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张国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353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羚羊木雕张国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羚羊木雕张国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羚羊木雕张国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羚羊木雕张国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羚羊木雕张国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羚羊木雕张国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羚羊木雕张国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国生羚羊木雕上课实录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师:我们先检查羚羊木雕的预习。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生:我、妈妈、爸爸、奶奶、万方、万方妈妈。师:课文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生:羚羊木雕。师:不准确。“羚羊木雕”不是一件事。应该是生:追问羚羊木雕。生:还有赠送、要回羚羊木雕。师:加在一起就对了。生:追问、赠送、要回羚羊木雕。师:从记叙的顺序说,赠送羚羊木雕属于生:倒叙。生:插叙。师:到底是插叙还是倒叙?生:插叙。师:对,插叙万芳对“我”的帮助和友情,说明“我”为什么赠送羚羊木雕。师:这些人物对要回羚羊木雕各持什么态度?“我”?生:不主张要回。 师:父母呢?生:主张要回。师:不准确。生:逼我去要回。师:对

2、了。奶奶呢?生:认为要回“不好”。师:万芳生:责备我,但后来又表示“咱俩还是好朋友”。师:万方妈妈呢?生:责备万方。生:她还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师:那么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生:不主张要回。生: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师:但作者并没有这么说呀?你根据什么这样判断?生:他最后感叹: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师:应该是他让“我”感叹: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生:还有,他极力写万芳的“仗义”。生:还写妈妈追查、逼迫;写爸爸讲出一片理由。生:我这本书上也是这么写的。师:好,你的学习很主动,会查阅资料。好了,我们就检查到这里。 2在朗读指导中阅读课文师: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

3、追星,有许多名星被追,有许多同学做明星梦。对不对?生:对。师:星分两种。一种是青春派,主要凭一张漂亮的脸蛋;另一种实力派,艺术功底深厚,例如演和绅的王刚但不管那类明星有一种必备的基本功猜猜是什么功?生:(津津有味)唱歌。生:朗读。师:对,朗读。我这里有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李白将进酒的录音,你们想不想听听?生:想!师:(放录音,濮存昕充满激情的声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赞叹、鼓掌)师:其实多种明星都需要朗读的基本功,例如播音员、主持人,甚至政治家,如果小布什竞选时讲演磕磕绊绊、吞吞吐吐,选民是不会将自己的票投给他的做明星梦的同学要从朗读做起啊。 演员,包括明星演员,还离不开导演的导。例如我国最大牌的演

4、员巩俐,如果没有张艺谋的栽培,她能成为明星行吗? 许多人都夸张老师是天才的导演,(笑声)虽然不会演,但很会导。我当语文老师委屈了,如果当导演,可与老谋子决一高低。(笑声)不信?下面我做导演,你们做演员,看看张老师“导”得怎样,也看看你们“演”得怎样。生:好!师:先看这句该怎样读“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师:要读出责问语气为不见了羚羊木雕而惊慌着急,带有责备语气。妈妈非常珍视这只羚羊木雕,因为那不仅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珍贵的工艺品,而且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那是当年支援亚非拉的年代,爸爸把他的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的纪念。师:你们知道当年支援亚非拉的事吗?生:不知道。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中国为了

5、提高自己的国际威望,非常重视支援亚非拉国家,自己还吃不饱饭,勒紧裤腰带,也要支援它们,帮他们建工厂、学校、医院、体育馆甚至还无偿地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了一条1900公里的铁路。生:要钱吗?师:不要啊!最多是低息贷款。生:傻不傻呀!师:你还别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席位,主要是靠这些国家投票。那时许多人员被派到了非洲,一干就是几年,有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永远留在了非洲。咱们邢台也有不少人去修铁路、当医疗队员课文中的“爸爸”大概也是去非洲支援的。他在非洲洒下了青春和热血,当然羚羊木雕在爸爸妈妈眼里是无比珍贵了。生:也许他爸爸是去非洲做买卖赚钱。师:看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那时候兴不兴做买卖赚钱。生

6、: 1984年。师:何以知道?生:119页注解1:选自东方少年1984年第10期。师:那是发表日期,写的日期得靠前,事情的发生更得靠前。那时候根本不兴赚钱,提倡无私奉献。所以读这一句必须带责问语气。请大家读一读。生:(读)师:还不行,责备语气不够。生:(再读) 师:哎!这次差不多。师:再看这句“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导:因受到责问,要小声地。重音放在“给”上。认为“给我了”,就可以随意处置。下面我用三种语调读,你们看那个好。(老师读:一种是语调平直;第二种是反问语气,理直气壮,引来学生阵阵笑声;第三种是准确的读法:低着头,装出一副害怕又有点委屈的样子)师:(指名读。表扬)(为节省篇幅,下面略去

7、学生活动,只列出老师的“导”)课文:“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导:这是责问加追问,一定要问出结果。“知道”和两个“哪儿”重读。还要注意:“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课文:“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导:这是责问加追问再加逼问,注意“十分严厉”。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妈妈在思考,思考木雕可能的去处,其中最坏和最可能的是卖了。课文:“没有卖我送人了。”导:声音要有些发抖,结结巴巴。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断续,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这时的“我”也是在思考,思考怎样回答妈妈的追问。课文:“送给谁了?告诉我。”导:得知没有卖,松了一口气,所以

8、语气应比方才缓和,还“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有亲近爱护之情。但仍然是追问的语气,不问出是不会罢休的。因为在她眼里,这个木雕是决不能送人的,正如她后文所说:“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课文:“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导:因为“我”重视友情,所以说这话时应理直气壮。“最好的”应重读。课文:“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导:注意:“妈妈坚定地说”,应读出坚定、命令的语气。“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应是反问语气。“现在”“那么”“随便”重读。课文:“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导:注意:这一句是“我哭着喊了出来”。“我”不像

9、爸爸妈妈那样珍视这个木雕,更缺乏他们对木雕的感情,因为毕竟没有把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大地的经历和理解。“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重友情轻亲情,认为“友情无价”,把友情放在亲情之上;还有些比较叛逆,对家长的管束很反感。所以妈妈让“我”把木雕要回来时,“我”会比较激烈的反抗,同时会认为妈妈“重财轻义”。课文:(爸爸的话)“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导:爸爸说这话时,是“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从根本上说,爸爸对木雕、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妈妈是一样的,只是他比妈妈态度沉

10、稳、严肃,因而更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即有一种威严。(老师示范:拿起一只粉笔当香烟,假装来吸,学生被逗得大笑,练读非常认真投入)。师:你觉得这幅插图画得好吗?(投影人教社教学挂图,右图)生:“我”和妈妈画得好;爸爸没画好:没画出爸爸的平静、沉稳,更也没有威严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师:所以,语言,有图画无法表现或不易表现的魅力。课文:万方的几句话:1.“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2.“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3.“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导:要读出万方的热情、爽朗和乐于助人。还

11、要注意:万芳说这话时,是“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嘿嘿地笑着”,“满不在乎地说”。第一句有点“吹牛”的意味,“高级”“一点儿”应重读。课文:(要回木雕时和万方的对话)“万芳”“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 “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导:“我”是难为情的,被逼无奈的,觉得对不起朋友,因而说话时“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省略号仍表示断断续续,结结巴巴。万芳也是个“重友情讲信义”的,所以说话时应带责备语气。课文:(万方妈妈的话)1.“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2.“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3.“好好拿

12、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导:万芳妈妈也认为羚羊木雕“贵重”,不应当要。也用责备语气。万芳妈妈真会“揍她”吗?一般不会,这是哄小孩的话。所以要读出“哄”的语气。3分角色朗读课文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略,读得非常成功。老师给以表扬、鼓励,例如某某同学真可能成为演艺明星、著名主持人,等等)4准备辩论(作业)师:下节课我们组织一场辩论,论题是: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学生欢呼)辩论的成败胜负,决定于你辩论的准备。下面你需要做三件事:1.先决定自己的“立场”你赞同哪一种论点?(举手表态,大约各占一半)2.准备充分的论据。3.预测他方可能提出的观点,考虑如何应对。这三项哪一项是主要的?生:准备

13、充分的论据。师:那就请大家准备论据,这就是今天的作业了。记住:人的才能有多种,但排在第一位的是口才。下课。第二课时1辩论师:根据检查,课下同学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准备,据说有的还请教了家长,现在谁第一个发言? 生1:我认为羚羊木雕不应该要回,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父母说过木雕已经送给我了,我就有权作主;二是万芳是我的好朋友。真诚帮助过我;三是既然送出去了,再要回来,伤了我的心,也伤了朋友的心;四是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五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师:她说了七点,比较全面,而且条理性很强。谁能像她一样继续说?不必举手,直接站起来说。生2:(主动站出来)我赞成羚羊木雕要回:一

14、是这木雕是父母亲当年支援亚非拉的年代,爸爸把他的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的纪念,太珍贵了。二是父母送给了你,并没有让你送给别人。三是如果不要回来,不是伤害父母的感情吗?生3:我认为不应要回,因为万芳为“我”作出很大的牺牲,是“我”的好朋友,送木雕,更送的是友情,友情是无价的,父母是重财轻义,可以说是对孩子的“精神虐杀”生4:“不能这么说,爸爸送给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木雕,更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你把爸爸送给你的珍贵礼物送给别人,难道不是对父母的精神虐杀吗?”生5:可是父母毕竟送给我啦,我就有权处置。生6:根据法律,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行为是无效的。所以你不能自作主张。生7:爸爸说过是给我的,

15、我就有权支配,有权送人,不能说我自作主张,既说给,又说没有允许我拿去送人,这是自相矛盾的。生8:那你也应该经过父母的同意。生9:我觉得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的友情,把自己感受强加给孩子,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感情。生10:那你尊重了父母的感情吗?他们可是生了你,养了你啊!(课堂辩论很激烈)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的观点?生:想。师:究竟哪一方更有道理?下面这篇文章可做裁判一碗馄饨,它选自读者2004年第8期。(投影,指名读)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 “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