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652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选C。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的传递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2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 D树突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搜集关键信息。止痛药的作用结果是:(1)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2)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痛觉要传到大脑皮层,就要经过突触,而使用的药物恰好可

2、以与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相作用,抑制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兴奋不能继续传递,从而不会产生痛觉。 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反射弧,传入神经纤维只有一条,起源于伸肌,传出神经纤维共有两条,一条支配伸肌,一条支配屈肌,所以A项正确;b处位于脊髓中的灰质区域,灰质除可作为低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外,还担负着与大脑皮层联系的责任,B项正确;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a处先后经历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3、静息电位的过程,因此C项正确;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处,冲动不会传递到神经中枢,因此不能称为反射,D项错误。4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多选)()解析:选AC。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受刺激后形成的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由于上图测的是静息电位,因此电荷由膜外的正电位流向膜内的负电位,指针偏移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A、C正确。5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

4、和心跳靠自己。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 B大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解析:选A。“植物人”失去运动等的能力,说明大脑和小脑都出现了问题,“呼吸和心跳靠自己”说明二者正常,而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都在脑干,它通过脊髓对躯体进行调节。6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结构的名称是_。(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4)如果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

5、,处发生的变化是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_变化。解析:(1)图2表示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结构,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两者之间为突触间隙。(2)神经纤维在A中的细小分支是感受器,其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刺激A后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叫反射。(3)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传导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 (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3)外负内正 (4)兴奋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

6、、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A。正常机体内,兴奋从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单向传导;由图示知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突触(即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慢于神经纤维(即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

7、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仅出现兴奋现象D人体内有多种神经递质解析:选AD。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细胞在向外分泌物质时,需消耗能量。突触小体是轴突分支末端膨大的球状结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是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之间完成转变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使后膜出现兴奋或抑制现象,人体内的神经递质有多种,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等。3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并从这一点向肌肉方

8、向传播,肌肉就收缩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A BC D解析:选D。此图是完整的反射弧,a处为传出神经,其神经末梢连在肌肉上,和肌肉一起构成效应器,a点受刺激而产生的兴奋可双向传导,向肌肉方向传导后即可引起肌肉的收缩,故正确。给予相同的刺激,无论刺激点离肌肉更近或更远,都引起肌肉相同的收缩效果,故错。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就产生兴奋,兴奋的幅度通常是恒定的;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不能产生兴奋,与刺激强弱无关

9、,故正确。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改变,Na流入细胞内,故错。a处的兴奋向中枢方向传导时,由于突触后膜向中间神经元的前膜方向没有化学递质的释放,不能传导,故正确。4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银环蛇毒能够阻断乙酰胆碱和受体的正常结合,因此可以使肌肉松弛;而有机磷农药的存在使结合到受体上的乙酰胆碱不能够被及时清除而连续发挥作

10、用,使肌肉呈僵直状态。5(2012泰州高二统考)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解析:选B。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细胞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图中兴奋的传递即属于此作用。某些麻醉药可以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属于外排。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

11、中,正确的有()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书写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解析:选C。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不是低级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因为没有涉及传入神经和效应器。7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冷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解析:选C。以人体在寒冷环

12、境中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冷颤为例,考查反射活动的途径。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后,产生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骨骼肌。8下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引起兴奋的膜电位逐渐增强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解析:选BCD。由图分析当刺激强度为S1S4时,没有动作电位产生,而当刺激强度达到S5以上时

13、,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且产生动作电位后,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也不会增强。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膜内为负,是由K外流产生的。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9(2012合肥高二检测)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中的物质释放到中的方式是外排B若刺激A点,图中电表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解析:选D。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要通过细胞的外排作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电位变

14、化的过程,因此刺激A点,图中电表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10. 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C兴奋由b至c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至cD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解析:选B。解答本题时应首先识别图中各部位的结构名称,再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逐项分析,确定正确答案。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的膨大部位,图中是轴突末梢,是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它们不能合称为突触小体。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b传到c,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应是由c至b。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1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解析:选AC。图示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