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062734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孔子学琴教学目标认识痴、抑、纯、浸4个生字,会写倦、恳、溢、浸、抑、炉、纯7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课时课时一、出示预习提纲二、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

2、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出示学习提示。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展示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自读课文

3、,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看拼音写词语。sbnchy鼓恭毕敬诚如醉如扬顿挫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毕恭毕敬:炉火纯青:第二课时一、展示汇报,交流成果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什么意思?孔子

4、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出示表格: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

5、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练习朗读。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6、,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按课文内容填空。他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他看到孔子的手指,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悦耳动听师襄听得,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选词填空。席地而起激情洋溢炉火纯青时隐时现,眼前是一马平川的荒芜石原,几块嶙峋怪石傲然而立,时而有狂风,吹过凹凸不平的石质地面,卷起漫天飞沙走石,打在脸上犹如针砭。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的乐曲声迷住了。他的棋艺精深,可以说已达到的地步。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7、。六、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积累孔子的名言。板书设计:孔子学琴学曲谱学而不厌练技巧不断进取领会内容精益求精体会作者炉火纯青教学反思:概括的主要内容,让孩子多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升华主题后还可以适时的让孩子根据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孩子就会更深的领会的主题。谈感受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并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质靠近,进一步学习孔子的好品质。从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0端午节的由教学目标: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

8、俗”等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自制的教学。教学设计:课时一、预习提纲谈话激趣,导入新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二、展示与交流汇报生字词。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理解词语:辅佐:协助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谗言:陷害

9、人的坏话。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端午节的由来。爱国诗人屈原。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学生汇报。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感情朗读。三、反馈与检测读词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爱戴辅佐诬陷流放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

10、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五、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0端午节的由传统节日屈原第二课时一、预习提纲复习导入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二、展示与交流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

11、、怀念之情。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投江原因: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人们的做法: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投粽子的原因: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

12、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三、反馈与检测。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指名在全班复述。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板书设计:0端午节的由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百姓爱戴纪念屈原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

13、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31西门豹教学目标:会认“巫、乙、娶、歹、诲”5个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课本剧。默读课文,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可以预习课文并根据人物的身份制作头饰,以方便表演。教学设计:课时一、预习提纲谈话导入激起兴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关于复姓,现已不多见。所以研究一下西门豹的姓名是有必要的。其实,西门豹只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小小的县官,可历史上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课文讲的就是他管理邺县时的一些事,他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后来民不敢欺他?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二、展示与交流汇报字词。)读词语:巫婆娶媳妇为非作歹教诲乙提醒学生注意;“乙、娶、歹”都是第三声,要把声调读准。“诲”字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三声,而且,字形要与“悔”字进行区分。)理解词语:巫婆:旧社会以装神弄鬼、骗钱害人为职业的女人。为非作歹:做各种坏事。教诲:教训;教导。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