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4293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废除公有制的建议 覃德美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经过近五十年的运行。实践已经证明,公有制是一种缺乏公平、效率、脱离人民、阻碍生产力发展,不符合国体、政体,违反人性和管理基本原则的经济制度,因此本人建议彻底废除这一制度。首先,公有制是一种缺乏公平的经济制度。因为发展权和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拥有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公有制则剥夺了公民拥有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权利,使得任何公民要想生存都必须到公有单位打工,不能创立自己的事业,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是我国就业困难,国家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城

2、乡差距的根源。其次,公有制是一种缺乏效率的经济制度。因为公有制的存在,就必须有各级公有制的代表、机构和监督机构,因而就有了庞大的政府机构,有了层层审批的机制,它使得任何决策都因为层次的增加而成了过时的决策,因而是一种缺乏效率的经济制度,它是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第三,公有制是一种滋生腐败的经济制度。因为公有制的存在,人们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获得特权阶层那些国有资产代表者的许可,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腐败。第四,公有制是一种脱离人民、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因为公有制的存在,使得人民不能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使得广大人民成为了可能的生产力而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因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

3、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安徽小岗村的农民要冒着杀头的危险包产到户。现在,私有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占到了全国经济的半壁江山。第五,公有制是一种不符合国体、政体的经济制度。因为我们国家是人民的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革命先辈正是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而取得国家政权的。而实行公有制则剥夺了公民拥有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权利,使得人民经济上不能自主,从而使得人民政治上的自主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第六,公有制是一种违反人性和管理基本原则的经济制度。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经济人假设,这是基本的人性,也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者,人之情性,

4、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参见史记货殖列传。为了求富、求利,每个人都会自动地拿出全部的“能”和“力”,从事农、工、商等经济活动。这种情况“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参见史记货殖列传。因而慎到说“故用人之自為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為我不用人之为我,則莫不可得而用矣则莫不可得而用矣。”参见慎子因循。“君臣之道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無事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樂而臣任勞君逸乐而臣任劳,臣盡智力以善其事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無與焉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巳仰成而巳,故事無不治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也治之正道然也” 参见慎子民杂。现在的公有制则违反这一基本原则,由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美其名曰“为

5、人民服务”,以政府公务员为人民公仆,则公民就业、创业等活动都依赖于政府,政府职能无限膨胀仍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不得不提出进行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无怪乎慎到说“人君自任,而務為善以先下而务为善以先下,則是代下負任蒙勞也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臣反逸矣。故曰故曰:君人者君人者,好為善以先下好为善以先下,則下不敢與君爭為善以先君矣则下不敢与君争为善以先君矣,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過有过,則臣反責君则臣反责君,逆亂之道也逆乱之道也。君之智君之智,未必最賢於眾也未必最贤于众也,以未最賢而欲以善盡被下以未最贤而欲以善尽被下,則不贍矣则不赡矣;若使君之智最賢若使君之智最贤,以一君而盡贍

6、下則勞以一君而尽赡下则劳,勞則有倦劳则有倦,倦則衰倦则衰,衰則復反於不贍之道也衰则复反于不赡之道也。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則臣不事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是君臣易位也,謂之倒逆谓之倒逆。倒逆則亂矣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則臣皆事事矣则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順是君臣之顺,治亂之分治乱之分,不可不察也不可不察也。”参见慎子民杂。有了以上原因,本人主张废除公有制。这样,就有一个废除公有制后如何实行私有制,实行什么样的私有制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本人有如下主张:1、彻底废除遗产继承权,所有遗产实行全社会平等继承(如可以采取公民成年时授予一定数额货币、基金、土地

7、等方式,就像唐朝时实行颁田收授法一样);2、实行社会化的教育体系,受教育者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不具体从事教育活动,学校成为企业,政府成为学校的唯一用户;3、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未成年人的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承担,成年人的社会保障费用由成年人交纳的社会保障金负担;4、公民取得社会遗产后可以投资、合资、入股兴办各种企业、事业,在法律的范围内平等竞争,竞争失败可以请求破产保护;5、实行分等级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以退休时上缴的个人财产等级享受相应等级的养老服务。本人提出以上主张,是因为本人认为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我们知道,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

8、生产,即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而在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中,物质资料的生产又依赖于人类自身的生产,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物质资料的作用逐渐减弱,因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主要地决定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决定于人口的生产和社会化,决定于教育和科技。我国传统文化一直重视人口的生产和社会化,以“仁、义、礼、智、信”教育下一代,要求人们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目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使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而明、清两朝的统治者以八股文取士,使社会精英醉心于古经文之中,通过研习古经文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求得

9、科场上的速成,不肯扎扎实实地从事于“格物、致知”的工作,结果是科学技术停滞不前,又造成了我国近一百年落后挨打的局面。马克思片面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大概马克思一生下来就上树摘果子吃了。既然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我们就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就需要建立适合人的发展的运行机制。一个人从生到死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阶段,童年、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阶段,我们要创造平等的环境,使所有未成年人享有同等的教育,同样的医疗卫生保障,我们要取消遗产继承权,开征赠与税,进行遗产的社会继承,使所有人接受同样的遗产,使所有人的竞争开始于

10、同一起点;青年、壮年阶段是人们进行竞争、创造价值的阶段,我们要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保障竞争的公正进行;老年阶段是人生的最后阶段,也是人们进行竞争、创造价值的终点,我们要对竞争的结果进行评价,根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进行分等级的养老服务。实行本人所提的私有制具有如下优点:1、它是公平的经济制度。因为任何成年公民平等继承社会遗产,平等地接受相同的教育,不存在由于出身和家庭财产不同而起点不一致的问题,不仅克服了公有制的缺点,而且也克服了现行私有制的缺点(现行私有制因为教育和家庭财产的不同而使人们竞争起点不一致)。2、它是公正的经济制度。因为所有人竞争的起点一致、规则一致且公开。3、它是民主的经济制度

11、。因为公民在退休时把财产上交国家,此时政府只是代管资产,政府可以公开拍卖而持有货币,转而在公民成年时授予新就业的公民,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处置、使用、占有自有资产,只要符合法律就不必征求政府的同意。4、它有利于精简政府机构。因为资产为个人所有,就没有必要设立众多的资产代表机构和监督机构,政府也没有必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仅仅当好裁判员就够了,甚至像中国古代由政府官员审判案件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政府已经是中立的了。5、它有利于形成学习型国家。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人们通过拥有一定的资产,能够创办自己的事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6、它有利于形成创新型国家。因为所有人都

12、参与到生产实践活动中去,竞争必将激发所有人的聪明才智,使得创新成为必然。7、它有利于形成政治上的民主。只有有了经济上的民主,政治上的民主才是可以想象的,而且经济上的民主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8、它有利于复兴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讲条件的文化(参见本人文章试论中庸之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五大转变等),我所提私有制的实质就是要人们竞争的前提条件一致,就是实现仁政与王道。9、它有利于中西文化的融合。西方文化的本质就是讲竞争,讲公正,其精华就是奥林匹克精神,而我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是相通的,其实质就是把奥林匹克公平公正的精神贯穿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之中。本人所提私有制正是这种精神的反映。10、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既然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其在经济领域的实践必将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七年二月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