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8468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济学论文人生幸福观论文:哲学与经济学视角下人生幸福观研究摘 要:从一个寓言故事出发,对现代社会的“快生活”进行反思,从哲学与经济学角度中探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人生如何更幸福。关键词:现代社会;“快生活”;视角;幸福观有这样一个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啊,走得太快,会不会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会不会忽略身边美丽的风景?会不会匆忙中遗失了美好的东西?这个寓言,可以看作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崇尚“快生活”已久,带来了整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快”带来的副作用也日益凸显。“快”使经济

2、迅猛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快”带来快餐文化,而文化市场也出现不少庸俗、媚俗、低俗的作品。“快”加速了生活节奏,也使人们承受着空前的压力。近日某媒体的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疲于奔命”成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随着三十年多年来的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毫无疑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发展速度之快世界罕见。然而在物质文明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相适应,人们一方面不断追求高速度,强物质,另一方面精神空虚,幸福感缺失缺愈发严重,由39健康网发起的“2010年中国网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

3、果显示,八成调查参与者幸福感缺失。其中社会中价值失范和道德失衡等问题正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质欲望的膨胀。当前社会中,不少人把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在对财富的追求中,忽视亲人和朋友,忽视了生活本身。有的人甚至在对物质的追去中失去自我,放弃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底线。此外,人们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中,无穷尽的向大自然索取,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至己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第二,精神生活的匾乏。一是人生意义的缺失。人们普遍缺乏理想和信念,人们精神空虚,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二是传统价值的怯魅。由于物质主义的极度张扬,财富成为衡量人生成败的唯一尺度,原来中国传统中

4、的优秀品德逐渐不被现代人所认同;三是伦理道德的失范。由于传统价值的崩溃,而现代道德规范尚未成型,造成伦理道德“是”与“非”界限的模糊,人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第三,人际关系的紧张。一是个体之间的冷漠。现代社会否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家族关系,而让人变成单个的原子,人与人之间弥漫着冷漠的空气。人们在疏远他人的同时,自身也逐渐地感受到了落寞;二是个体之间的不信任。现代社会强调竞争,人们彼此都把对方当成潜在的竞争对手,在人们之间很难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三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由于社会无法为人们提供统一的价值规范,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和被管理者的民众之间出现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现象。同时,中国社会主义

5、主流意识形态也正承受着巨大的考验。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当前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正日益活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中国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幸福,在百科书里面的解释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在当下的中国,多少人感到自己幸福?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而根据荷兰伊拉

6、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结论是“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事实上,幸福其实是人的内心感受,自己觉得幸福了,生活就幸福了;能保持一种平静、轻松的状态即是幸福;面对生活中的沟沟坎坎,不抱怨、不牢骚,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等等。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结构调整、自身利益均衡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忌、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幸福,向往感恩、大度、慷慨

7、、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然而,生活的现实与压力让我们难以幸福起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乡差距日益明显,从“蒜你狠”到“姜你军”,从“豆你玩”到“药你命”,CPI的不断高企等等,普罗大众不仅在财富上压力日益增大,连食品药品安全都成为渴望品,幸福又从何处来呢?哲学家说:整天忙于生活,什么时候思考?美学家说:慢慢走,欣赏。或许,经历了“快”的洗礼,我们对于“慢”应有新的认识。合理的“慢”,不是速度上的缺失,而恰是对“过快”的反思与矫正,更是在寻求“又好又快”的现实可能。我们缺失幸福,往往是我们走得太快,没有能好好地走,错过了许多风景。毫无疑问,

8、基本生活物质的保障是幸福的前提,不断进步的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为之而努力。然而物质财富不是目的,而是人们获得生存发展的手段。对一定物质财富的占有,是人们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基础,但它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终极目的。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天下为公”到毛泽东建国感怀先烈所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说明的都是那些“舍小我,顾大我”的伟大道德情操。这种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教育并感化着人们,并且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按照现代经济学

9、之父亚当?斯密的观点,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同时“快”与“慢”是一对矛盾,相克又相生。不少时候,“快”是与急躁、盲目、稀里糊涂等联系在一起的。奋斗要一夜成名,创业要一夜暴富,做事要名利双收,工作要立竿见影,急不可耐、迫不及待,这样的浮躁心态弥散在社会各个角落,与之伴生的则是一个又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其实,如果多一点基于理性、稳重、有序基础上的“慢”,就如同给狂奔的烈马套上了缰绳、给疾驰的火车装上了刹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慢是一种方法。尊重规律,沉下心来,充分思考,判明方向

10、,磨刀不误砍柴工;追求质量,做起事来,严格有序,精益求精,要干就干优等活。慢是一种意境。“慢生活”倡导者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生活中,“快点”往往是一种责备、一种催促,而“慢点”则是一种提醒、一种渴盼。在奔忙中适时适当地慢下来,给心灵一个歇脚的驿站,给生命一个舒展的空间,方能积蓄力量,走得更远更幸福。理智的“慢”,并不消极,而是另一种积极的方式。在脱口而出的赞同、奉承中,缓缓说出你的独立思考和反对意见;在习以为常的惯性、规矩中,埋下头去苦苦探索创新改进之道;在一哄而上的模仿、炒作中,静下心来细细辨析自己的方位和航向。这

11、样的“慢”,超脱中有责任,清醒中有韧劲,下足了这样的慢功夫,才会找准方向,辨明路径,驶入真实可靠的“快车道”。正如哲人所说:“慢些,我们就会更快,也会更幸福。”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对于成功的评价体系多以经济收入和物质享受作为评价标准,人们往往以个人占有经济财富的数量来评价个人成功的程度。而一味的以物质与经济财富的多寡评定个人的价值,显然会让人们陷入物质的泥潭,成为物的异化物,物质的奴隶。正如马克思在异化劳动中所谈到的,人们在现实的劳动中,渐渐成为了劳动产品、劳动本身、甚至的自己的异化物,一种异于个体本质的力量由个体自己产生出来,又影响和削弱个人的生存状态。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人们为工作而工作,忘

12、记了工作本身的意义和目的。或者为了获得物质财富而工作,忘记了获得财富的意义在哪里。并且随着生产力发展速度的激增,人们工作时间与密度也大大加强,人们在这样的生活中,越来越失去自我,失去生活本身的意义。如果连自我都失去了,又如何能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呢?所以,对于幸福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为了实现人们由于个体内在精神的完善赢得好评,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物质手段对个体内在精神的完善给予直接的肯定。用人们了解和适应的方式,来逐渐使人们脱离这种物质评价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个体自身能力的提高,关注生活本身,才是人们追求幸福应该具有的生活方式。不论是社会中的个体本身,还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应该从人们自身能力的完善以及生活本身来行为。也只有个体本身、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各个层次都能够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行为的模式的时候,整个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不断实现每个人的幸福。尊严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参考文献1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0.2毛勤堂.经济正义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3幸福在哪里.央视民调44.7%中国人感觉幸福盼房价跌E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