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6589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中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中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中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中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如花,花下有刺警惕中学生的阅读误区武隆县白马中学校 曾杰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今天,中学生课外阅读愈显出其重要性,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但由于诸多原因,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然步入了种种误区,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认识。一、不要迷信名著提到课外阅读,有的家长和老师也表示支持,那就让学生读四大名著,读鲁郭茅巴老曹,读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可很多刚进中学的新生(包括很大一部分高中生)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阅读水平也低下,强迫他们读名著、经典,只能是为难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失去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反感课外阅读。其实,阅读是分层次的,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阅读者都要经过童话期、

2、故事期、小说期和散文期,初读课外书者阅读水平大多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如果强迫他们读名著、经典,只能是揠苗助长。二、不要过分担心坏书的影响有的老师和家长担心学生受坏书的影响,就干脆不准学生读课外书,这实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坏书总是有的,但不能因为要倒掉盆里的洗澡水就把盆里的婴儿也倒掉。要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较强的是非观念,他们读得越多是非观念就会越强,古人就讲“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允许学生把课外书拿到课堂上来,能摆到桌面上来的书一定是健康的书。让课外阅读成为正当的、公开的活动,老师也容易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只限制,不引导,容易把学生逼入末流,“袖珍读本”悄悄流行的班级,正是那些禁止课外读物

3、最凶的班级。真正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欣赏到的都是些美好的、高尚的东西,对那些淫秽的下流的读本会不屑一顾。即使偶有接触,也能正确对待,他们因为读得多而有很强的“免疫力”。三、不要迷信所谓的“读书方法”有人要求学生“不提笔不读书”,认为摘抄、查工具书、做读书笔记是最好的读书方法,甚至把它写入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但这些方法至少对初中生不适合,尤其对阅读水平较低的农村初中生不适合。一个初一学生读西游记每页可能有十到二十个字不认识,全册总有好几百上千字不认识,能想象这个学生边读书边查字典查一千次,还能读得津津有味吗?一个人只要喜欢读,上述方法并不难学,但对中学生不能强求。这些方法(即所谓的“精读

4、”)其实是那些做学问的专家才需要的,中学生不必做学问,也没有能力做学问(少数神童除外),他们也受不了精读的折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厌其烦的精讲细析)早就验证了这一点。他们只要喜欢读,语文老师就成功了。强逼他们“精读”,就是不要他们读。四、不要鼓励学生读作文书一些老师急功近利,以为让学生多读几本作文大全作文宝典,学生就能提高写作水平。殊不知,这些作文大都先由学生写,再由家长或老师反复改,编者最后润笔,作文倒是“优秀”起来了,要么文字刻意雕饰,要么主题随意拔高。这样的作文,多是学生文笔,成人腔调,捏拿作态,故弄玄虚。这等假大空的文字,读得越多受害越深。这样的“作文宝典”,我们应对它保持高度警惕,提防它和“名题指津”、包治百病的“祖传秘方”是一路货色,招摇撞骗,欺世盗名。有的老师让学生背作文书上的范文,以图在考场上“超水平发挥”,则更非误人子弟不可。走出以上种种误区,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促成中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