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4303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7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学目录问题一:财政学基础理论1问题二: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理论9问题三:中期财政规划9问题四:财政与政府治理11问题五:财政的职能与作用11问题六:财政与新农村建设12问题七:财政对收入分配的作用12问题八:财政对经济与发展方式的作用12问题九:财政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13问题十:财税制度改革13问题十一:国债与地方债务问题13问题十二:公共物品理论与公共财政22问题十三:财政预算问题23问题十四:财政的转移支付24问题十五:税收问题34问题十六:社会热点35问题一:财政学基础理论1、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2015)2、试述“瓦格纳定理(政府活动与经费渐增规律)”并

2、对其作出评论。(2006)3、简答制度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2006)4、试论中国财政学理论的创新。(2004)5、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作用与调控方式。(2004)6、试述分析、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基本思路与要点。(2004)7、中国财政理论界在关于财政本质学说的研讨中形成了哪些主要学派,请对代表性学派的基本思路、观点和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可能方向做出评论。(2003)8、论财政运行的法制化。(2001)9、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与计划经济下的财政的区别。(2000)理论要点:(一)财政支出理论一:瓦格纳法则是指当国民收入增长是,财政会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

3、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1、政治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2、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木计划,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3、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快于GDP的增长。财政支出理论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皮科

4、克和威斯曼)是指财政支出增长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其中外部原因是说明财政支出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内部原因:假定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因此,当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该密切注意公民关于赋税承受能力的反应,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财政支出规模的约束条件。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外部原因:政府在非正常时期的外在原因,例如战争、自然灾害与其他社会灾难时,私人投资和消费能力下降,为了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机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这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在

5、危机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但在危机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当社会恢复正常后,由于意外事故可能会遗留众多的问题,如抚恤阵亡展示家属、重建基础设施,仍需要新的政府支出;又由于公共产品福利刚性的作用,宏观税负水平和财政开支都难以回到原来的水平上。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台阶,这种财政支出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即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二)财政的本质学说我国的财政理论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的理论坐标,分别为货币关系论、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理论。1、货币关系论。把财政学研究的对象界定为货币关系体系。2、国家分配论。财政学的对象是

6、国家关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的分配关系。其贡献在于一方面搞清楚了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另一方面弄清楚了分配关系属于经济基础,分配方式和分配活动属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能动形式,同时也揭示了财政分配方式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条件下具有特殊的运动方式。国家分配论阐述的重点是从社会再生产的中介地位来研究分配方式以及与交换关系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能动作用,并为推进财政理论发展打下了基础。3、公共财政理论。1998年年末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确立了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奋斗目标。“国家分配论”是主要探讨财政本质观的基本理论,而“公共财政论”研究的则是财政运

7、行形态的相关问题。公共财政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公共财政是民主化的财政,以民主财政确保公众所需的物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二是公共财政是法制化的财政,是财政民主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共财政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公共需求(公共产品的需求);第二是规避公共风险(严格意义上讲也是公共安全需求)。公共财政的本质就是民主财政,是以人民为主体进行公共决策的活动。(三)财政的职能、运行机制与分配手段财政的只能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中经济职能是其最重要的职能。1.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的一定的资产机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政府在资源配

8、置中的职能是积极稳妥的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根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同时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其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具体手段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向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农业、就业等民生性支出倾斜;向

9、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倾斜;(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机构,在保证经济运行新常态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机构、促改革。财政投资要坚持退出竞争性领域,主要投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以及大型的国家建设工程。(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2. 收入分配职能。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即各种收入首先以要素投入为依据,由市场价格决定,要素收入和要素投入要相称,我国是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

10、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经济主体或个人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以及各种非竞争因素的干扰,各经济主体或个人获得的收入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而收入差距过大将涉及社会公平问题。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因而财政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显示社会公平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商品流转税直接构成要素分配,而所得税则是要素分配的再分配,因此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参与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其分配手段与智能有:(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凡属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部能越界,凡属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比如,财产收

11、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法人主体企业的工资收入,一般财政不宜直接接入,只通过再分配进行间接调节。(2)规范工资制度。这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第一,提高工资的透明度;第二,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第三,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第一,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第二,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第三,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第四,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第五,通过遗产税、

12、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3.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国际收支品平衡,是指一国在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以及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其机制与具体手

13、段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供给、需求平衡则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率适度。总需要超过总供给,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2)通过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如累进税制、失业救济金制度。当某种经济现象达到一定标准时就必须安排的收入和支出,均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

14、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加快文教的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4. 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职能建设健全财政,坚持清理滥收费,控制财政收入占GDP的中,始终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区间;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性支出。重视调节国家、企业和居民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通过清费立税,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问题二:政府间关系理论1、简述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要点。(2015)2、简述财政分权理论的要点及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历程与前瞻

15、。(2011)3、试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要点与制度创新。(2007)理论简介:(一)、财政联邦主义: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我产生的相关制度。本质是财政分权,就是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利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其精髓在于使地方政府拥有合适与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由于信息和激励两方面的原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品的供给方面各有优势,为最大化公共品的社会效益,有必要在不同级次的政府之间进行分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政联邦制。(二)、陈共财政学:财政联邦主义即多级财政体制,也就是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其理论要点有:1. 一级政权,一级预

16、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国家立法机关只审批中央预算,地方预算由本级立法机关审批。各级地方预算经常收入由本级税收、收费收入和中央补助组成,以上收入不能满足需要时,允许地方债券或向银行借款,自求平衡;2. 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除国防费和外交支出划归中央支出、行政管理费分别由各级本身负担外,一般而言,中央预算以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为主,地方预算以文教、卫生保健和市政建设为主。各级投资责任也有明确划分。3.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在税收划分方法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