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07325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摘要:稻田养鱼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典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首先,稻田养鱼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它能维持农田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去除稻田杂草,减轻污染。第二,稻田养鱼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它既能减少农药和肥料的投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加稻谷和鱼的产量而增加收入。第三,稻田养鱼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它能提高水土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从而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稻田养鱼对我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的发展有它的可行性。总之,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关键词:稻田养鱼;生态农业;效益;发展

2、前言:稻田养鱼是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同一块田中的农业生产,实现稻鱼互利共生,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力”。它其实是一种循环经济型的生态农业。中国是世界上发展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稻田养鱼在中国具有历史久、面积大、分布广、效益好的特点。在农业自然资源逐渐劣化、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程度日渐加深的今天,发展传统、绿色、高效型的生态农业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而稻田养鱼无疑是符合发展要求的。下面就将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各种效益进行综述。1.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淡水养鱼的国家。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有“在圃渔,

3、十一月”的记载,可见中国最早的池塘养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1 。而稻田养鱼是淡水养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记载,已有1700年的历史 2 。关于稻田养鱼的起源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争论,但有文献和考古证据双重证明的“东汉说”被学术界普遍认可。其中依据的文献 1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四时食制,书中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考古证据 13 为上世纪后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四川(1977年)、陕西(1978年)等地的汉墓中,陆续发现水田模型多件:如四川新津宝子山水田模型,田中横穿一沟渠,渠中有游鱼;陕西汉中出土的稻田模型,一边为陂池,一边为稻田,中隔一坝,进出口有捉鱼的竹笼和提

4、升式平板闸等等。但从民族发展史来看,生活于我国南方习惯了 “饭稻羹鱼”生活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由于战乱而辗转迁徙于西南边疆等地区,渐渐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稻田养鱼”。直至明、清时期,稻田养鱼在贵州开始盛行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稻田养鱼经历了恢复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完善、快速发展三个时期 4 。目前,由于稻田养鱼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上对名特优养殖产品的需求,稻田养鱼正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稻田养鱼产生的效益2.1 生态效益稻田养鱼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因为田间的杂草及虫类都是鱼的天然饵料,而且农药对养鱼不利,故该系统内很少或不喷洒

5、农药。这样并没有把一些杂草或害虫完全从该系统内除去,这对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很有利的。稻田养鱼可有效减轻虫害。据田间试验测定 5 ,在“稻田养鱼”复合种植系统中,鱼能吃掉稻田中害虫的50以上。这是因为,作为水稻害虫的二化螟虫、稻象鼻虫及食根金花虫等害虫个体发育都足在水中度过的,这些幼虫,是鱼类喜食的天然饵料。有些稻田害虫,如稻飞虱,虽未有幼体在水中度过,但在风吹雨打时被吹入田中,同样被鱼食用。稻田养鱼可有效减少农田杂草。稻田杂草危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除了与水稻争肥之外,还争空间、水分和阳光。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1030 67 。稻田的中耕除草,除人工除草外,许多地方还大量

6、使用化学除草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栾浩文 8 等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鱼对稻田杂草有良好的控制效应,它可以在不使用除草剂的条件下,有效地防除稻田稗草、慈姑、眼子菜、水马齿、莎草。张春梅 等通过调查发现,杂草丰富时,草鱼会优先取食稗草,在稗草数量减少后,一些阔叶杂草和莎草也基本被取食完。稻田养鱼可减少环境污染。据报道 10 ,在喷施的农药中,99.9%都挥发到大气、淋溶流失到土壤和水域中或残留于作物中,所施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也只有40%左右。稻田养鱼集灭虫、除草、中耕、施肥于一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代替和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业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从而减少环境污染。2.2 经济效

7、益稻田养鱼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鱼类摄食的杂草30%左右能被鱼消化吸收,其余的70%左右成为鱼粪归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达到肥田的效果,减少了化肥的用量 11。养鱼田中水溶性的、分别是非养鱼田的1.71.9倍、6.78.7倍、1.9倍,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12。稻田养鱼可节省农药1015元亩,减少用药次数12次 5 。稻田养鱼可以增加稻谷和鱼的产出,从而增加收入。有研究表明 13,1公顷养鱼稻田增产稻谷225450kg,生产鱼产品450750kg,增加收入525010200元。据相关统计 14 ,稻鱼共生系统中的稻谷产量可较单一种植水稻系统提高5%15%,稻鱼共生系统较单一种植平均增加利润3

8、00750元公顷。可以依靠稻田养鱼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比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结合”生产形式,以及由此引申的田鱼文化、田鱼村的旅游资源和田鱼产品,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现代渔业文化产业 15。2.3 社会效益稻田养鱼实现了立体开发农业,提高了水土的利用率。我国人均耕地少,水资源匮乏。而稻田养鱼将种植与养殖同步,实行一水两用、一地两用,使农业由平面向立体发展,提高了水土的利用率。稻田养鱼可以加快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一种高效生态农业,稻田养鱼不仅能提供鱼产品,而且促进水稻增产,又有利于农渔各业调整作物结构,安排各业用地。因此,发展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重朝着适宜的

9、方向发展。稻田养鱼可以改善食物结构,有利于人民健康 5 。鱼类含有较丰富的优质蛋白,只有产量增加了,才能使全民都能吃到,从而增强体质。尤其是在一些不能大面积开展水产养殖的山区,更应发展稻田养鱼 16。一些稻田养鱼条件优良又历史悠久的地区通过开办各种活动发展田鱼文化,比如如浙江青田县围绕田鱼开展的民俗活动:鱼灯节、鱼灯舞 15 ,开展观光旅游产业,丰富人民的生活。3稻田养鱼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我国,可养鱼稻田有600多万公顷,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不足四分之一。制约我国稻田养鱼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投入比常规农业生产高,而在大多数地区政府还不够重视,对农户的补贴少甚至没有 17 ;稻鱼工程不利于农

10、业机械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稻田养殖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产业化程度低,渔业方面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4 ;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稻田养鱼的相对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多,剩余的老、弱劳动力不能满足稻田养鱼发展的要求。4.稻田养鱼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稻田养鱼可以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对我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食品结构方面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很高。其可行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目前我国大陆除西藏、宁夏以外,其他各省(区、市)都发展过稻田养鱼 11

11、 ;第二,现已培育出如瓯江彩鲤 18 、云斑鮰 19 、彭泽鲫 20等适宜稻田养殖的田鱼品种;第三,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世界领先,育成适合养鱼稻田种植的强分蘖能力与高LAI且高秆的品种 21已不是难题;第四,对一些进城就业困难的农民进行培训,让其进行稻田养鱼的管理工作,这样既为就业困难的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又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语:综上所述,稻田养鱼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稻田养鱼具有有效减轻甚至防除农田的病虫草害,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效益;它节肥省药,增产增收,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它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充足供应,改善人们饮食结构,富

12、含田鱼文化,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它对于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尤其在一些机械化作业和大面积水产养殖较困难的山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在某一地区先发展一两个稻田养鱼生产龙头企业,起领头和示范作用。在稻田养鱼方面增加科技投入,开发适宜的低毒低残留农药与高效肥料,并制定一些使用。标准对农民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有意识地参加到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中来,并派专业人士培训。最后,应推进稻田养鱼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农村经济产业,继续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其固有的功能和作用。参考文献:1 曾芸, 王思明. 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及动因分析以贵

13、州稻田养鱼为例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3):79-832 黎玉林. 广西稻田养鱼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宏观影响J. 淡水渔业, 2006,36(6):44-483 夏如兵 , 王思明. 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5):245-2494 黄太寿, 宗民庆. 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 中国渔业经济, 2007,(3):27-295 黄国勤. 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J. 耕作与栽培, 2009,(4):49-516 李月梅. 稻田养鱼生态效益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9

14、,15(1):1-57 吕东锋, 王武, 马旭洲, 陈再忠. 生态渔业中稻田养鱼(蟹)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3):51-558 栾浩文, 辛国芹. 稻田养鱼除草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03,(10):11-129 张春梅, 杨国林. 绿色水稻“鱼除草”试验简报J. 北方水稻, 2009,39(4):33-3510 吴春华 , 陈欣. 农药对农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2):341-34411 王雨林. 稻田养鱼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27):13256-1325812 刘元生, 孟庆红, 何腾

15、兵, 罗海波, 钱晓刚. 稻田生态养鱼水质动态与水稻生长及经济效益研究J. 耕作与栽培, 2003,(5):5-6 13 王华, 黄璜. 湿地稻田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71-7514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16(4):991-99415 闵宽洪, 郁桐炳.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发展的新模式-从传统田鱼生产到现代渔业文化产业J. 中国渔业经济, 2009,27(1):25-2816 张时祥, 陈志俭, 林银康. 山区稻田养鱼发展思路探讨J. 中国渔

16、业经济, 2004(1):49-5017 刘某承, 张丹, 李文华. 稻田养鱼与常规稻田耕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研究 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18(1):164-16918 陈志俭, 谷定贤, 陈坚, 胡益谦, 王和静, 陈晓闹. 单季稻田养殖瓯江彩鲤技术J. 水产养殖, 2009,30(7):13-1419 谢巧雄, 武秀丽, 李江, 张嘉君, 吴建华. 稻田主养云斑鮰和单养鲤鱼经济效益比较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01,29(2):24-2620 稻田养殖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课题组. 稻田主养彭泽鲫及其防治病虫害的试验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 1999(2):20-2321 Y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