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繁果硕又一年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0881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繁果硕又一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花繁果硕又一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花繁果硕又一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花繁果硕又一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繁果硕又一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繁果硕又一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繁果硕又一年檀林镇乌沙畈小学 毕传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春天的足音早已远去,夏天带着让人无法阻挡的热情扑面而来。在这样一个激情涌动的季节里,我受领导的委托又一次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交流新闻写作的体会,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2010年,在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在中心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媒体的关心帮助下,在我镇同行热心提供新闻材料和线索的有利条件下,我们檀林镇教育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年来,我们围绕一个中心(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两大重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狠抓三类报道(常规新闻、人物通讯和特殊事件),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宽

2、宣传渠道,以较强优势占领黄冈日报、鄂东晚报教育导刊和新闻信息报的宣传阵地,积极搏击湖北日报、湖北教育、农村新报等省级报刊,努力攀缘中国教师报等大报大刊,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开宣传攻势,全年发稿138篇(不含网媒用稿),其中,黄冈日报发稿30篇,教育导刊发稿53篇,各报刊发的头条稿件共21篇,实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双丰收,从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极大地提升了檀林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的具体作法是:一、写新写活常规新闻。作为基层通讯员,我们平时碰到的大都是一些很常规的事情,比如开学检查、年终表彰、各种节日活动,等等,如果就事论事,这样的素材顶多也只适合

3、写一个不足百字的简讯,写起来是省时省力,但起不到多大的宣传效果。那么,该如何提升这些常规素材的新闻价值呢?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跳出常规写新闻”,在写常规新闻时我们力求做到“三新”:一是语言新。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是作者传递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从某个角度而言,语言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文章的命运。所以,在撰写常规新闻时,要尽量“换一种说法”,在语言上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例子,重点谈谈新闻标题的语言创新问题。每到寒暑假,中心学校都要组织专班对个中小学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同样的事情,我们连续报道了三年,但每一年说法都不一样,当然内容也不一样,08年报道的题目是:檀林镇“软

4、硬兼施”打造学生安全“防护墙”,09年的题目是:檀林镇“六个一”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到了2010年,我们说法又不一样了,题目是:学生放寒假 安全不“放假” 檀林镇“咬”定寒假安全工作不放松,这稿子后来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楚天声屏报都是头条位置刊登,写安全工作的稿子报社里面肯定收到了不少,为什么我们的这一篇都被三家媒体在显要位置刊发呢?我想除了新闻挖掘得比较深之外,还和我们精心选择和锤炼语言是分不开的。二是视角新。换个思路天地宽。同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会写出不同特色的新闻,因而我们要善于找准最佳的新闻视角,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的社会价值,让常规新闻变得不寻常。去年11月,5位城区小学名师

5、到檀林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这是县教研室第二次来我镇开展此项活动,之前一次是在去年5月份,当时我们站在全县的角度作了比较深入的报道。同样的题材,我们第二次报道的时候,又变换了一个角度,即把名师“送教下乡”作为一个由头,把宣传的重点放在檀林教师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上,一篇题为檀林镇教师热捧“教育明星”的消息很快就写出来了。全文长800多字,由于视角新颖,语言活泼,挖掘得也比较深,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等多家媒体均在显要位置予以刊登,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不错,鄂东晚报的编辑老师打来电话称赞这是“小事件,大视角,写出了新意”,英山县教育局即将出版的教教育好新闻这样写一书收录了此文,将其作为“

6、消息写作的成功范例”,向英山县教育系统通讯员予以推介。三是技法新。新闻写作者要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看到事件的表面,另一双眼睛则要透过表面,去看清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技巧上的创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题大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闻写作中的“小题大做”,并不是为了追求效应,刻意夸大事实,乱吹一气,而是要求通讯员在写新闻时有大局意识甚至是超前意识,将一个常态事件放在一个大背景里面去考量,然后从小事件里面提炼出大主题。去年秋季学期末,檀林镇中心学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三评”活动(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这样的活动各地都搞了,报纸上这样的报道也不少。但我们不满足发一篇简讯

7、,要写就要写得与众不同,就要有大手笔,大气魄。通过深入采访,我们发现,“三评”活动受益的不仅仅是家长和学生,还有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于是,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写出了一个新闻稿教师合格不合格 学生最有发言权 檀林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受欢迎,回答了“教师到底该让谁满意,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问题,该文紧扣时代脉搏,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又一次登上了各报的头条位置。文贵在新。实践证明,只要善于创新,敢于求变,旧瓶也可装新酒,老树亦能绽新花,常规新闻就会常写常新。二、做大做强系列报道。我们在做好常规新闻报道的同时,积极发现并深入挖掘檀林教师队伍里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于去年暑假期间在鄂东

8、晚报教育导刊上推出了“大山深处烛光红讲述詹大悲中学资教老师的的故事”的系列报道。据说这是黄冈市内媒体第一次刊发关于资教生的系列报道,因此,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对资教生群体的广泛关注,黄冈日报还在显要位置转发了其中的三篇。这个系列报道共9篇,我们历时两个月,多次深入詹大悲中学采访师生,还找来部分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掌握了大量真实、感人的素材,确保了人物通讯的质量。资教生系列报道的推出,不但将我镇学习汪金权老师的活动引向深入,同时也鼓舞了士气,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学有目标,比有先进,干有动力。该如何做好系列报道?我们总结出了四条经验:一是提炼中心。无论是人物系列报道还是事件系列报

9、道,无论这个系列要写多少篇,都必须要提炼出一个中心,并且自始至终都围绕这个中心去拟订采访提纲,选取写作素材。比如,在写资教生系列前,我们就确定了这个系列的主题,即:热情讴歌资教老师扎根山乡、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淡泊名利、以苦为乐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迹,但是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这个人物系列也就洋溢着真情,充满了感动,进而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是抓住细节。细微之处见精神。系列报道尤其是人物系列报道,要抓住细节来写,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教育的特性,千万不要泛泛而谈,把人物报道写成总结材料。要抓细节,就是要在采访的时候注意捕捉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素材,包括

10、一件看似很平常的小事,甚至细到被采访者的语言、表情、眼神等。举一个例子吧,资教山乡的“神仙伴侣”这篇人物通讯,就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说这话时,徐敏把眼睛投向窗外,望着远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年资教生活的点点滴滴,也随着群山起起伏伏的曲线,在他眼前重重叠叠,飘飘闪闪”;比如:“洪老师在医院治疗了一周后,不顾医生的劝阻,也出院了,手上缠着绷带,插着点滴,再次出现在初三的讲台上。”等等。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人物就变得有血有肉了,就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三是深入挖掘。要想把系列报道做大做强,就不能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而是要深入采访,仔细挖掘,将其社会价值发挥到最大。为了做好

11、资教生的报道,我们采访了很多人物,还到詹大悲中学与资教老师同吃同住,志松校长还和资教老师一道翻山越岭搞家访,亲身体验资教老师的艰辛,感受他们的伟大,这才写出了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人物通讯。四是注重技巧。这里有必要再次提到“技巧”。好新闻是“折腾”出来的,人物报道如果一味平铺直叙,即使其事例再感人,也很难产生感染力,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技巧。除了人物描写的一般技巧外,还可以通过环境烘托、内心独白、矛盾凸现等方法来描写人物,此外,在写作顺序上还可以运用倒叙、插叙等,通过一波三折的描写,使其内心世界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从而给读者以艺术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微笑让她更美丽一文,我们采用白描式的写作方法,

12、重点描绘梅自然老师想家之心痛和爱生之心切,将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三、挖深挖透特殊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虽然多是一些小事,但每学期总有那么几件事不同寻常,引人瞩目,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特殊事件”,我们要以新闻人的敏锐去捕捉这些“特殊事件”,深入挖掘其新闻价值,及时地宣传出去。去年5月,詹大悲中学与浙江省玉环县合作开通了“远教亲情通道”, 长期向詹大悲中学及附近学校的500多名留守学生免费开放。我们第一时间采写了题为湖北蕲春与浙江玉环县有条远教亲情通道的报道,很快被几家报纸同时采用。去年11月,中心学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月”活动,活动内容之丰富,力度之坚决前所未有,我们主动出击,全程跟踪,进行了深入报道,在报刊上发了多篇消息,其中,檀林镇六大主题活动提升教育质量、檀林镇教师热捧“教育明星”等稿件登上了黄冈日报和鄂东晚报的头条位置,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成绩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十二五”的蓝图已经绘就,教育强县的目标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的教育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期。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我们檀林通讯员愿与大家一道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在时代的洪流中发出自己最响亮的声音,竭力为蕲春教育的发展鼓与呼。相信有了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蕲春教育的宣传工作一定会花更繁,果更香!谢谢大家!2011-7-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