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2668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着眼“四个认清”提升“四种意识”努力促进园区新跨越2012年,全市开发园区按照推进“两个率先”、建设“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的总体要求,认真谋划园区发展路径,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奋力争先跨越,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1899.9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940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3.6亿元,自营出口70.3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4.87亿美元。一、全市开发园区建设取得的绩效一是招商引资富有成效,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园区紧扣“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530”招商行动计划,聚焦长三角、港澳台、欧美等重点区域,强势开展了“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

2、经贸旅游节”、“2012名城扬州携手世界名企联谊会”等系列推介活动。普洛斯-传化中心、特种船舶基地、惠普研发中心等一批质态好、体量大、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总部经济先后在园区落户。全年共签约重大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725.51亿元;新开工重大项目26个,计划投资285.28亿元;新竣工重大项目11个,实际投资203亿元;新投产重大项目19个,实际投资297.92亿元。二是载体功能日趋完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全市开发园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功能创新、环境创新,着力推进开发园区“9+1”创新载体和科技平台的打造。2012年,全市开发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13.3亿元,新增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0

3、1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8个,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342项。 三是争先进位成效明显,园区升格取得新突破。与2010年相比,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都开发区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排名中均前移了1个位次;化工园区在省级排名中前移了11位;邗江、高邮、宝应、仪征经济开发区首次跨入第一方阵,其中邗江、高邮开发区首次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前15强。广陵产业园成功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扬州出口加工区申报国家级综保区工作正有序推进。邗江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正提请省相关部门会审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材料。江都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已报至国务院待批。四是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转型

4、发展步伐加快。2012年,全市开发园区积极开展“省级创新型开发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工业园、特色产业园、知识产权示范园建设。目前,所有省级以上园区均完成了“省级创新型开发区”的申报工作;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维扬经济开发区分别获批国家和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邗江、广陵、江都、高邮、宝应等5家园区正在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邗江、江都、化工园区等4家单位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二、充分认清开发园区发展的重要性和任务的紧迫性开发园区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主阵地,促进产业、品牌、人才集聚的主平台。要站在更高

5、的高度来理解开发园区肩负的重要使命。一是充分认清园区所处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市开发园区现已形成了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8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市级工业园为主体的开发开放格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开发区千方百计缓解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压力,奋力拼搏,为全市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开发园区以不足全市7%的辖区面积,创造了全市81.6%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5%的实际到帐外资、86.1%的自营出口,为提升全市综合实力、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等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践证明,园区强,则城市强、区域强。市委、市政府对

6、开发园区发展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到各个园区进行实地调研;相继出台了促进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提升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的意见、扬州出口加工区“飞地经济”管理办法、关于促进全市省级开发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并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奖励先进开发园区。作为战斗在经济一线的开发园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主动作为,倍加努力,才能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二是充分认清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世界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欧债危机深化蔓延,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仍然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导致外需不足,对我市出口形成挑战

7、。与此同时,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动向,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创新正在孕育和兴起,有利于我市承接跨国产业转移。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尽管2012年出口增长相对低迷,投资拉动动力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转型压力加大,但从近期公布的数据看,经济触底回稳迹象有所加强。去年10月份我国出口增速提高至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至14.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至20.7%,三大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房地产投资逐渐企稳、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平稳有升,说明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依然要靠投资拉动。总体上看,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

8、新,着力实现园区由形态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园区的发展环境更好、创新能力更强、经济结构更优、产业层次更高、产城融合更快。三是充分认清周边发展态势,进一步提升竞争意识。近年来,我市开发园区整体发展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周边兄弟城市园区的发展态势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点定位、争创一流园区的观念淡化。二是园区互利、合作共建的意识落后。三是赶超发展、自我加压的勇气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充分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发展意识。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园区总量占比、经济贡献还相对偏少;二是各开发园区优势互补、特

9、色发展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主导产业发展还不够鲜明;三是支撑园区经济发展的旗舰型、龙头型重大项目还有待突破;四是投入产出比较低,土地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破解上述难题并无现成路径,唯有真抓实干,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出路。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在全面提升中实现新跨越开发园区是产业、人才、品牌、企业的集聚地,作为载体,是承接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抓住了开发区就抓住了发展的命脉。1、高起点定位,进一步放大园区主阵地作用。在发展规模上,要勇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挑重担。开发园区是发展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但目前来看,我们各个开发区贡献率不足,与苏南地区的园区相比,总量占比、经济贡献还较小,与苏北园区

10、快速追赶的速度相比,增长则较慢。我们开发园区的产出效益、对地区经济的支撑作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各开发园区要做到面积不是最大,经济总量、贡献份额要最大,要勇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挑重担,作贡献,要争当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用3年左右的时间,到“十二五”末,各开发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要达到占本地区的30%以上;除市开发区外,全市开发园区自营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要达到全市的60%以上。在发展重点上,要更加突出特色发展。要加快特色发展,各开发园区按照“一园一业”的原则和方向,根据现有产业基础,重点锁定1-2个重点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集中精力做大主业,在全市形成以市开发区为龙头,各开发区

11、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的新格局。化工园区要重点发展绿色化工产业,仪征开发区要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及其配套服务产业,邗江开发区要重点发展智能化装备产业,广陵开发区要重点发展液压传动产业,江都开发区要重点发展船舶物流与特钢产业,高邮开发区要重点发展光伏、电子和储能产业,宝应开发区要重点发展智能输变电装备产业,杭集工业园重点发展酒店日用品产业。2、高起点建设,进一步促进跨越发展。一是更加注重招商引资。要大力度实施“530”行动计划。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以深入实施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530”招商行动计划为抓手,按照锁定地区、锁定产业、锁定国别、锁定项目的“四锁”要求,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带动作用强、产业集聚作用

12、大、财税贡献作用实的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新增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30项。要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好今年三场境外产业招商活动、境内三场“名城扬州携手世界名企”恳谈会,做好重点目标企业的跟踪推进。如化工园区要围绕石化产业,重点锁定韩国等地,推进环氧乙烷及其衍生产品、醋酸乙烯等精细化工项目;市开发区、高邮开发区要围绕半导体照明等战略型新兴产业,重点锁定韩国等地,推进晶硅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系统集成、LED研发和终端应用、外延片等项目等项目;邗江、江都开发区要围绕机械装备等基本产业,重点锁定荷兰、德国等地,推进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系统、

13、数控压力机等项目。要多渠道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重点实施“招商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全市招商人员对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导向、产业发展动态的认识和把握,提升综合招商技能。二是更加注重集聚发展。要加强产城融合。要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增强园区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打造商务、休闲、生活功能齐全,宜产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市开发区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区划,尽快规划建设清晰的居住、商务和行政中心。广陵开发区和杭集工业园地处未来扬州城市中心,产业引进要体现都市特色,要发展成为“都市工业”的代表。要落实“飞地经济”政策。当前市里已经制定了扬州出口加工区“飞地经济”管理办法,各地要认真落实该办法,

14、一方面是举全市之力共建出口加工区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各地共享出口加工区的成果。借鉴出口加工区的飞地政策,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全市范围包括各个园区项目落地“飞地”政策的运用。三是更加注重提档升级。要加强合作共建。各园区要加大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共建力度,借助对方资金、技术、品牌优势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合作互助。重点依托资源与产业特色,加强与境内外知名园区对接,积极探索跨国跨区联动发展。目前化工园区已经与韩国丽水产业园拟定全面合作协议,其他园区要借鉴化工园区的经验,重点加快扬州(江都)软件园与美国惠普软件关联企业、广陵信息产业基地与中关村开展联姻合作,引导高邮、宝应经济开发区主动承接上海、苏南

15、等地部分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嫁接。要推动园区升格。江都、仪征开发区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要争创综合保税区。要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各园区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深刻挖掘和发挥其内涵发展的特色,打造具有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园。到2015年,全市要再创成特色产业园4个以上。同时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独特优势,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如市开发区的特色是临江,要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江都具有机场优势,要规划建设空港产业园,大力发展空港经济。3、高起点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要创新发展思路,开展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以市场化为导向进行企业化的运作。在人、财、物上都可以向园区倾斜,但是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做到真正具有效益,二是要公开透明。二是引进创新资源。大力吸纳和引进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大规模引进、培育各类人才。大力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三是发挥金融创新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引进国外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民营资本建立各类创业创新风险基金。建立产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处理好效益和风险的关系,完善创新金融环境下的风险监控,积极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的作用,共同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