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66597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湛江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二级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使用礼器的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 宣扬民本思想 B

2、 主张重构秩序C 追求仁政德治 D 肯定汤武革命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4古时有人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一治国思想与以下哪一点相同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3、;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6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闯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A 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

4、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C 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 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7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8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A 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C 具有强烈迷信色彩 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9韩

5、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他还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这反映出韩愈A 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 B 对古代先贤的赞美C 贬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 D 吸收了道家的本体论10“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A 格物致知 B 经世致用 C 知行合一 D 明道救世11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

6、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是A 万物同体 B 致极良知 C 人悦易从 D 随材适性12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A 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 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D 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13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

7、也”。这反映了黄宗羲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14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社会教化的作用 D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15.“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8、C.“发明本心” D.“致良知”16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17.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

9、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发明本心18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19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20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10、中国古代科技类别 数学 天文历史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A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 B重视经验实用性强C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 D长时期领先于世界2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22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

11、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2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

12、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25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2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27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

13、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2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9以下是清代的戏曲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30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