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人亡两不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0877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落人亡两不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花落人亡两不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花落人亡两不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花落人亡两不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花落人亡两不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落人亡两不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落人亡两不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落人亡两不知浅论黛玉悲剧命运的艺术魅力关键字:悲剧 价值 积极作用 艺术美 “悲”与“美” 艺术魅力主要内容:林黛玉,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不仅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她的整个人生也是不幸的。当人们在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的过程中,付出的多,而收获的却很少甚至没有,则可称之为悲剧。收获越少,“悲”的指数越高,而当收获为“零”的时候,则可以说是绝对的悲剧了。纵观黛玉的一生,完全符合上述定义,她努力追求自由、正义、理想,却得到了“泪尽而亡”的结果。倾其所有的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零”的收获,构成了黛玉悲剧的一生!“悲”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黛玉的悲剧命运产生了强烈的艺术

2、效果,正是这“有价值的”、“美”的生命的毁灭,引起了万千读者的怜惜与同情,后世不幸的人们从她的悲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悲剧总是能带来震撼人心、摄人魂魄的力量!林黛玉,红楼梦里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她拥有脱俗的气质、旷世的才情、娇好的面容、袅娜的身姿,就好象是遗落在凡间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而作者又特地安排我们的林姑娘出生在二月十二日,即古时的“花朝”(百花生日),且她的前生又是生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这就更加深了这一艺术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黛玉,她美丽而体落,才高而多情;她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她孤标傲世,尊重自我;她崇尚“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纯

3、洁,“碾冰为土玉为盆”的清雅;她一生追求最纯贞的爱情,把爱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而这样一个令万千读者心醉的可爱姑娘的结局却是“泪尽而亡”,从而使这一艺术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总的来说,林黛玉的形象和她的整个生活都象一首诗,二百多年来,不断激动着千百万读者的心灵,摇撼着人们的灵魂。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乃“彻头彻尾之悲剧也”,“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正是从它那感人的悲剧结构中产生的。大观园里那些拥有着鲜活生命的、俏丽可爱的姑娘们的人生悲剧正是构成红楼梦悲剧的主要部分,而林黛玉又是大观园中的群芳之首、百花之冠的“花魂”式的人物,从而,我们可以确信,研究黛玉的悲剧命运所

4、创造的艺术魅力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悲剧,它的思想内涵一般是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的破灭,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此,它总是令人遗憾的,促人思考的。那么,何谓“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概念除去经济学上的定义不谈,汉语字典给我们的另一个定义是“积极作用”,我们把“积极作用”这个概念放在整个人类社会这个大范围中,可以高度的概括为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所产生的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那么,我们也可以试着这样定义悲剧:当人们在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的过程中,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回报却

5、很少甚至没有,则可称之为悲剧。得到的悲剧越少,“悲”的指数越高,而当回报为“零”的时候,则可以说是绝对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了。反之,当人们在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的过程中,付出的少,而得到的回报却很多甚至全部,则可称之为喜剧。而当人们的付出与收获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的时候,这就可以称之为正剧了。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看看黛玉的悲剧,她的悲剧命运不仅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而且还体现在她在整个人生道路上的不幸。我们首先来看黛玉爱情方面的“悲”,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宝、黛爱情悲剧历来是最吸引读者的,最令读者陶醉于其中的。在封建社会,人性是被束缚的,人们的思想、灵魂是被禁锢的。人们都要恪

6、守封建礼教信条,“女子无才便是德”,终身大事不由己做主。而像宝玉、黛玉这样的自由恋爱,在这些封建家长的眼中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所以,宝、黛爱情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它的悲剧性。虽然现实残酷如此,而在感情上细腻、敏感的黛玉却显出了她的坚强,在追求人性自由、恋爱自由的坎坷道路上坚持不懈,倾注了一生的情感,倾注了一生的眼泪,付出了所有,直到她那美好的生命渐息渐止!而这样一位令人可亲可敬的可爱少女却得到了“泪尽而亡”的结果,怎能不令人同情心酸!黛玉在追求人性的自由、恋爱的自由的道路上倾其所有,付出全部,而得到的回报却为“零”,黛玉的爱情真可谓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了!黛玉的悲剧命运除了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

7、之外,她的整个人生也是不幸的。她在年幼的时候就丧失了双亲,成了毫无依靠的孤女,只有一位有着微薄血缘关系的外祖母可以投靠,虽有着外祖母的疼爱,但终究还是孤苦伶仃、寂寞无助、寄人篱下!在大观园中的日日夜夜竟总是“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受封建家族的兴衰,封建家长的主张所控制。尽管如此,她还是为了追求自由、追求正义公平、追求理想而努力着。杜景华先生在他的论文黛玉的伤春与悲秋的第二篇章“金玉之说痛苦的魔障”中曾提到:黛玉在大观园中生活的痛苦包含三种因素,一是其爱情不能表达和实现的痛苦;二是寄居生活所造成的寄人篱

8、下的痛苦;三是她的品格、才情、禀赋以及依据这些条件在她头脑中产生的朦胧的理想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因而在她的思想上造成的绝望的痛苦。杜先生的第三点主要就是说黛玉的内心追求理想的真实与生活中残酷的现实产生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痛苦。其实,这种矛盾冲突无不体现在黛玉生活的方方面面,她追求自由的爱情、真诚的友情,追求理想、正义,而现实却都无情地给了她否定的回答!人们一提到黛玉,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哭”,她的多愁善感,她的“伤春与悲秋”。但是,殊不知,黛玉性格的起点是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开始的,她追求自由的境界,向往纯洁的事物,引发着人们诗意般的想象,这从元妃省亲时,黛玉所作的五言律诗世外仙

9、源中可以看出来:世外仙源(匾额) 林黛玉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风刀霜剑严相逼”致使得她“愁绪满怀无着处”。然而,黛玉不愧是我们所钟爱的黛玉,残酷的现实最终没能取代她内心的真实,追求自由、追求正义、追求理想的声音始终在她的心头萦绕不去,残酷的现实与她内心的真实之间的对立、冲突、矛盾使得她一直处在痛苦的状态中,构成了她悲剧的一生!上文提到:当人们在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的过程中,付出了全部,而收获却为“零”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绝对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纵观黛玉的一生,完全符合上述定义,黛

10、玉倾其一生追求纯真的爱情,自由的恋爱,换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黛玉追求公平、理想的生活方式,她不仅极尊重自己的人格,同时她也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格,她不仅要求自己的平等,还要求“人人的平等” 。比如她与紫鹃的情如姐妹的感情,在封建等级观念中,紫鹃只是丫鬟、侍女,黛玉与她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只能是主仆关系。而在黛玉的心中却不这么认为,她真诚地、平等地对待紫鹃,视她为好姐妹,这正反映了黛玉在努力地追求正义、公平,她的心中有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紫鹃甚至可以在黛玉同宝玉发生口角之后,说黛玉“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宝玉只有三分不足,姑娘倒有七分不是”,“皆因姑娘小性儿”,黛玉虽嘴上不承认,心中还是

11、接受这些意见的。当宝玉来潇湘馆赔不是的时候,她却也由着紫鹃开门去让宝玉进来了,若不是因为黛玉真心拿紫鹃当好姐妹看的话,又怎么会由着一个丫鬟说自己“小性儿”、“浮躁”呢?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对比艺术就是其中的一大特点,黛玉和宝钗就是一对对立的艺术形象,我们可以透过宝钗的无情、冷漠、虚伪来更进一步地体会黛玉的有情、可爱、真诚。黛玉追求公平、正义,善待丫鬟,付予真情,而封建礼教下的“贤良淑女”宝钗则是怎样表现的呢?薛宝钗是大观园中公认的贤人,但她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贤良的形象,笼络人心而非真情,在她的内心当中刻意分清主奴界线,冷酷无情,道貌岸然。这从第三十二回,王夫人为了金钏儿的死有些心不安的

12、时候,“贤人”宝钗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来。薛宝钗为了讨好王夫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王夫人点头叹到:“这话虽然如此,到底我心不安!”宝钗笑到:“姨娘也不必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足见薛宝钗的冷酷无情。黛玉追求正义、公平,追求人性、感情的自由,还可以从其他一些事例中看出来。香菱随宝钗住进大观园后,想学作诗,求宝钗教她,宝钗笑到:“我说你得陇望蜀呢”,表现了她强烈的等级观念,她认为香菱只是一个婢妾,能和她一起住进大观园已经是她这位主子对下人的恩赐了,还想学什么作诗呢。而黛玉则完全相反,当香菱去求黛玉教她作诗时,黛玉热情地接受了她,黛玉笑到:“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

13、我虽不大通,大略也教得起你”,而且不厌其烦地对香菱进行指点,黛玉并不认为收一名婢妾作徒弟会有损自己的尊严,在她心中,香菱与她是平等的。好一个黛玉,一个娇娇小小的弱女子,竟敢向封建传统挑战!封建思想禁锢人的心灵,那么我就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封建观念有严格的等级之分,那么我就要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一切值得我们大家去钦佩去敬重!然而她毕竟只是一个弱女子,穷其一生努力追求自由、正义、理想,终究抵不过在当时还是如此强大的封建势力,最终以黛玉的香消玉损而结束!倾其所有地付出,百分之百地努力,“零”的收获,构成了黛玉悲剧的一生!红楼梦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有声有色地将美好的心灵撕碎给人看,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14、给人看,使后世不幸的人们从这个悲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我们知道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标准。那么,黛玉的悲剧命运创造了怎样的艺术美呢?或者说,“悲剧”和“艺术美”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是精神,我们常说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这种力量就来自于作品内容中的情感与思想,在这里,我们且不去讨论“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这一千古辩题,我们只要知道艺术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艺术美,即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作品赋予人的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共鸣,是情感

15、的想象活动所赋予我们的精神愉悦,美反映的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人的肉体受制于客观,从而人的精神就追求无限的驰骋空间!那么,“悲剧”和“艺术美”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最甜蜜的诗歌,就是那些诉说最忧愁的思想的”(雪莱语)。人们往往都会觉得越是忧愁、哀思的东西,也就越具有优美、动人的魅力,就好象婉约派的宋词一样,我们读后会觉得“余香满口”、“唇齿留香”;越是悲壮、凄凉的东西,越会给我们带来震撼、感动,就好象出现在悲剧中的英雄总能比喜剧中的壮士更能打动人们的心,曾经叱咤球场的阿根廷著名球星巴蒂斯图塔在最后一次代表国家队比赛而以悲剧结束了他的足球生涯的那一刻,他却赚足了包括我们美女主播在内的

16、一大批女球迷的眼泪。那么,为什么“悲”和“美”具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受到自然界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灾难的袭击,如地震、海啸、洪涝灾害等等;也会受到我们人类社会自身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灾难的袭击,如国家战争、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等,毫无疑问,这些灾难本身是“悲”,而“美”则是人们在抵御、抗击这些灾难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刚毅、思想的崇高、心灵的纯洁等各种各样的美,亦或者,悲剧总能带给人们经验和思考,而“美”则是在这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情感的想象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上文论述过,黛玉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正义、理想,且她的这一行动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是有价值的,而正是这“有价值的”、“美”的生命的毁灭,引起了万千读者的怜惜与同情,显示出了悲剧的意义所在。“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多少年来,无数读者都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