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浙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历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943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浙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浙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浙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浙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浙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浙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浙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历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浙师大附中 陈小伟 1396744952412“与词相比,它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符合这一特点的我国古代文学体裁是A汉赋 B楚辞 C散曲 D诗经 13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有“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循天下之公”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A B C D 14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依据以上条

2、约的条文,你判断应属于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5某一近代中国的名著在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中,最早使用了很多新名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些材料来自于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161902年6月大公报曾经登载了这样一则征婚启示:“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

3、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对以上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近代报刊的创办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B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新妇女观逐渐被人们接受 C时人都认识到应废除缠足、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 D该报刊的发行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17下列有关右图战争形势分析正确的是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C基本上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18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下列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

4、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A B C D19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个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孤立与隔绝的状态,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影响深远。就社会生活领域而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餐桌上:东南亚的胡椒、肉桂等廉价香料进入欧洲寻常人家B物种上:马铃薯、番茄、玉米等超出美洲范围传到亚洲C人种上:美洲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 D穿着上:中国丝绸、印度棉制品从此在地中海区域大量转运销售20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

5、前5000年。”从今天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B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联系C科学革命导致了一系列新发明的出现 D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1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是美国中央政府权力构建的基本原则。下列有关美国“三权”在实践中的运作,表述正确的是A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由直接选举产生 B总统对国会负责,国会对立法有否决权C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D最高法院大法官拥有最高司法权,由国会任命2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的疆域经历了多次变迁,请依次排列德国的疆域图 A B C D23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6、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38(26分)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经历之坎坷、过程之曲折,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起步于19世纪中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曾经历过封建阶级“器物变革”的探索,又经历过资产阶级“制度变革”的探

7、索,最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走上了成功之路。材料二: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不断地吸取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先后走过“日本式”的道路、“美国式”的道路和“俄国式”的道路,但均告失败。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自己的路”,才取得了成功。材料三:有日本学者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同时严重依赖购买外国专利和外国技术,而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将难以为继。因此,随着中国越来越依赖外贸和外国技术及机械设备,发达国家也就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目前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

8、,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继续引进日本的技术,这样一来就受制于日本,为自己套上了枷锁。因此,“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摘自路爱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一些评价与看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19世纪中期“器物变革”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2)请列举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走自己的路”取得辉煌胜利的范例各一项(4分),并概括这一历程给人们的宝贵启示。(2分)(3)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是“中国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6分)(4)材料

9、三中,日本学者指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他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4分)39(26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

10、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 中华文明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在1 6世纪后,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交往,做出了贡献。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古老的文明受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

11、手段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了解中国的主要来源。(2分)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和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这种不同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欧洲文明产生了怎样的新变化?(6分)这些变化对中西文明的交往产

12、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12C。材料反映的是散曲的特点。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楚辞的句式较为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问题。13D。是顾炎武的“众治”的主张;是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是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共同的主张。由此,正确,选D。14C。依据材料,以上条约的条文反映的是辛丑条约中“严禁中国人

13、民参加反帝活动”等相关的内容,因此,选C。15A。海国图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的,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材料中的新名词,最早应该是出现在海国图志一书中。16C。材料中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A、B、D选项在材料中均有反映,C选项“时人都认识到应废除缠足、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说法绝对,因此,C错误。17A。右图战争形势所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因此,A项正确。18B。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方针;是邓小平1983年提出的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文革期间的教育方针;是“一五”计划期间为工业化服务的教育方针,因此,选B。19D。中国丝绸、印度棉制品在新航路开辟

14、前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在地中海区域大量转运销售,因此D项错误。20C。从关键词“过去200年中”、“物质文化”中判断应该是19世纪以来的物质文化的变化,由此排除A、B、D,正确答案选C。21C。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有间接选举产生,A项错误;总统对宪法负责,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B项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D项错误;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因此C正确。22A。德国和奥匈帝国同时存在,应该是一战前或期间的地图;奥匈帝国已经瓦解,应该是一战后的地图;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应该是1939年3月以后;应该是二战后的地图,因此,正确答案选A。23D。马歇尔计划对戏西欧经济复苏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西欧的联合,共同抵抗苏联;因此说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剧了欧洲的分裂,加剧了西欧和东欧的对抗,因此说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因此,正确选项是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