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500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1)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今天,当我们研究老子和道德经的81个章节时,我们感觉就像面对传说中的皇帝似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无法马上领悟的思想世界。在道德经一开始的几句诗行之后不久,读者就会碰到反映老子思想特征的“无为”的概念。圣人理应学会“无为”。人们该如何从这里着手呢?“无为”难道应该成为经理人的准则吗?“无为”难道是经理人的职责吗?老子回避日常生活,是一个对自己周围的生活不感兴趣的遁世者,人们根本没有这样的印象。不,他所撰写的道德经完全可以证明他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是一个思想家。我们必须多多研究老子的忠告“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的世界观包括天和地。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动。在

2、这一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秩序,但一旦人和自然秩序这两者发生对立,那么人的有为将使秩序遭到毁灭。这和老子公元前6世纪在战国时期的经历相一致;它也同样符合当今发生的世界大事。我们可以努力地纠正自己的过错,比如对制造混乱的人进行处罚,或者,只要能够捕获他们,我们甚至可以将他们集中安置。老子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他不是针对作恶者,而是将精力集中在行动上。假如行动妨碍了事物的自然河流,那就会引起混乱。他由此推断出,无为可以带来和谐。然而他拒绝采取任何行动。所以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世上有着各种不同的有为方式。老子试图解释,和谐和平衡通过调解相互受到制约的矛盾而产生。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很好

3、地揣摩他的思想:(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译)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丑的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就有不善的了。所以,有和无互相对立而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成,长和短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互相对立而出现。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2)因此圣人用无为去行事,用不言去教导,听任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加干预,生养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培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是,功成

4、业就而不居功自傲。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永在。道德经第2章按照老子的观点,所有的对立物互相制约,那么任何行为都会引发反应。于是,老子推断出,若行动遭到阻止或者没有执行,也就不会引起反应。从中可以看到老子的一些思想,比如“无为而治”。大师、圣人、明君不作为,却有所作为(“圣人处无为之事”)。他不言语,也能授业解惑(“行不言之教”)。从这些字句里可以看到,他当然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他不拒绝,他在发挥作用,但他不保留,也不坚持。老子的文字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它们也不是清楚明了的,因此给人以演绎的空间。为了为我们所用,我们别无他法,只有思考一下,它们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道家学说的一个核心

5、概念就是“道”。这个概念已经深入到中国哲学的各个流派,但这里的意思是作为一种普遍的原则。“道”是生命的源泉,是世界的本原,是决定任何现象的世界法则。道是不可捉摸的,同时也是最高的理性。它处在所有事物的中心,决定宇宙的秩序。人们从中引出思考,发挥其想象力,不过这些东西可能仅仅是些辅助性的结构而已。“道”这一概念翻译和表达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道”这个字有着无数种翻译(比如翻译成“意义”、“道路”或者“生活”)和解释,旨在向我们阐明“道”的含义。或许了解一部中国古代典籍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道家学说吸纳了该书的精华,这本著作差不多要比道德经早了一千年。这部书就是易经。早在易经这部书里,就有对立物

6、(阴和阳)保持适度和持续变化作为原则的基本思想。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持续的变化取决于阴阳两极原则。君子可以学习在任何事物中感受宇宙的秩序,并按照各自的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改变自己。他可以从适度的态度出发,在和宇宙秩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3)(意译)有一个东西浑然一体,它先于天地而存在。既无声音,又无形体。独自生存而永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止

7、,可以成为天地的本原。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道”,勉强地称它为“大”。“大”是说无处不逝去,逝是说无远不到,“远”是说返回原始。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于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它自己。道德经第25章“道”这个字往往也根本无法翻译出来,很可能重要的不是这个字本身。或许这个字的意思也是根本无法以理智的方式去理解的。看来去了解“道”更为合适吧。(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意译)天下一切事物都有其开端,作为一切事物的根本。既然已经掌握了万物的根本,就能认识万物。既然认识了万物,就必须坚守万物的根本

8、。道德经第52章道处在生活的中心。它并不是要求你去遁世,也不要求你去禁欲。根据道的哲学,人应当处在世界的中心,发挥作用,但他不可以沉醉于这个世界。人应该影响这个世界,同时必须考虑,自己不能过多地受到这个世界的影响。从这一点看,道家弟子选择的毋宁说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他因为不为欲望所驱使,所以知足。道家学说以三个基本概念为基础,但这三个概念表示的是一个整体。道,万物的本原;德,生活或者现实;无为,用“无”的原则去“为”。那些对立物来自“道”,但它们同时又构成了一种和谐,以宇宙的两种基本力量阴阳原则象征。“德”的概念代表生活,代表现实,代表所有物质现象。人们由此认为,我们的世界是自己组织起来的。它由

9、大量的程序组成。比如,它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同样也带来了国家的形成、所有的社会结构,也包括所有的文化流派、人种和气候的形成。“德”描述的是整个生活。就这一点而已,可以说,我们的生活,这种“德”就是“道”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被安排在“德”的范围内。道家学说尽管承认我们有安排生活的自由,但只能在“德”的范围内才可以发生。此外,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世上的任何一个事件都和另外一个事件直接相关。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4)如何理解这一点呢?1967年,斯坦利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1933-1984,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译者。)提出了“小世界现象”,并以实验予以了证实,从此以后,这

10、一理论众所周知:任何陌生人之间都可以通过不超过六个人相联系起来。在我撰写本书的日子里,电影院里恰好在放映通天塔的故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向我们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相互关系。通天塔的故事阿曼和约瑟夫兄弟俩受父亲的委托,放牧自己家的一群山羊。但父亲刚刚在邻居那里买了一把猎枪,而那把猎枪又是一个日本猎手送给那位邻居的。因为要保护山羊不受亚洲胡狼的袭击,两个年轻人带上了那把猎枪。但他们在朝周围地区开枪射击时,并没有留意到身边的情况。他们是想试试猎枪的性能如何,于是年轻的阿曼瞄准了一辆远方的旅游车。他射中了美国夫妇中的那位夫人,这对美国夫妇的旅行目的是想要挽救濒临崩溃的婚姻。此刻,这位妇女受了重伤,被送往乡

11、村等待急救。美国大使馆认为这是一起恐怖袭击,因而延误了救援时间。美国夫妇的孩子仍然在圣地亚哥。在美国非法居留的墨西哥女保姆获悉了美国夫妇的遭遇。但因为自己想去墨西哥参加儿子的婚礼,所以她在为两个孩子寻找临时保姆。由于一时找不到保姆,于是她决定带着孩子出境回到她在墨西哥的乡下。在回国的路上,她喝醉酒的侄子和边境检查官员发生了争执。他冲出边境,向沙漠地带开去,径自溜走了,留下了他的姑姑和孩子。边境检查官通过检查及时发现了他们,拯救了他们的生命。那位女保姆马上被驱逐出境。在东京,那位日本猎手的女儿想通过向男人求欢寻找解脱。可是她是个聋哑人,所以这个过程对她来说非常痛苦。故事涉及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它们

12、都存在着一些共性,连相关人员也没有预料到这一点。发生在世界不同地方的行动之间有着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尽管我们有着行动自由,我们可以去或者不去迪斯科舞厅,我们可以卖或者不卖一把枪,我们可以去或者不去参加婚礼,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无法支配所有这些行动的整个关系。根据道家学说的看法,了解“道”和“德”的本质可以让人认清自己在世界所处的位置。现在,如果要问,从中可以推出哪些行动,那么就要提到第三个基本概念“无为”。“无为”很难理解,解释为“不强迫”可能更为贴切吧。千万不要将“无为”和懒散、懒惰或者惰性相混淆起来。更确切地说,它描述的是一种主动接收的状态。它以一种富有特色的灵敏度为前提条件,意味着接受那些

13、大事,服从流水本来的流向,遵守万事万物的规律。于是精神和理智退居次要位置,让感觉和情感占据主要位置。特奥菲舍尔(Theo Fischer)在其专著按照“道”的原则生活中有以下几句话:“无为就像司机开车。你自愿让出了驾驶席,让人把你送往你要去的地方。除了特别留心马路两旁的路况之外,你没有了司机的压力,自然有享受这个美妙世界的闲情逸致了。而这些人要比那些亲自开车的人同样迅速,而且更不用花气力。”道家学说可以很好地接纳对立面。在和“道”协调后自发地有所作为是完全可能的,当然以理性和分析的方式有所作为也不在被禁之列。我们只是始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命题,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无法更好地有所作为。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始终列举风雪天气中的松树和柳树的寓言故事。每当暴风刮到乡村的时候,柳树在狂风中被压弯了腰,而松树在抗拒着暴风的摧残,冒着被连根拔起的危险。如果遇到了大雪天气,雪团就会压到树枝上,柳树承载着雪的重量,柳树的枝杈弯曲了。相反,松树试图承受着负荷。它始终能够承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