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2193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关心教师成长,关注教师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致全国广大教师慰问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广大教师过去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1984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

2、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从此老师们正式有了自己的节日。1985年9月10日至今,时间已过去30个年头。我国教育的发展翻天覆地,教师待遇有了巨大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级教师评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政策法规先后颁布,表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教师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关心教师成长,关注教师生活。多年来,江苏省也一直重视教育、关心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全面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素质,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沈健厅长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

3、的基础工作,坚持教师队伍优先发展,着力构筑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成长,是最有价值的收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大力弘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贡献。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本刊推出独家策划“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一位刚好从教30年的校长、一位支教继而留任的女教师、一位“想做一辈子的好老师”的老教师分别讲述了他们的教育故事。在他

4、们的人生历程中,我们看到的,正是作为师者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是他们充实而丰满的人生。正如严华银先生所说,教育是“人世间最优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祝福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安康!【讲述】 潘文彬,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委,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了“灵动而实在”的教学风格。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专著走在语文路上潘文彬讲语文守护儿童的天性潘文彬讲作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潘文彬教学主张与实践智慧。追寻前方的地平线当一名人

5、民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初中毕业时,我报考了师范。经过晓庄师范的三年学习,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美好憧憬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让我感到荣幸和自豪的是,工作的第一个年头的9月10日,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因而,我对教师节有着别样的情愫。一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对于我这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这可谓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节日。记得那天早晨,我一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绽开笑脸,大声喊着:“老师,教师节快乐!”同学们那饱含童心的祝福好似一股涓涓溪流,从我的耳畔流入我的心间,涌遍我的全身,让我体悟到了一种初为人师的幸福。那灿烂的微笑,那真情的祝福就是同学们献给我的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

6、直至今日,那种情景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上午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校长来听我的课了。 那堂课,我上的是四年级的珍贵的教科书这一课。课堂上,我的教学完全是按照教案亦步亦趋地走下来的,课堂气氛极其沉闷,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我感觉整节课上得相当吃力。这堂课的时间,我也觉得特别漫长。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一种疲惫之感顿时弥散我的全身。心想,校长肯定要训斥我了。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校长非但没有指责我,反而表扬了我,说我语文功底扎实,对教材的把握很准确,分析得也很深刻,将来一定是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校长也语重心长地指出:“小潘啊,这节课,你太拘泥于教案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关注

7、不够。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这不奇怪,每位新教师都会遇上这些问题。你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相信你的课一定会上得更好的。”校长的话语鼓舞了我,指引了我语文教学的方向,也坚定了我当好语文教师的信心。今天想来,校长选择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来听我的课,是有着一种特别的意味和特别的期待的。这或许就是校长为年轻教师精心准备的一份最特殊的礼物吧。二1994年9月10日,这是我工作的第10个年头里的第10个教师节。这个教师节,我获得了首批“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这是经过层层选拔、考核,“考”出来的一种荣誉。这个荣誉的获得,使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就是一种探索实践,一种改进优化的过程。记

8、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几年,尽管我对语文教学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然而,我的课堂教学总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让我苦恼不已。我问学生为何对我的语文课兴趣不浓。学生说:“你上课总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鲜感。” 学生率真的话语让我感到汗颜,同时也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就下定决心,有意识地去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我在图书馆里读到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作为手法的艺术这篇文章。什克洛夫斯基在文中提出了一种叫“陌生化”的理论。所谓“陌生化”,就是指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从身边推陈出新,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使丧失了感觉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陌生化”手法是以一种新颖的、独

9、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发现。“陌生化”理论,让我眼睛为之一亮。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在市区专家的指导下,我尝试着把“陌生化”理论,引进我的语文课堂,让我的语文课能够产生一种“陌生化”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寻求教学的“陌生化”,我的学生愈来愈喜爱我的语文课了;因为寻求教学的“陌生化”,我的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因为寻求教学的“陌生化”,我感悟到了教学语文的真谛备课要更加深入目光要更加敏

10、锐,思路要更加灵活,语言要更加鲜活,设计要更加新颖;因为寻求教学的“陌生化”,我感受到了做一个语文教师的幸福。 是的,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有一种自我反思的习惯,也需要有一种自我解剖的勇气,更需要有一种探索的智慧和实践的定力。三 2002年9月10日,这是我任教第18个年头里的第18个教师节。这个教师节,我获得了第8批“江苏省特级教师”的殊荣。提起这次特级教师的评审,真的让我感动不已。 2001年下半年,我脱产在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为期3个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然而,就在此期间,江苏省第8批特级教师开始申报。 一日午后,校长打来电话动员我申报特级教师。这让我颇感意外和为难。我觉得自己比较年轻

11、,在教学上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自己离特级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就想放弃这次申报的机会。校长知道我的心思后,就在电话那一端耐心地开导我:“你申报特级教师,不只是你个人的事情,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年轻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塑造自己,提升自己。你要有梦想,还是尝试着报报看吧。”校长的这番话语,触动了我。这样,我就抱着尝试的心态申报了。 当时,我在长春,无法回南京整理自己的申报材料。邢跃武、祝瑞松、刘荃三位青年教师得知了这个讯息之后,就主动给我打电话,要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并说我的成功,也是他们的成功,申报材料由他们来帮我整理,保证让我满意。 2001年12月初,评审组的专家要

12、来学校听我的课、开座谈会。时间紧急,而此时我又在东北,校长就又给我打来电话,让我乘坐飞机赶回南京,准备上课和有关备查材料。我对校长说:“乘飞机,代价太大了,我还是坐火车回来吧。”校长说:“火车太慢,飞机快。早点回来,准备得可以充分一点。”让我意外的是,评审组在进行民意调查时,老师们说起我的成长事迹,个个情浓意烈,如数家珍。有的老师竟然还在座间落下眼泪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申报我通过了,成为当时南京市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这一次次的意外,这一次次的感动,温暖着我的心房,荡涤着我的灵魂。是呀,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怎能离得开领导和同事的关爱和帮助啊!四2006年9月10日,这是我工作以来的

13、第22个教师节。这个教师节前的9月6日,中国教师报在头版以一个好汉三个帮,团队的力量有多大?为题报道了我和我的团队的成长故事。这是该报在教师节期间,首次向全国隆重推出的一个优秀教师团队。这也是我们继2004年5月被江苏教育作为“典型”推介(南湖一小的语文教学“M4”)之后,又一次被媒体深度报道。因而,这个教师节对于我来说,便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和特别的意义。提起团队建设,我是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更是一个其中的受益者。 早在1993年,我们学校先后来了三位年轻的男教师任教语文。这三位青年教师很有才情和悟性,对我也很尊敬,都亲切地叫我“老大哥”。他们在教学上遇到问题时常会来问我,我也总是竭尽全力地帮助

14、他们解决,久而久之,我们四个人就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于是,“M4”语文教学团队就这样在一种极其自然的状态下产生了。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是我们四个人的共同追寻。我作为老大哥总喜欢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磨课”。我们四个人当中,不管谁要上公开课,集体“磨课”是每一次公开教学前的必修课。上课者选定教学内容之后,我们总会坐下来研读教材,探寻教学的最佳路径。一个思路不行,再换一个思路。接着上课者再将这些意见吸收进去,第二天进行试教,然后继续提出意见。如此反复琢磨,仔细推敲,直到把课上得大家都满意为止。一个人上课,其余三个人比上课者更忙碌,更辛苦。课上好了,大家都很开心。这或许在别人看来,不就是上一堂课嘛,犯

15、得着这样吗?然而,我们却认为,上课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容不得一丝轻视与怠慢,一堂堂好课就应该这样来磨。一次次的磨课,让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甜头。磨课,让我们拥有了研读文本的智慧;磨课,让我们积累了课堂教学的经验;磨课,还让我们酿造出了团队的精神。我们四个人成功合作的故事,在南京乃至江苏的教育界被传为佳话,不少学校也在学习、效仿。俗话说,一树难成林,一花难成春。凝聚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合作方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团队精神应该是当下教师必备的一种素养。五2010年9月10日,第26个教师节。这个教师节,我的徒弟刘荃被评为第11批“江苏省特级教师”。看到一个个

16、年轻教师成长起来,我倍感自豪和欣慰。2013年9月10日,第29个教师节。这个教师节,我作为刚刚履新的校长,为全校老师精心策划了一个简朴而特别的教师节庆祝仪式。任教近30年,即将迎来第30个教师节,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和最好的财富。回顾过去30年的教育历程,我愈发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节对于我来说,是有着诸多特殊意蕴的。它就像是一个个里程碑,记录下我教育之路上探索的足迹;它也像是前方的那道地平线,引领着我上下求索,奋力前行,去追寻自己的教育梦想。链接一:教师节故事传承因为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我立志并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是我同学转赠我的一封信,是我们毕业时由她保存的语文老师给我们的最后一封信,也是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他在信中告诉我们,“世界给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