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29618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筛机改造后使用情况报告检修部综合室2014年6月一、概述内蒙古京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装机容量2300MW,为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机组分别于2010年2月和3月投产。燃用煤直接来自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煤矿单一煤源。燃煤组成包括原煤(2200-3800千卡/千克)、煤泥(2800-3600千卡/千克)、沫原煤(3200-4200千卡/千克)等。近期燃煤主要以原煤和煤泥大比例掺烧的方式运行。输煤系统由原煤仓、地煤斗、煤泥接卸输送系统、皮带输送和破碎设备组成。系统采用两级筛分两级破碎方式,主要包含5个转运站8条双路和1条单路输送皮带,皮带带宽包括1米带2条和1.2米带16条,带速均为2.5米。系统设计

2、输送能力为800吨/时,输送距离约1200米。破碎机采用山西电力设备厂生产的粗碎机和细碎机,粗筛采用了山西电力设备厂生产的滚轴筛,细筛机采用了吉林先声电力设备厂生产的双转式细筛机。二、煤质情况简介1、原煤 煤矿井下开采原煤经过破碎输送至专供我厂使用的原煤仓(1万吨储能),原煤入仓粒径通常小于300mm,但由于是末级仓大块矸石和煤(大于400mm-900mm)常有且不可避免,我厂针对大块煤(矸石)增加了大块除杂设备,消除了大块的问题。原煤热值2200-3800千卡/千克,煤质不稳定且矸石含量大。原煤水分12%以下。2、煤泥酸刺沟矿年产原煤1200万吨,其中煤泥180万吨。煤泥来自煤矿重介洗煤工艺

3、,包含粗煤泥和细煤泥两个产品,粗煤泥年产120万吨,煤泥热值3200-3600千卡/千克,粒径为小于1.5mm,水分为18-20%。细煤泥年产60万吨,煤泥热值3200-3800千卡/千克,粒径为小于0.15mm,水分为24-29%。细煤泥中常含有大量流失的磁性介质。煤泥经过露天晾晒后水分控制在18%以下即可与原煤掺混使用。3、沫煤沫煤为酸刺沟矿选矸后破碎至13mm以下待洗选原煤,热值大于3400千卡/千克,我厂主要用于应急使用。三、细筛机改造原因双转式细筛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出力不足:设计800吨/时,实际出力600吨/时。筛分效率和粒径控制差:由于矸石量大、煤泥掺烧量增加、筛板破损

4、、筛板磨损、筛板堵塞、内部料耙磨损、损坏等因素和缺陷影响到筛分效率和粒径控制。筛分效率差导致下游设备细碎机功耗、磨损和故障率增高,同时也影响到系统出力。2、 设备缺陷多:由于设备参与运转部件多,设备工作环境差,设备磨损件多造成设备缺陷多。运行中出现料耙、筛板脱落故障,直接导致下游细碎机严重损坏故障。3、设备维护难度大:整机结构复杂、易损件多、维修时间长、备件费用高导致了维护难度、强度和费用增高。4、功耗大:单机功率230千瓦,电耗偏高。单机出力不足导致输煤系统运转时间长全线电耗增加。为保障锅炉对燃料的要求和机组长周期运转,提高输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选择性能、功耗更为优良的设备迫在眉睫。四、交叉

5、筛设备更换改造调试使用情况2014年元月份与石家庄功倍重型机械公司签订了一台双转式细筛机改造为交叉筛的供货改造技术协议,设备要求出力满足800吨/时,筛分粒径控制8mm以下,筛分效率90%以上。2014年2月25日设备到货,2月28日至3月22日进行了改造安装施工,3月23日进入投煤调试,历时一个月设备调试期后投运趋于稳定。目前主要以煤泥和原煤2:1的比例方式上煤,设备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达到预期。调试期间通过调整上煤工况的方式对交叉筛改造后的设备性能进行了试验,即分别以全部原煤、原煤和煤泥不同掺混比例、全部煤泥工况进行了观察比对试验。调试期间出现了料流不均、单轴电机烧损、筛轴刮擦、刮片积煤堵转

6、等缺陷都采取相应措施予了以消除和调整。试验结果是:1)原煤过筛情况良好,筛分效率和粒径控制都较好,估算筛分效率90%以上,设备出力可达800吨/时。2)全部煤泥时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设备堵转跳机,筛机堵煤。设备出力不足500吨/时。3)原煤与煤泥掺混按照1:1、1:2、1:3比例混合上煤,1:1和1:2工况下设备运转正常,观察筛分状况良好,筛分效率较全原煤时略有下降,煤粒表面有粘煤和少量裹挟。煤泥掺混超过1:3时筛分效果进一步下降,煤粒表面粘煤和煤泥裹挟量增多,设备内出现粘煤和累积现象,且随煤泥比例量加大趋于严重。设备出力也随煤泥量增加而降低,正常运行可维持在600-750吨/时。煤泥掺混量增

7、加会造成输煤系统和锅炉煤仓堵煤现象增多。试验结论:全原煤筛分良好,设备运转无故障;全煤泥不宜长时间上煤;混合煤适当控制原煤和煤泥掺混比例,一般控制原煤煤泥在1:3以下。近1:2工况为我厂常态上煤工况,设备运转良好,筛分效率和粒径控制均较为满意。上煤量也可达700吨以上。五、交叉筛改造后收益评价1、直接经济指标评价输煤电耗分析2013年2014年发电量(万千瓦时)输煤电耗量(万千瓦时)发电量(万千瓦时)输煤电耗量(万千瓦时)4月2781457.053674237.535月37491713442738.19单位发电量输煤耗电率(电耗/电量*100)单位发电量输煤耗电率(电耗/电量*100)4月0.

8、205110.102145月0.189380.11093输煤耗电率同期比较(%)折合节电(万千瓦时)折合电费(万元)4月-0.10-28.64-9.025月-0.08-29.41-9.26根据交叉筛改造后投运2个月输煤系统电耗数据分析,2014年4月份电耗较2013年电耗下降0.10百分点,节电28.64万千瓦时,折合节约电费9.02万元;2014年5月份较013年电耗下降0.08百分点,节电29.41万千瓦时,折合节约电费9.26万元。细筛机改造投运后,电耗较改造前下降明显,节能效果明显,节约电费两个月达到18.28万元。持续年内估算节约电费可达70万元。节电原因主要来自设备改造后单机筛机电

9、耗下降、上煤量增加而系统上煤时间相对缩短节约的电耗、下游细碎机功耗降低节约的电耗。2、安全效益评价根据以前设备运行中发生的故障次数和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设备故障检修20余次。造成下游设备损坏10余次,细碎机锤头由于细筛机的落料不正导致非正常磨损多使用锤头1套。由于细筛机故障导致过机组限负荷的故障发生。在进行筛机改造工作后,设备故障大大减少,细筛机下物料相对均匀,使细碎机锤头正常磨损,不发生额外的费用。同时避免了以往设备零部件损坏脱落造成下游设备损坏故障的频繁发生。系统上煤安全性大大提高。六、设备应用理解1、设备结构简洁20轴倾斜排列相对独立布置,单轴单驱动独立运行,单轴筛片牢固安装、筛轴直

10、径和筛片厚度取值保障了筛轴刚度和筛片间隙,刮片紧固安装,整机密封,所有部件一目了然,设备结构简洁特点突出。2、筛分效果显著沿煤流方向动态筛孔布置,煤流受到筛轴动力输送的同时被搅动,细粒煤受重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被分离沿筛孔落下实现筛分。充分的搅动和携带促使了筛分效果的稳定。大颗粒(10mm)和小颗粒(8mm)煤在筛片间空间内的相对运动对筛片表面的清理效果明显。辅助的刮片有效清理了粘结在筛轴和筛片上的粘煤,使设备稳定运行确保筛分正常。3、设备故障率低简洁牢固的设备结构,对承受煤流的冲击起到缓冲效果,合理的动力配置和合理的倾斜角度起到对煤流速度的控制、筛机内物料负荷分配和对筛片磨损速率控制的作

11、用。动力装置负荷低决定了动力部分故障率相应降低,筛机内部件与物料接触部分的筛片、筛轴、护板低的磨损率低决定了设备故障率相应降低。对磨损材料的进一步性能改进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有积极的作用。4、整机故障率降低,提高了设备安全可靠系数,降低了设备维护消缺强度和费用。5、单机电耗较双转筛电耗降低110kW,起到了节能的作用。6、克服了双转筛对输煤系统流量瓶颈限制,提高了输煤系统流量(500吨/时提高到750吨/时),节省了上煤时间,同时也降低了输煤运行人员劳动强度。总的看来,目前设备运行、筛分、节电、维护、高效、经济性等情况给我们输煤系统和满足锅炉运行要求等多方面带来了显著实惠,对细筛机改为交叉筛改造后的状况较为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