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四颗糖教师会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2809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四颗糖教师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陶行知四颗糖教师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行知四颗糖教师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四颗糖教师会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行知“四颗糖”的启示 “四颗糖”的缘由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几个男生,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

2、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做为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颗爱心,像陶行知先生那样,随时为他们准备“四颗糖”。第一颗糖:尊重和理解之糖给成功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失败后的东山再起充满信心,是对失败者心灵创伤的良好医治。对于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只要静下心来倾听、交流,想办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一定会发现问题的根源。第二颗糖:信任和支持之糖对人的信任,对人的

3、支持,是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教育转化后进生,教师首先要信任他们,创造有发展特长的场所,有发表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应从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在引导上下功夫,使其有所转变。信任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信任和支持他们,后进生才会不断地树立信心、充满自信,才能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第三颗糖:赏识和鼓励之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者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千万不可求全责备,更不能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教育者不应该做挑剔的裁判,而应该做热情的拉拉队长,认真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后进生必要的赏识和鼓励教育者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往往就能激活潜伏在他们身上的“真、善、美

4、”元素。第四颗糖:宽容和体贴之糖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这种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和关心,是自信的基础,是人格的因子,是人才的动力。宽容并非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相反,宽容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是对后进生的包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丰收的硕果。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老师们,让我们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用特别的爱做竹签,把“四颗糖”串成一个“糖葫芦”,轻轻地递给后进生,才能唤醒他们的良知和动力,从而使他们抬起头来重新上路,茁壮成长、绽放光彩。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