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7078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10、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一、(2010东北三省四市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杨绛和他的父亲孙莲莲 杨绛,原名扬季康,江苏无锡人。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李健吾评价她“不是那种飞扬躁厉的作家”,而是有着“缄默的智慧”的,有着静默恬退的睿智和微笑这观的态度。她的父亲扬荫杭,是江苏最早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他表面看起来凝重有威,因而孩子们都怕他。但他却从不打骂孩子,如果有人不乖,他只会叫急,喊妻子过来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所以孩子们怕虽怕,却都喜欢和父亲亲

2、近。钱钟书初见他时未免有点害怕,但接触久了,即摸出其“望之俨然,接之也温”的性子。 杨绛的父亲有时也很严肃。那年杨绛16岁,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那时北伐战争已经胜利,学生运动很多,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就是拿一条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一看急就涨红了脸。而且当时苏州风气闭塞,街上的轻薄男子又专爱欺负女孩子。她怕自己一站上板凳,就会被人看猴儿似的拢上来看,不会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不过,女学生只要说“家里不赞成”,就可以豁免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这样推掉了。她于是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家里不赞成”

3、。父亲却一口拒绝,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档。”扬绛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父亲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并告诉她,自己从前做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又一次张勋不知打败了哪个军阀胜利入京江苏省的士绅联名登报拥护欢迎。他的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欢迎者的名单,以为名字见了报,他即使不愿意也只好罢了,但他坚持“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立即在报上登了一条大字的“启事”,声明自己没有欢迎。他对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co savNo!敢吗?”扬绛第二天到了学校,坚持说:“我不赞成,我不去!”为此还挨了老师狠狠的批评。虽然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伟

4、大的目标,只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但父亲的做法在杨绛G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杨绎的学业,父亲并不多加干涉,而是放手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父亲钻研的音韵学,常常把某字的平仄拿出来考她。杨绛在高中还不会辨平仄声,父亲却也不急着教,只让女儿涵咏体味还安慰她:“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有一天她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父亲晚上常踱过廊前,敲窗考她某字读什么声。女儿考对了,父亲高兴而笑。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呜”。杨绛只要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她的书桌上,即使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但假如她长期放着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父亲把书收走了,这就

5、等于是父亲的谴责,无言的批评。杨绛喜欢读诗词小说,对父亲枯燥的音韵学“合口呼”“撮扣呼”之类不感兴趣。父亲也不强迫女儿学他的一套,还为她买来最喜欢的书籍。杨绛上大学分文理科的时候,因为各门功课都平均发展,所以为选专业一事颇费了一番踌躇。老师们推荐她报理科,她回家去问父亲拿主张:“我该学什么呢?”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于是,杨绛终于不顾老师们的惋惜和劝导,选择了她喜欢的文科。父亲有一次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扬绛因此

6、感觉到自己似乎已升做父亲的朋友了。杨绛是个贴心的女儿,每天早饭后,她总要给父亲泡一碗酽酽的盖碗茶。父亲饭后,她也要给父亲削个水果,或是给父亲剥风干栗子、山核桃等干果。中午饭后,她非常懂事地带弟弟妹妹一哄而散,让父亲歇午。一次父亲叫住她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她就陪在父亲旁边看书。父女俩的感情就是这样平淡而深厚。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父亲突然在苏州因中风去世。1983年,杨绛在当代双月刊上发表了散文回忆我的父亲,记录了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的点点滴滴,在那平静恬淡的娓娓道来中寄托了女儿对父亲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怀念。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语言

7、恬淡质朴,一如杨绛父女间的情感,同时选材也很典型精当,在简单平实的陈述与描写中表现了杨绛与其父亲之间平淡而深厚的感情。 B在女中读书的时候,杨绛虽然很自信,但她也不愿意去街上进行演讲,因为虽然当时人们的封建思想意识已经淡薄,但社会风气非常不好。 C杨绛父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很赞同孔子的观点态度,但他早年留学日本和美国的经历对他教育子女的方式也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D杨绛父亲对女儿讲述他任江苏高等审判厅厅长时的往事,是为了体现其政治立场方面的严谨,在极小的事情上也要表现出自己的鲜明的态度。E从文章记述看杨绛之所以成为作家、著名学者,离不开她少女时期家庭生活的熏陶,特别是她的父亲对她的谆谆教诲和潜

8、移默化的影响。【答案】BD【解析】B杨绛当年不很自信,“封建思想意识淡薄”也不当;D中杨绛父亲是为了表明自己“名与器不能假人”的观点。2、钱钟书觉得杨绛父亲“望之俨然,接之也温”,请问文中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杨老先生“温”的性格特点。【答案】从不打骂孩子对于杨绛当年不想参加演讲这样的严肃问题他也是耐心教育对音韵学的教授也不着急,让女儿慢慢体味对女儿没有读他找出的书的责备方式与女儿朋友式的对话不强迫女儿做不感兴趣的事。【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筛选能力。写父亲的文字很多,但只有一部分表现“温”的特点,筛选出来,都是对待女儿的方式,一一概括即可。3、文章在表现杨绛与其父亲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描写

9、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侧面描写的手法,李健吾对杨绛的评价,钱钟书对杨绛父亲的感觉;语言描写,文中多处对人物对话进行了描写;行为描写,杨绛父亲爬梯到高处为女儿找书;细节描写,杨绛为父亲削水果,剥干果。【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实际上,表现一个人物的时候,运用最多的就是描写,不过描写有很多种,结合原文,具体说明。4、杨绛父亲教育子女的做法具有怎样的特点,其中哪一点你觉得对现实中存在的子女教育问题最有启示,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注意培养女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放手让女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对杨绛的读书习惯进行引导与女儿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沟通。/看法:结合现实

10、中存在问题,能说出杨绛父亲教育女儿做法的作用与意义,就哪一点分析评价都可以,只要自圆其说。【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对文本精神内涵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能力。杨绛父亲的教育方式和现代人一般人的明显不同,很科学很民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来分析。概括出来以后,自然和我们现实中走进误区的一些教育方式有一个鲜明的对比,要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结合现实,结合杨绛父亲的方式对比来说明论证。二、(2010华南师大附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舍身救难 大爱永存追忆香港义工黄福荣闵酷4月18日晚,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为救人捐躯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灵柩从青海结古镇孤儿院辗转回到香港。香港特

11、区政府举办了庄严简朴的仪式,迎接香港之子英灵归来。黄福荣的亲属和特区政府的多位高官到深圳口岸迎接。在香港警察仪仗队奏出的哀乐声中,黄福荣接受英雄式的致敬,鲜红的特区区旗覆盖上灵柩。香港特区政府16日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黄福荣追封金英勇勋章,并建议将遗体安葬在表扬英勇市民的量仰园。有记者询问黄福荣胞弟黄福华:“假如生命可以重头再来,您会选择支持还是劝阻福荣先生长期只身从事善举?”黄福华先生说:“如果让我重头选择,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14日地震发生时,黄福荣正在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那天清晨,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留下了黄福荣、3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

12、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71级强震爆发,地动山摇之后,孤儿院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孤儿院周副院长说。但是,有3个孩子和3个老师没有出来,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去营救他们。大约10时,救出3个孩子和1位老师后,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幸免于难,但阿福却身受重伤。“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在场的两名医生也没能把他抢救过来”周副院长回忆说。被阿福推出废墟的4人,除一名孤儿腿部骨折外,

13、其余3人均只受轻伤。“要做就更做好”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热心公益的人。”黄福荣的朋友、孤儿院的一位筹建者赵林说,“他跟我讲:公益、慈善,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摆空架子。”2002年,黄福荣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多月义工。赵林说,阿福每月工资只有I万多港元,在香港根本不够花,同时阿福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阿福有3个月的假期,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 “4月1日,阿福到兰州与我会面,走访甘肃贫困学

14、生,我以为他会坐飞机来,没想到他却从深圳坐火车到兰州,说自己省一点,就又能资助几个学生了。之后他又说想来孤儿院,随身带了1万多港元,希望买点物品带去孤儿院。”赵林回忆说。当时,赵林开玩笑说:“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怎么办?”但黄福荣一句话,让赵林感动良久,记忆犹新。黄福荣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港人的骄檄”连日来,关于黄福荣的报道持续占据电视、报章和网站的重要时段和显著位置。一夜之间,这位平凡的香港司机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市民称他为“香港之子”“港人的骄傲”,内地同胞赞他是“真的汉子“真正的英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自己的网页上

15、发表题为香港的光辉榜样的文章,深切哀悼在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他写道,“噩耗传来,我感到十分难过。像无数被黄先生的事迹触动的内地和本港市民一样,我万分敬仰他,并引以为荣”曾荫权接着写道:香港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除了灵活多变、不懈奋斗,为个人和家庭幸福打拼之外,还有哪些非自利、非物质的素质-b襟怀?黄先生事迹给了我们启示。许多香港艺人发微博传递爱的呼唤与关心。梁咏琪说:“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动容致最崇高的敬意,伟大的香港英雄”;文咏珊说:“他拥有这么善良的一颗心他是我们香港人的英雄!在这里致最崇高敬意!安息吧”。(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1为什么黄福荣会被称为“港人的骄傲”“真正的英雄”?【答案】(1)黄福荣身为香港人,热心公益,奔走于香港与内地之间,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他用了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积蓄;他到四川灾区做义工;他生活不宽裕且有糖尿病,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值得港人骄傲。(2)黄福荣作为普通人,他有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精神。如在地震发生时,他不顾自身安危,舍已救人。是真正的英雄。【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