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012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透过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化摘要网络文化这种互联网发展形成的网络文化现象,它既是一种传播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它转变了现行社会的种种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格局,它涉及人类存在方式,涵盖显示生活方方面面,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将网络文化置于互联网背景下评述其兴起、表现形式、意义。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文学,兴起,表现形式,意义目 录一、网络文化的兴起4(一)网络文化兴起的时代背景4(二)网络文化兴起的过程4(三)网络文化兴起的社会影响5二、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5(一)网站原创文学5(二)博客文化6(三)电子期刊等7三、网络文化的意义7(一)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

2、7(二)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8(三)社会对网络文化的批判8(四)网络文化的社会认同及现实意义8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或者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它的风起云涌是外部社会和文学内在趋势等诸多因素形成的。网络文学作为网络与文学联姻的产物,依赖于BBS、电子刊物、电子邮件、网站栏目、个人网页、博客等电子载体而存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互联网不断的为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提供新的平台和发展契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是一次技术革命,它既是一种传播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它转变了现行社会的种种模式,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格局;它涉及人类存在方式,涵盖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

3、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以人类全新的科技成果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速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宣泄情绪意识,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和文化表达方式,是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多样性的,复合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网络文化的兴起、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兴起 互联网的兴起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技术的平台上,以共享资源为目的,以数字形式为载体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化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

4、式和价值观念等。 (一)、网络文化兴起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网络文化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起来的,而其中“网络”一词,是指计算机网络。它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利用通讯手段将地域上相对分散的若干立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并在协议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Internet现在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网络技术。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全面融入到了网络技术之中,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重要目标和成果体现,两者的加速进步和协同作用共同带动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自1993年美国宣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政策以来,

5、网络物质文化的发展极为迅速,其主要特点是电脑产品家电化、网络产品价格大众化,网络服务新装置不断推出,由此而使得人类社会迅速进入网络社会,上网正成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二)、网络文化兴起的过程 网络文化是一种尚处于迅猛生长和加速扩张阶段的崭新文化形态,它以各种网络产品为物质依托,按照一定的网络规范组成的包含有各种与网络有关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伴随着网络物质文化、网络制度文化、网络精神文化发展兴起。网络物质文化主要指各种网络产品,包括网络硬件产品、软件产品、网络系统产品等,它是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和网络技术的物质载体。网络制度文化是介于网络物质文化和网络精神文化之间的

6、中介层次,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技术规范、网络运行和使用中的各种规则、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等。网络精神文化具有网络精神内涵、精神形式和精神属性,包括网络信息、网络知识、网络心理、网络情感、网络理念和网络精神等成分,它属于网络文化的核心、精髓部分,对于网络物质文化建设和网络制度文化发展起着主导与控制作用。传播网络信息、普及网络知识、优化网络心理、创新网络理念和弘扬网络精神内在构成了网络文化、网络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基本条件。 (三)、网络文化兴起的社会影响 网络文化的兴起,把经历了漫长历史和文化洗礼的人类社会带进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为社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丰富和扩展了社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网络文

7、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时尚和潮流,它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给传统文化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促使传统文化产生新的变革,网络文化自身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包容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观念在伦理观念、家庭观念及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影响着社会整个价值观体系,它的多元性使得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突破了传统中交往的时空限制,让全球性不变交往成为可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网络中实现;改变人为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平面向立体、线性向非线性、收敛型向发散型转变。同时,网络文化带来

8、了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校园网的大量涌现,产生了新兴的校园网络文化。在网络中,名师名校可以通过网络向大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发展,远程终端访问教学的普及,使得新世纪的教育走向信息化教育的新时代。网络文化带来了文化传播渠道的改变,它传播打破了传统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消解了传播者与受众间的距离,是一种典型的平行式传播模式,没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受众获得文化信息的机会均等。 二、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网络文化的发展可按照各时期主要技术形式分为,基于留言板、论坛的网站原创文学;基于网络日志的博客文化;基于电子发行平台的电子期刊等。另外,网络游戏、网络视频、聊天工具以及各类软件的

9、普及应用,使网络文化丰富多彩。 (一)、网站原创文学 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网络文化的先声。1999年下半年,网络文学一词闯入人们视野,引起公众瞩目,网络文学的概念为人们所认识。当时的创作虽不繁荣,但由于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冲击以及对文学作品样式的革新,各类媒体以巨大热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关注,称其为“新文明的号角”。2000-2002年,各大网站的文学大奖赛,涌现了出的有特色有功力的写手,网络写作热情爆发。2002-2003年,网络文学事件成功吸引了民众的参与,提升了网络的点击量,带动了网络相关书籍的销量,网络文学一度成为网上目光的焦点。由于网络文学载体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网络文学发表流程、文本形态

10、、创作过程、接受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特征。文学作品除了本身的艺术性之外,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决定着它的命运,于是,网络作为向公众开放的言论领域,只要乐于写作、拥有言说欲望,即可获得发表的机会。网络文学随写随发,占时间的绝对优势,原生态的创作模式有利于表达民间作者的真实水平和本真心态。开放的网络吸引了多样的创作主体,使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文字之外的多种表现方式如图片、照片、音乐等融入作品,更新人们对文学的理解。国内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北京大学的“未名站”以及“紫霞网”等,都是基于TELNET的BBS,用户注册后可在自己选择的讨论区里发表文章,还可以使用一些个性化的签名、

11、图片或附上自己的链接。“网易”文化频道作为较好的网上文学虚拟社区,它除了有传统的“小说沼泽”、”现代诗歌”、“散文随笔”、“文学批评”等栏目,还以独特的眼光将网络文学划分为“E型文学”、“.COM文学”等多个类别,为网络文学的形态起了规范作用。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体现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网上即时交流的优势能够及时将读者的态度反映出来,作者还能根据读者的反应更改剧本或续写,肯定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生活类、武侠类、魔幻类、历史类作品相继在网络涌现高潮。2003年之后,网络文学后续发展乏力,总体上逐渐走向沉寂。虽然网络文学的兴盛比较短暂,但它却是一个开创性的概念。从早期留言板上的“帖子”,到其后多种

12、形式的探索,网络文学使公众心曰中的网络从简单的技术工具变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足以挑战传统的文化领域。如今,人们将网络看作一个与真实比邻的虚拟世界,这里能够承载人类的感情,也蕴藏着产生厚重作品、拓展文艺样式的巨大力量。(二)、博客文化 博客源自英文“web log”,现多缩写为“blog”,原意为网络日志,博客一词最早由IT评论人王俊秀命名,并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方兴东大力推广而为人知。从技术层面说,博客指单个发布者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形式,是由一组网络页面组成的。博客托管网站提供存储空间、发布系统以及若干样式模板,发布者负责编写网页内容,对自己空间进行管理和内容更新。博客的话题由博主

13、控制,不用考虑版面的主题或是网站的偏好,文章内容也无须他人的审查。在博客中,媒体不再由技术提供者拥有,而是个人思想展示的空间,体现出独特的新闻价值。博客具有个人版面、栏目设置、内容撰写、资料收集、是否允许留言、是否允许公众浏览等功能,都由发起者本人决定,话题也可完全自主选择,体现自主性,因此也被称为自媒体。自媒体概念来自美国记者丹吉尔默。2004年,其著作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中阐述了“自媒体”概念,说明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将日益模糊,大众传媒结构将变成某种更有草根意味和深化民主的

14、东西。总之,博客发布来自民众的信息,反映民众的真实声音,其信息未经编审过滤,有民众自主性。也正因为自主性,可以限制所发布言论等,博客拥有规避话语权力,发布来自民众的信息,反应民众真实声音,信息未经编审过滤,不受权力束缚,有民众自主性。博客同时打破了传统信息发布的层级体系。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在解读大众文化一书中以电视为例分析了传统媒体发布的等级体系:亲历事件的目击人员作为第一手材料的所有者,本应最有发言权,却成了最底层的“旁证”;采访亲历者、参与事实调查的记者所发布的报道需要署上个人姓名,打上主观性印记;而播音员虽然和事实离得最远,却作为“事实的口头陈述者”占据媒体发布的最高等级。如今,记者和亲

15、历者都可以成为博客,他们以原生态体验使新闻在主流宣传口径之外有了更丰富的侧面。此外,博客更强调亲历性,比传统媒体更及时,发布的便利性使新闻包容量更大,由于每个人对新闻的态度不同,选择的角度不一样,使新闻变得更多更全面。但博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过于宽松的步伐机制容易导致不负责任的言论滋生,这也对网络时代受众读者的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电子期刊等 电子杂志的诞生几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兴盛同步,它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传播技术为依托编辑、出版和发行的一种电子读物。比起网络文学和博客,电子杂志可以说是网络文化形态中的“元老”,从有电子邮件开始,就有了跟随邮件发送的电子杂志。我国电子杂志存在开始,曾经拥有2000多份电子杂志,但都维持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直到2005年,网络中继电子社区、博客的火热之后,电子杂志这个前景广阔的媒体也得到了重新开发。新的电子杂志整合了网络和传统媒体双方的优势,改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