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68918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5页,第卷5至6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章,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的实行 A宗法制 B

2、分封制 C井田制 D封建礼制 2(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宜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 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3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檗(嫩芽新枝)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光秃)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3、”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孟子敏锐地发现了环境的变迁及其原因 B铁器牛耕的使用,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C孟子主张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D孟子认为不要违背农时,食物就不会缺乏4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 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 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 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 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5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古代的选官制度:“(当)子弟孱弱(时),(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举大彰。”这说明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扩

4、大统治基础 B完善政府职能 C提升官员素质 D维护统治6辽史记载:“太祖常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命倍春秋释奠。”这说明 A三教并行的政策被完全放弃 B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C程朱理学已经奠定官方哲学的基础 D佛教强力冲击儒学的独尊地位7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C装订技术的提高 D科举制的

5、盛行8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诚信经营,以义制利 B政府重视商业 C为封建政府服务 D商品经济繁荣9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兴起的还有 A文人画 B农书 C昆曲 D风俗画10历史学家郭小凌提出,既然在梭伦改革时期,土地和债务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在改革的措施中,所实行的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

6、准是地产收入(按年收入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成四级),因此,该学者认为 A梭伦改革前社会矛盾尖锐 B当时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农业 C梭伦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D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11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下列思想与其相吻合的是 A“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五师乎?奚必知(智)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12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

7、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1319世纪中期有人曾这样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因为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照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这个人读的著作是 A牛顿

8、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D伏尔泰的哲学通信14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15作为同是传导型的现代化国家,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化与1861年到19世纪末的沙俄近代化存在的相似问题中,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B整体经济落后 C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D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16“任何联邦法院的法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年届七十,而不利用退休的机会享受养老金,当时在任的总统,应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的同意,任命一名新的法官。”关于罗斯福总统这一

9、呼吁改革法院的演说,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这将有利于美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实质上反映了美国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C这将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 D仍不能突破三权分立的游戏规则17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 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1

10、8“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大都不甚齐全,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逐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并不详加验视”,“但造成后即盛箱发用。”该厂所造之械整件零件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材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腐败 B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技术落后 C洋务运动民用企业技术落后 D洋务运动军事企业经营管理腐败19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此时张

11、之洞 A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 C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 D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20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 A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 B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 C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 D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21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

12、攻击”早夭的原因是 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22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对此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构建战时体制 B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发展 C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因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3“权力真空出现,为了在国内斗争中占得上风,军人集团常常在中国挑起事端,寻衅滋事,侵夺中国权益,以能为日本

13、谋取国家利益来增加自己内斗的砝码。”材料表明日本不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A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性 B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全面侵华蓄谋已久 C日本政府内部的派系争斗 D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发展24“集体农庄的道路,是劳动农民唯一正确的道路。”“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集体使用是全民的国有财产。”“富农和被剥夺了选举权的人都不准加入劳动组合。”同时规定,“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这说明斯大林体制实际上 A长期执行行政指令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短时间内迅速推进了工业化 D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25“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农业、工业和商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就像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提出的要求一样合情合理、毫不过分: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对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并不能完全自动调节,达到供求平衡B主张“看得见的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C美国是较早奉行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