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4279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二、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第六届“行知杯”论文参评申报表 市编号: 论文题目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作 者陶忠林所在单位名称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合作者联系电话13773888560邮编226200职称中教一级职务教师电子信箱T诚信承诺1、本论文的主要论点及论据为作者本人原创,绝对没有剽窃或原文抄袭他人。2、主办单位若将本作品公示、上网、发表或出版,本人表示同意( 同意 );不同意( )。 承诺人签字:陶忠林 2014年 4月 28日关键词、主要论点有无发表摘要: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先驱,其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时代价值。笔者积极将陶行知先生注重兴趣激发、学生主

2、体、动手实践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高中;地理有无发表: 已发表学术组初审意见初评等级: 评委签字:省陶会专家组复审 复审等级: 评委签字:注:本表由参评作者自填。注意:1.编号及本表最后两栏不填。2.单位名称一定要写明所在县(市)。字迹要清楚。3.严禁论文抄袭,凡引文要注明出处。4.本表一律装订在论文的首页,一式三份送审。5.论文格式: 论文一律用A4纸Word文档,题目用黑体三号字,正文用宋体四号字,1.5倍行间距,页边距都是2厘米。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叩响高中地理教学之门陶忠林 启

3、东市汇龙中学摘要: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先驱,其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时代价值。笔者积极将陶行知先生注重兴趣激发、学生主体、动手实践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高中;地理引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提倡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新课改教学思想,并能够为教育实践与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如何灵活的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融入地理新课改中,优化地理教学策略,强化地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

4、地理学习能力,是笔者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时刻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问题。一、以“兴味”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陶行知先生在著作中反复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地理知识时,其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地理教学中,从“兴味”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主旨,符合新课改中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课时的学习为例,笔者采用了地理跳棋这种生动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

5、习兴趣。通过跳棋这一工具来进行辅助,让学生通过跳棋选择地区,随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并将多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比较,感受其整体性和差异性,从学生在兴致盎然的状态中学到了地理知识,实现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境界。二、以“活的人才教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陶行知先生曾言:“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构建学生地理学习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的尽量少些,保持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发现知识这种教学意识。以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时内容为例,笔者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为

6、学生提供相应的道具、材料,鼓励学生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写一篇科普文,描绘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并不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逐渐理解教学书中的知识。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证明,学生对以这种方式学到的地理知识记忆深刻,在习题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率极低。这种“活的人才教育”,它更强调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让学生主动走进地理学科的殿堂,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双重熏陶。三、以“立足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

7、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新课改的地理课堂,也提倡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听”地理知识的传统模式,走向“做”地理知识的开放课堂,即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以人口与城市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笔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调研所居住社区的人口情况,并根据调研结果绘制成图表,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学会正确分析人口发展模式,通过动手实践,解放学生的手和脑,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从而完成地理学科的难点教学。四、

8、以“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以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构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现代高中地理课堂,适应了当代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更好的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但是将因材施教直接运用到班级授课制这种主导课堂形式中,会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混乱而缺乏整合性,因此笔者主要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根据学生日常地理成绩将作业分成了三类,以中间段学生居多,每个层次段的地理作业题目数量和难度都递减,由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设定的学习目标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优等生会感觉到“吃饱

9、”、学困生会感觉到“不吃力”,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能跟上地理课程的教学进度从而实现共同共同进步。笔者实施这一方法之后,学困生不交作业和抄袭作业的情况明显减少,班里还掀起了你追我赶的地理学习竞赛劲头。结语:总而言之,笔者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运用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的终身发展。但是不能否认,笔者对陶行知教学理念的理解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日后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和总结,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应用策略。参考文献: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2金林祥.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