治品格决定的。 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期间,虽然无权无势,但他的人品却征服了荆州吏民。当他撤退时,“(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左右劝刘备说现在相随的人众虽多,但能作战的士兵少,如若曹操兵马追来,怎么挡得住?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他坚决跟十余万民众一起走,决不遗弃百姓。与民众休戚与共,紧要关头更见真情,充分显示出刘备的政治品格,这在古代政治家中是难能见到的。这一次刘备遭受重大挫折,妻子死难,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也差点失去。刘备为维

7、护自己的政治品格付出了代价,但赢得了万世千秋的赞誉。正是由于刘备的政治品格有很强的吸引力,当时被曹操打散的部队很快又集结到刘备身边,参加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已归顺曹操的很多刘表部下又纷纷投奔刘备。3、肝胆相照显真情 ,处事公正不偏心。 作为一个政治家,在用人、处事上是否真诚、公正,是显示其品格的重要方面。 从角逐争雄的需要出发,刘备跟曹操、孙权一样十分注意礼贤敬士,广揽人才,这是他们的共同点;所不同的是,刘备在用人、待人上显得尤为心诚、情真,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相互信任,始终不渝,有一种同命运、共呼吸的真挚情谊。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就是最典型的范例,家喻户晓。刘备与黄权的关系也很能说明他在用

8、人、待人方面的品质。 黄权本是刘璋主薄,他反对刘璋迎请刘备入川。后刘备与刘璋反目,攻取益州,各郡县望风归附,唯独黄权关闭城门,坚守城池。直到刘璋投降,才归顺刘备,刘备不计前嫌,加以重用。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亲率大军东下伐吴,黄权建议刘备在部队后面坐镇,自己愿作先驱试探对方虚实,刘备不予采纳。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打败后,黄权返蜀的道路被吴人切断,被迫降魏。蜀国有关官吏依法收捕了黄权的妻子儿女。刘备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命即释放,一如既往对待权的家人。刘备宽仁有度,以信诚待人,在君臣关系方面,要比曹操、孙权集团和谐得多。曹操、孙权都有猜忌多疑的毛病,连荀或、陆逊这样的功臣也都因曹、孙的猜忌而忧郁

9、致病,不得善终,刘备方面则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不论对前期跟随他的人,还是在荆州跟随他的人,入川后归附他的人,刘备都量才使用,一视同仁,不存偏见,不讲山头,处事公正。对关羽、张飞也同样,不因为他们之间“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而只重私情,不重才能,排斥他人。刘备攻下汉中准备将王府迁往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中。当时大家都以为一定是张飞,结果刘备提拔了魏延,以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致使“一军尽惊”。刘备重封黄忠、提拔魏延,既说明他处事公正,知人善任,又说明他在用人上不讲山头、不讲私情,对关、张并没有特殊照顾,一样论功行赏,量才使用。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

10、、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年少时虽然不爱读书,但复杂的政治斗争实际使他深知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二、刘备性格的复杂性。刘备一生都保持着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但是刘备自身却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多重性格气质,我们发现:他有时坚忍,有时豪爽,有时自信,有时自卑,有

11、时仁爱,又有时虚伪,有时谦虚,又有时骄傲当然,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性格外在表现,但是这一点在刘备身上体现得犹为明显。1、 刘备的坚韧。刘备起兵以来一直不顺,几乎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但我们何曾见到他垂头丧气?只见他愈挫愈勇。开始是参加讨伐黄巾军的战争,当了个安喜县尉,一顿鞭子打没了。后来和黄巾军“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结果是“复去官”。好不容易熬个高唐令,又“为贼所破”只好投奔公孙瓒。碰巧陶谦病故,托他代理徐州,却又被吕布乘虚偷袭,只好投靠曹操(其间甚至短时间地依附过吕布)。以后又投靠过袁绍和刘表。可以说在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寄人篱下,而且由于力量弱小,不断地被打败,频繁地更

12、换投靠对象,不断在敌我之间周旋。这些常人无法忍受的挫折刘备却都隐忍了下来,并且从来没放弃心中的理想,要不然也不会有“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的感慨了。正是因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刘备才成就了鼎足之业。 2、刘备的侠义性格。1三国志.先祖传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2刘备怒打督邮,“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3东吴招亲,面对阴谋,诸葛亮劝刘备勿往,刘备却不在乎,以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刘备爱喝酒,而且喜欢在军营中和大将士兵们一齐喝酒,史料上记载一次就是入蜀大胜后,还有一

13、次是在汉中赵云大败曹操, “作乐饮宴至暝”。5刘备待人坦诚到令人无法相信,帝王们向来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而刘备与关张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赵云是“同床眠卧”,与诸葛亮是“情好日密,犹鱼之有水”。并且刘备对于刺客还坦诚相见,这那像一个帝王? 2、 刘备的韬光养晦。“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曹操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

14、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3、 刘备的自信。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被斩,曹操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可见此时刘备的实力与先前已大不一样,对于一代枭雄曹操敢说不,并且事态的发展完全如其所料,充分展示刘备自信的一面。4、 刘备的不自信。人的性格是变化的,刘备后期虽然踌躇满志,但前期呢?刘备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只有个皇室后裔的本钱,前期刘备对自己贫寒的皇室后裔身份是缺乏自信的。北海城被黄巾军管亥所围,孔融派太史慈求救于刘备,备敛容

15、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刘备当时的反应来看,刘备当时的确有不自信的心理,才会对孔融的求救感到吃惊,使得“喜怒不形於色”的他也“敛容答曰”。5、刘备的仁慈。这在前面的政治品格中以谈过,这里就不多说了。6、刘备的虚伪。 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后,传言汉帝己被害,“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诸葛亮又力劝,刘备才即帝位。刘备本来是极想位登九五的,可是为了不落下话柄,就演了一回戏,这不是“欲显长厚而似 伪”了吗?刘备遗昭托孤时,泣对孔明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陈寿评价说“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而孙盛曰:

16、“诡伪之辞,非讬孤之谓”。我还是比较赞成孙盛的说法,认为刘备的托孤是为了让诸葛亮死心塌地的为蜀汉效力,如此来看体现了刘备虚伪的一面。7、刘备的骄傲。截止到三顾茅庐,刘备确实是一位礼下贤土,谦虚纳谏之仁君,“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此时是很谦虚的。可随着事业的一步步发展和壮大,他的骄傲也在渐渐地滋长。在入蜀的庆祝大会上,置酒作乐,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发火了,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把庞统赶了出去。特别是他在蜀称帝后他人的劝告都不听了,他决定伐吴时,赵云规劝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他不听;甚至当秦宓进谏说“天时必无其利”,竟然被刘备“坐下狱幽闭”;黄权也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