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企业研究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071081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企业研究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企业研究专业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在我国 1992 年开始实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三资企业属于常住单位,其增加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从有关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来看,三资企业的增加值逐年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三资企业与国内其他常住单位有所不同,它的增加值要在中外双方进行分割。本文拟分析 19932000 年 8 年间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并考察这些增加值的分割状况。 一、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总量及其变化 2000 年末,我国共有三资企业 234783 户,其中 34 以上集中在工业部门,另外不到 14 分布于农林牧

2、渔、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行业。工业部门的三资企业在 1997 年以前分为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两类,1998 年以后则分为规模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和规模以下。在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中,工业部门 19931997 年独立核算的三资企业和 19982000 年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数据基本齐全,可以直接引用(详见表 1) 。在 19932000 年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由1080.9 亿元增加值到 5333 亿元,但是增加值率却由 299下降到 23.0,8年平均增加值率为 24.5。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是我国三资企业的骨干

3、和主体,但是在数量上只是一少部分。近些年纳入统计范围的工业部门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均在 5 万户以下,工业部门规模以下和非工业部门三资企业数量在18 万户以上。后两类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数据不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估算,以便全面分析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 19932000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资料来看,在三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的产值约占 70,规模以下的产值约占 30。可以设想这两类企业的增加值率大体相等,按产值比例来计算规模以下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即在工业部门三资企业的全部增加值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占 70,规模以下的企业占 30。 据统计,工业部门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

4、约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 67,其余33分布在非工业部门,这些外资也要取得回报和收益。近几年来,投入非工业部门的外资比例保持稳定,说法明其投入产出和收益率不低于工业部门。因此,可以按非工业部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来估算其增加值,即在全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中,非工业部门三资企业增加值应占 33。 表 1 已反映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再加上工业部门规模以下三资企业和非工业部门三资企业增加值的估算值,就得到我国全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见表 2) 。表中的估算值难免会有一定的误差,但它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为基础,估算原则和方法是有事实根据2的,因比其结果应当大体

5、符合实际。表 2 显示,19932000 年三资企业增加值由 13046 亿元增加到 11371 亿元,增长将反 4 倍,8 年累计增加值 55323.l 亿元。立个数字反映了三资企业在 8 年内生产去动的最终成果。 二、三资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19932000 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8。这个速度来之不易,三资企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知道,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三资企业作为我国的常住单位,其增加值直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分析三资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说明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表 3 来看,19932000 年

6、,三资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6.7提高到 12.7。这说明三资企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步增大。在表 4 中,三资企业增加值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比例可以进一步反映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除了 19951996 年外,其他时期三资企业增加值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比例均大大高于表 3 中的总量比例。各个时期的比例波动较大,总的来看有上升趋势,19981999 年最高,达到 45.7。8 年平均为 16.6,比三资企业增加值总量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比例高出 6.2个百分点。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各个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然后乘以表4 中三资企业增加值增量占国内生产

7、总值增量的比例,可以求出我国经济增长率中三资企业所贡献的百分点(见表 5) 。表中最后一行显示,1993200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8.0,其中三资企业占 13 个百分点。最低时期是 19951996 年,三资企业仅占 06 个百分点;最高时期是 19981999 年,三资企业占 32 个百分点。在 19971999 年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经济增长乏力,而三资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贡献了 2 一 3 个百分点。 值得指出的是,在三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大约有 35是中国内资,因此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等于外商

8、直接投资的贡献,其中包括一部分国内投资的贡献。如果按注册资本的比例对三资企业的贡献作进一步分割,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占三资企业贡献的 65,而国内投资占 35。 三、三资企业增加值在中外双方的分割状况 如前所述,三资企业同国内其他企业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它的增加值要在中外双方进行分割。具体来说,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中,中方主体获得3的主要有四项:中方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中方员工工资;中方投资分配的利润;中方获得的各项税收。外方主体获得的主要有三项:外方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外籍员工工资;外商投资分配的利润。这些项目本来可以直接加以统计,但是目前统计资料不够齐全,有些项目

9、只能根据有关资料来估算。下面以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为考察对象,先估算其增加值中外方获得的部分,然后用增加值总额减去它,剩余部分即可视为中方得到的部分。为此,需要计算三个项目:(1)外方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19931999 年三资企业的进口总额为 47362亿美元,各年进口按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为 384174 亿元。其中约有 25属于外商投入的固定资产,价值 96044 亿元,最终要通过提取折旧予以回收。这些固定资产大约有 70投入规模以上三资企业,价值 6723l 亿元。这里主要分析 1990 年代中后期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分割,在此期间外商投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会全部摊入产品成本,即只能是部

10、分折旧。具体来说,1990 年代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可能已经全部或大部分提取折旧,后期投入则只有少量折旧。考虑到各年投资所占比重、折旧年限等因素,经调查测算,按 7 年固定资产总额 50的比例计算折旧,19931999 年折旧总额 33615 亿元。 (2)外籍员工工资。据调查,三资企业的外籍员工(包括外商本人)工资水平一般比较高,总额约占销售收入 7。因此,按此比例计算全国 20 多万户三资企业的外籍员工工资,估算 19931999 年总计为 5267.5 亿元。 (3)外商所得利润。由于三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方式不同,中外双方分割利润的比例也不同。在目前三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资约占 65

11、。尽管有些三资企业中方实际获得利润的比例低于资本所占比例,但是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还是分别按 35和 65的比例来计算中外双方获得的利润。19931999 年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利润总额29514 亿元,外方获得 19184 亿元。 上述三项之和就是外方得到的那部分增加值,总计 10547.4 亿元(详见表6) 。用增加值总额减去外方所得部分,剩余部分就是中方所得,总计 100661 亿元(详见表 7) 。表 7 显示,在 19931999 年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中,中方所得由 46.2提高到 51.1,7 年平均占 48.8;外方所得由 53.8下降到48.9,7 年平均占 51

12、2。如果这种估算是符合实际的话,那就是三资企业增加值在中外双方的分割比例。尽管在 19931999 年间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有 206135 亿元,但是实际上不到一半转化为中方主体收入,其余属于外方主体所得。假设全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也是按这一比例分割,那么在19932000 年 8 年内,三资企业增加值总额为 553231 亿元,中方所得应为269533 亿元,外方所得为 283698 亿元。当然,这只是粗略估算,难免有误差,不过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会发生分割则是事实。 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可以看出,三资企业增加值分割确实对我国国民收入有明显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

13、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由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极不对称,即引进外资数量大大高于对外投资,我国国民从国得到的收入大大少于外国国民从我国得到的收入。实际上,来自国外初次分配4净额是负值。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例如,1997年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为 249.4 亿元,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为 1583.l 亿元,净额为一 1333.7 亿元。19931999 年 7 年累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442618.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为 4364155 亿

14、元,后者比前者少 6203 亿元。这说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支付给外国劳动者的报酬和财产收入,大大超过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发生分割后,外方得到的收入有一部分会汇出我国,转化为非常住单位收入,还有一部分会在我国境内消费和再投资。因此,在某个核算期内,外方主体从我国三资企业得到的增加值并不等于国民经济核算中支付国外劳动者的报酬和财产收入。根据上面的分析和计算,19931999 年外方主体从我国三资企业得到的增加值为 283698 亿元,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比国内生产总值少 6203 亿元。这一方面是由于中方从国外获得了一些收入,另一方面可能主要是由于外方主体从三资企业得到增

15、加值后,并没有全部汇出我国,而仍然表现为我国常住单位的收入。 四、 “二低”问题及对策 上面的分析表明,三资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目前三资企业存在的“二低”问题:一是在总产值中,增加值比例偏低;二是在增加值分割中,中方所得比例偏低。 关于增加值率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三资企业同我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增加值率的比较加以说明。19931999 年,我国国有企业的增加值率一直保持在33左右,7 年平均为 32.7;集体企业的增加值率较低,7 年平均为266;而同期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率仅为 249,比国有、集体企业分别低 77 和 1

16、7 个百分点。从工业部门的情况来看,三资企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例差异也很大。例如 1999年,三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25,但增加值仅占 20.7。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说明三资企业的中间消耗比较大。然而,三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并不低于国有、集体企业,实际上许多三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比一般国有、集体企业高,因此其中间消耗不应更大。主要问题就在于通过要素高价进口和产品低价出口以及其他方式来转移收益,增加了账面上的中间消耗,使得增加值率较低。外商普遍掌握着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进口权,并控制了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一方面以较高的价格大量进口国外要素,或者以较高的利率为代价引进国外资本;另一方面以较低的价格出口产品,从而将大量收益转移到资本或要素输出国。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境内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定价,从境外于公司以较高的价格购进原材料,然后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