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学7人格和人格从测量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0912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心理学7人格和人格从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艺术心理学7人格和人格从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艺术心理学7人格和人格从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艺术心理学7人格和人格从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艺术心理学7人格和人格从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心理学7人格和人格从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心理学7人格和人格从测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人格和人格测量1、“人心不同,个如其面”。这里的“心”和人格具有相同的含义。2、人格和能力的差别:(1)、能力方面的差异现象较为具体,可用成就或性向之类的统一标准鉴别个体能力的高低,做成常态分配。人格方面的差异,虽然目前存在,但却不能在统一标准下,鉴别高低。(2)从心理学研究法的观点而言,人格方面的研究,较之能力方面的研究更为困难;但从理论和实际的观点看,对人格的理解比对能力的鉴别更为重要。第一节 人格及人格的形成人格的界定一、 人格:三种解释:1、人品,与品格同义,社会上的一般解释;2、指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是法律上的一般解释;三指个性,与性格同义。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其一切环境

2、中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个体的性格是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由逐渐发展的心理特征构成。具有相当的统合性和持久性。二、 性格和心理特征1、 性格:这一词较为符合心理学的语义,指的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2、 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关系:(1) 性格是由个人多种心理特征所构成心理特征:个人的性格绝非只有一个,而是由多个特征所构成,为了表示其在心理学上的意义,统称为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相对。在人格这个主体下的心理特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和自我观念等。(2) 个人的性格表现在对人对己对环境的适应(3) 个人的性格表现具有统合性和持久性,突然改变性格而且长期不再复原,就有可能心理异常。三、

3、 人格的形成1、 先天,凡是基本的而又和身体或生理有关的人格同志,受遗传影响较大,动机和情绪等;2、 后天,属于较复杂的人格特征,诸如兴趣、态度、价值观念等,形成则受环境较大的影响第二节 人格理论:精神分析论和人本论看幻灯:从木子美到芙蓉姐姐的网络现象,看佛罗伊德理论的一些部分。人格理论:指的是心理学家对人格这一概念所做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解释。一、 精神分析论及其演变此处所指的精神分析论,既包括佛氏理论,也把开佛罗伊德学派分化出来的其它理论 。(一)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1、 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佛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的结构,并以冲突、焦

4、虑以及各种防卫作用的观念,解释人格结构中3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我(id):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从出生之日已经存在,构成本我的充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饥、渴、性),佛氏称为生之本能(life instinct),佛氏称为艾洛斯,(Eros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促使个体求生活动的内在力量,即称为欲力(libido)。 本我中的死之本能(death instinct),包括攻击和破坏两种原始性的冲动,佛氏称为死神散那拓斯(Thanatos)。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即本文我出生需求,个体要求立即满足。自我(ego):个体出生后,在显示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本我出生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

5、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因此,从支配人性的原则来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使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有两个部分:1、自我理想(ego-ideal)是要求自己的理想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2、良心(conscience)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支配超我的完美原则2、 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指个体的人格结构中,由于本我、自我、超我的功能不同,目的不一,彼此交互激动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些内在动力,继而形成外现行为。但这并不是一般的行

6、为,而是个体为了冲突产生的焦虑是所形成的一些干部了本质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并非出自个体的意识境界,而是出自潜意识,非出理性,因此称为防卫方式。主要的防卫方式有(1) 转移作用:需求无法直接满足时,转移对象以间接满足;(2) 升华作用:把不为社会认可的动机欲念,改以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表现;(3) 压抑作用:将可能不容于超我的欲念,从意识境界压入潜意识境界,避免冲突的发生;(4) 退化作用:指个体将自己的行为改为较幼稚的方式表现,以获得暂时的安全行车焦虑的痛苦。(5) 投射作用:将自己的欲念中部为社会认可者加诸别人,以减少自己因此确定产生的焦虑;(6) 反向作用:指在行为的表现恰好和其内心隐藏的欲

7、念相反,以减少焦虑;(7) 合理化作用: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取代个人私心中的真理由。3、 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佛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性感区:六岁前的个体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体的部位(口腔、肛门、性器)满足的,这些部位被称为性感区。固着作用:六岁前,如果某一时期个体在行为上受到过分限制,或过分放纵,致使个体未能在需求上获得适度的满足,就可能发生迟滞的现象,即为固着现象。佛罗伊德的人格发展论,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分期解释,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口腔期(Oral Stage

8、)初生至周岁1.活动以口腔为主,经由吮吸、吞咽、咀爵等活动,以获得基本需欲的满足。2.婴儿口腔的活动,如不受限制,长大倾向开放、慷慨与乐观。3.如口欲受挫折,长大可能偏向悲观、依赖、退缩。()肛门期(Anal stage)一岁半至三岁左右1.幼儿由于排泄粪便,解除内急压力而得到快感的经验。2.父母如对儿童的训练过于严格,将导致其性格冷酷、刚愎、生活杂乱。3.如顺其自然,则人格获得良好发展。()性蕾期(Phallic stage)三至六岁1.以性器官为获取快感的中心,小孩有意无意会去触摸、摩擦,以获得快感。2.儿童在行为上已有男女性别之分。3.男童在行为上会模仿父亲,但却以母亲为爱恋对象,以致产

9、生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女童则产生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4.儿童的恋亲情结,经由超我的发展获得调适,转而模仿同性之行为,并经由认同作用形成个人人格特质。()潜伏期Latency Preiod)六岁至十二岁1.儿童注意力的重点,已渐渐转移到周围环境的事物。2.男女异性间的关系较疏远,团体活动时多是男女分别组群,甚至壁垒分明。()生殖期(Genital Stage)十二岁以后1.儿童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2.对异性发生兴趣,喜欢参加两性组成的活动。3.在心理上逐渐发展,而有与性别关连的职业计划及婚姻理想附件:弗罗伊德(Sigmund Freud,18

10、561939)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奥籍犹太人。,生于捷克,后随父母迁居至奥地利,及长在维也维学医和行医,其后为逃避纳粹的统治而迁居英国,1939年以83岁高龄逝世于伦。佛氏创立心理分析学派(School of Psychoanalysis),其理论在心理学界有深远的影响,对人格理论、精神病、心理治疗、变态心理学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是位极富创见的心理学家。其著作甚勤,终其一生,计有四十多册,较重要者有:歇斯底里亚研究(Studies in Hysteria)、释梦(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日常生活的精神病学(Psychopathology of E

11、veryday Life)、对性欲理论的三种贡献(Three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Sex)、自我和本我(Ego and the Id)佛罗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心理学史乃至于整个西方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乃是无庸置疑的。 他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曾有人做过统计,在美国1950年之后出版的16本心理学史书当中,以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以下18位曾在西方心理学史上有贡献的历史人物为对象,计算他们的名字在这些史书所被提提及的页数,而弗罗伊德这个名字的页数,占了所有提及心理学家名字页数的第一位。 而美国心理学史家波林曾写道: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

12、理学史,而不提弗罗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学通史了。不止在心理学,对于整个西方社会历史,弗罗伊德也是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的梦的解析一书,曾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之一。以上这些都足见弗罗伊德的历史地位。有人认为,潜意识、性欲论以及梦论是弗罗伊德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实世界古文明的传统中,梦境一向都是颇受重视的人生课题,各民族均有一套对于梦的诠释之道。然而在19世纪的西方理性主义思潮下,对于梦境却是采取着藐视的态度、斥之为无稽之谈,直到弗罗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出世,指出了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大到,才改变了西方人对于梦的轻忽心态,开始愿意正视梦境的课题,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梦的研究

13、。因此,虽然今日学术上对于梦研究,并非只限于弗罗伊德所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这个命题,也非只采用弗罗伊德所发展出来的解析方法,然而这些研究的开端,必须归功于弗罗伊德的开创性理论。 纵然弗罗伊德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以及所占的地位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对于他本人以及其学说的评价却是褒贬互见的。他的理论体系在后世看来,有着几点错误: 首先是弗罗伊德医生的背景以及训练,使得他的理论有着病态学的诠释角度,似乎一切人类心理、行为的表现,在他眼中都成了病征。这种以有限病例的研究结论,推论到所有健康正常人类心理上的推论法,有失于偏颇。 其次弗罗伊德对于人性的观点,乃是受制于生物的、以及过去经验的产物,充满了自然决定论的悲

14、观看法,在弗罗伊德眼中的人类便是生物的原始本能的囚徒以及童年经验的牺牲品,这样的看法把人性的许多层面,降低到动物的层次看待,另一方面又抹煞掉了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童年之后的经验往往对于人的当下此刻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事实。 再者,弗罗伊德所采取的泛性诠释观点,也是最受人批评的一点,这样的诠释角度有着历史的以及其个人经验的背景,在今日已经少人能够接受他的说法了。 此外,弗罗伊德对于很多现象所做的幻想式诠释,常常臆想出许多未经证实的假定之后,再以这些假说去证实其它假定,并且深信不已,这样的方式使得他的理论蒙上了一股神秘主义的色彩,降低了其理论的科学性,而吊诡的是,这又与弗罗伊德本人所倡导坚持的自然科

15、学典范相矛盾。 总之,作为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的创始者,以及在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弗罗伊德在心理学乃至于人类思想上的开创性成就的确可称得上震古烁今-他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然而今日看来,他对于人性观的看法,以及所采用的学术典范,曾一度引领着心理学走上不正确的道路,间接促使了更多心理学思想因为反对他而兴起(包括他那些破门而出的弟子),由此,我们又再度看到了心理学思想流变螺旋式发展的吊诡现象-立说反动新的立说乃至于今日多元歧异的各式心理学流派、学说。(二)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有名的原因:()、对佛罗伊德观点的支持()、后来自立门户,批评佛氏理论。、对佛氏理论的批评和修正:() 过分强调本文和超我自我间的冲突() 过分强调本能的消极性和破坏性() 过分强调性为欲力的本源() 过分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支配性() 过分重视个体童年生活及过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决定作用。、荣格的理论()自我的功能:自我不是本我分化的,也不时本我和超我的中介,而是自由独立性、连续性和统合性,使个体自幼在生活经验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虽有意识和潜意识之分,但二者不冲突,而是调和的。自我发展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