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理化生]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506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理化生]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二理化生]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二理化生]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二理化生]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二理化生]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理化生]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理化生]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第四章、第五章玉田县杨家板桥镇中学 杨东英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物理学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分为声、光、热、力和电磁学等部分。以往的课本的课程安排把热学放在了九年级,内容包括“温度和温度计、分子动理论、内能、物态变化、比热容和热机”把热学作为一个体系来安排。而新课本打破了这个体系,单把“物态变化”拿出来,放在了八年级,把它归入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里的一级主题“物质”里面;而把“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和热机” 归入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里的一级主题“能量”里面。这样的安排我想是适应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知识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学生学习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物态变化”

2、这一章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和变化学起,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使他们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热现象,它是热学的基础之一,本章的实验多,且多以探究形式出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新奇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启迪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产生科学探究的欲望,本章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二、本章的知识结构 本章从知识结构的安排上,首先介绍了温度计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在本章实验中不可

3、或缺,而温度作为本章的预备知识,在研究物态变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对比认识物态变化的过程,本章将相对应的物态变化安排在了一节。分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节,这样学生对三态的相互转化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章的具体知识结构梳理如下:第一节 温度和温度计作为本单元的引入课,让学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对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至关重要。因此教学时要创设情景,从兴趣出发,通过探究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温度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

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常见温度值的了解和温度计工作原理的探究。三、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一) 温度计1.让学生体会只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不可靠(如图)(1) 小实验:a 取三只杯子分别放热水(不太烫),冷水和温水,让学生把两只手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再同时放入温水中,体验感觉。 b取冰块和冷水,将一只手放在冰块上一会,然后两手时放入冷水中,体验感觉。(分组体验,尽量让学生都做,然后分别说出左右手的感觉)(2) 讨论交流:只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不可靠,如“井

5、水冬暖夏凉”、“非典”期间体温测量等。2.探究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1)教师可事先多制作几个简易温度计,分小组发给学生,现让学生观察。老师介绍制作方法:取一平底烧瓶,里面装有带颜色的水,用一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用塞子将瓶口盖好。(如图)a先让每组同学用手捂住烧瓶,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长度变化。(然后问学生能否用它来分辨桌上两杯水温度的高低)b学生将烧瓶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并观察玻璃管中液体长度的变化。(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可加深学生对温度计原理的理解)(2)讨论交流:学生得出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让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意识,体现物理教学从生活中

6、来,回到生活中去的特点)(3)教师可进一步问学生:“能否将此装置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引导学生回答出,需要刻上刻度,为摄氏温度的学习做铺垫)(二)摄氏温度教师要讲清摄氏温度的刻度方法,尤其是100和0的规定。并要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中的内容,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中的温度值。(也可让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上网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温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温度计的使用1.教师出示 实验室温度计的挂图并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量程和分度值。(培养学生观察及归纳问题的能力)2.学生用温度计测水温(1) 两人一组,进行估温比赛。先估计水温,再测量(在比赛过程中大大

7、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在估测中获得满足感)(2) 讨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在实验测量中用出现有规范的地方。有的学生也会问“为什么玻璃泡不能触容器底呀?为什么不能拿出来读数?”但随着自己的亲身实验和讨论,问题都能自觉解决掉。(四)实物展示:温度计、寒暑表、体温(如图)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它们的不同处,总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四、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建议:1.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使用前要甩,使用后可以拿出来读数,而这里的原因有些学生往往不懂,教师要结合挂图讲清楚。2.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学生易错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物质的状态。

8、让学生能区别物质的三态,描述这三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通过探究熔化、凝固过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是课标对本知识点的要求,通过教学活动,还要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

9、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海波熔化实验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三、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一) “物态变化”1.由学生根据经验列举生活中的实例2.可让学生观看录像,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引出物态变化。教师说明固体、液体、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物态变化,指出什么是“熔化、凝固”。并强调熔化和凝固都是过程,完成每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二) 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该探究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由于本实验很难做,且耗时长,因此实验要做精心准备1.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晶体和非晶体,如海波、冰块、松香、石蜡等。(1) 海波事先要碾成粉末(2) 可在实验前先将石蜡熔化后插入温度计至中间偏

10、下位置再凝固,用熔凝过的蜡做熔化实验(3)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熔化海波,一组熔化蜡(4) 开始前教师要先明确实验的目的、讲解实验做法和注意事项,事先将仪器按课本图组装好,(如图)35人为一组,每组发一个小黑板,事先画好记录熔化过程温度变化的方格。实验小组同学要有明确分工,专人负责报时间,观察温度或照顾仪器、记录等。2.实验过程中注意() 海波加热过程中要随时搅拌() 用水加热法,并保持内外温差不能过大,一般小于() 小组成员及时报告温度值,报告物质状态,并做好记录.实验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处理,把出晶体、非晶体熔化曲线的图象画在小黑板上,看哪组学生画的比较好,并给予适当的评价。由于学

11、生对处理实验数据的图像法比较陌生,教师可选一组较理想的数据在黑板上做示范指导,对画出的曲线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重点做好()对图象各段所对应温度与状态的分析()解释好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升高(本次实验不仅要学生学习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精神,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三) 熔点和凝固点指导学生察看物质的熔点(凝固点)表,查数据表是学生应会的一种技能。注意表中熔点(凝固点)的单位,讲清其物理意义,让学生查几种物质,如:水、酒精、海波、萘等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值,并

12、说出其物理意义。为了加深学生对熔点的理解,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北方地区为什么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用什么材料做灯丝最好?为什么?(四)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对于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凝固放热温度不变,教师可结合熔化凝固曲线,再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教师、学生可通过交流的方式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如:为什么用冰做冷却剂比水好?北方初春融雪的日子,天气为什么特别冷?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和了解如何应用知识)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建议1.有的学校实验室里没有海波。我记得我们原来就是用冰块来做熔化实验的。第一次做这个实验是我演示的,我把一些碎冰放入

13、试管,按图组装好,观察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当时我本想让几个同学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可我一看,冰在熔化,可温度计的示数在“-5”的位置并且还在变。我想这下坏了,试管太细,温度计的玻璃泡直接接触的是冰,而不是冰水混合物,因而观察不到想要的结果。可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却违心的说:“温度计的示数在0左右且保持不变”。到了第二个班,我把试管换成了小烧杯,效果好多了。所以演示海波的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我建议可做如下改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演示海波的熔化与凝固(1)器材:用小烧杯(100ml)细玻璃棒(或筷子),海波碾成粉末取约为50g,300ml热水,中间开有圆洞的薄木板。(2)实验方法:如图

14、把装有海波的小烧杯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并用开洞木板及夹持附件将小烧杯固定在支架上,因小烧杯底线口径大,不仅加热海波时容易搅拌均匀,延长了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时间,而且发生的现象也便于观察清楚。演示海波的凝固时,可撤去大烧杯,让液态海波在空气中自然冷却。2.温度计的示数是本实验的主要参数,实验前必须挑选质量较好的温度计。3.教师要注意收集实验中的问题,要巡回指导。4.由于本实验所需时间过长,建议只观察熔化过程,不观察凝固过程。5.教师要特别向学生讲清安全事项,万一酒精洒在桌子上并燃烧起来如何扑救。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关于蒸发、沸腾、液化等常识小学自然课中讲过一些这方面的问题,多数学生对这些现象

15、比较熟悉。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一些探究试验,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二、 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沸腾三、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一) 探究水沸腾1.探究前请同学们描述沸腾现象,看谁说的全面,教师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指出探究的方向,从而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实验观察、明确要观察的是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和“温度变化”情况。2.分组探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体现出“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的意图各组同学经过讨论后,选择器材,实施方案各小组同学有上节课熔化实验的基础,都能把实验器材组装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