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249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克思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三、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成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肖像)2、规律的类型 按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划分,可区别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按其起作用的领域,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及人类思维的规律。各门具体科学,是以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规律为对象的,哲学则是以整个自然界,社

2、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最普遍的规律为对象的。(规律类型示意图)3、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因为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认识到它,还是没有认识到它,它都存在,都在那里起作用。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规律和规则规律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一般规则。虽然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但它总是由人制定的,如果它不符合实际,可以修改和取消。规律则是客观存在的,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人为地消灭。 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主张规律是人们的意识的产物,例如康德,他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实用主义者认

3、为,科学规律仅仅是人们为着暂时的利益而作的有用的假设,这种“人造规律”的说教是非常荒谬的。4、规律的特点【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内部固有】。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本质的联系是不能称之为规律的。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反映为万有引力定律;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反映为元素周期律;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形式的本质联系表现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

4、系【过程趋势】。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飞翔在空中的鸟类,飞机以及其他一切物体,当它的动力作用消失时,必然顺着引力方向降落到地面上来,这就是地心引力规律的作用。(相关图片) 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示意图)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条件重现】。这是说,事物、现象是千差万别、变动不居的,规律则是变中之不变,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的稳定的东西。规律的稳定性又表现为重复性,即只要具备一定必要的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

5、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就必然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自然过程和规律,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第四、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因为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认识到它,还是没有认识到它,它都存在,都在那里起作用。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5、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

6、、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和现象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都是客观的、都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二者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而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总之,规律就是事物、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三种属性是并存的,不可分的,本质的联系一定具有必然性,必然的联系也一定是稳定的。(二)、

7、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和人脑对物质的反映;而意识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被动的,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所特有的积极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又称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而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

8、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列宁说: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活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意识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但是,意识

9、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实现,还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片面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2、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突破了人脑器官的许多自然局限性,对促进意识的发展和加强意识对实践的指导方面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实践水平和效率,实践的需要又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图片)但是,电脑的活动无论精确到何种程度,终究只是对人脑的模拟,它既不能产生意识,也不能取代人脑,更不可能成为人类的统治者。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在机器中的再现或复制,是人类智能的延伸。 在现时代,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引人瞩目。人工智能具

10、有广阔的发展远景,我们决不可低估它的作用和意义,但也决不能把“机器思维”和人脑思维等同起来。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人工智能的作用在于:延伸了人类智能,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范围。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人工智能是对思维的模拟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思维。其次,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不会考虑执行指令而形成的社会后果。再次,人工智能没有自身需求和解决需求的实践活动,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

11、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三)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我们建国50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

12、了这一点。)(毛泽东肖像)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把握能

13、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意识的精神力量是在实践中得到体现的。第三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意识虽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但不同的指导意识创造出的物质是不同的。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认人在可能的空间内的选择。主体选择-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在这当中,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人的主体选择内容。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