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议论性散文的写作0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320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议论性散文的写作0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议论性散文的写作0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议论性散文的写作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议论性散文的写作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议论型散文其结构程式化,易于掌握,这是我们应试作文获得高分以上的一条捷径。 议论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第一节中心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散文的基础。论点的提炼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审准作文的题意。 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近年关系型话题所占比例最大。 词语型话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 句子型话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关系型话

2、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分为: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

3、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

4、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

5、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关系型话题作文,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辨清“关系型话题”内部的关系注意: 1.有些话题,要判断它内部的要素构成什么关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 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2.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身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以确立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