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43097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活动单【学习目标】1、掌握“寥落、桀骜、屠戮、浸渍、菲薄、租赁、陨身不恤、长歌当哭”等关键词语意义。2、学会采用勾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3、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学法建议】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同学们抓住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时代,通过关键词句进一步剖析作者的情感态度。【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

2、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文学成就: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 (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3、,原名旧事重提。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作品集简介: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入作家从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十五篇小说: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收入作家1924年到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4、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2、背景知识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

5、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

6、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3、名句分享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一课时课堂目标: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完成字词训练。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活动一:自学评价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追悼( )

7、编辑( ) 寥落( )长歌当哭( )菲薄( )洗涤( )踌躇( ) 诧异( )桀骜( )租赁( )黯然( )不惮( ) 喋血( )虐杀( )屠戮( )浸渍( )攒射( )殒身不恤( )( )2、成语积累长歌当哭痛定思痛殒身不恤活动二、理清文章脉络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提示: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明确:提示性的话是“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用人们牢记这笔血

8、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2、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写了些什么? 结合以上问题,将文章的七个小节进行分层,掌握文章脉络。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纪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第三、四、五部分是“记念”的主体,关于烈士事迹。先依时间顺序,从平时到遇害。遇害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教师总结: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

9、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完成板书设计: 总体思路局部思路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爱 控诉反动政府(逻辑顺序) 写作缘由痛斥走狗文人 (1、2)唤醒麻木庸人恨 追述生平事迹生前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主体概括惨遭杀害(时间顺序)(3、4、5)详写遇难经过遇害教训意义劝戒徒手请愿否定(6、7)激励奋然前行肯定(逻辑顺序)活动三:人物分析思考:刘和珍是是怎样的一位青年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10、。1、“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2、“能够不为反抗”。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语句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几个句子,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1、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要求

11、背诵的段落)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紧承首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对比。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

12、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在沉默中灭亡。明确:“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这里不是赞许“沉默”,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从与后面一句联系来看,第一个“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从句式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

13、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3、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明确: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后者,“尤使我觉得悲哀”。鲁迅每次触及走狗文人时,都表现出极大的鄙视和愤慨,曾用笔墨形象地描绘过走狗的劣性:“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主人的意旨和使。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从本文中,也能找出例子:“惨象流言,尤使我”同样用了个“尤”字,两次使用,绝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寻常的恨。(朗读时,“流言家”“下劣”要重音读出,读得铿锵有力,只有这样n传达出作者的无比愤慨和仇恨的感情)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恨”而无话可说,“悲”和“恨”两股情感在文章一开始就升腾交织。4、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明确:强调刘的善良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