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植物景观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045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中的植物景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词中的植物景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词中的植物景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词中的植物景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词中的植物景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中的植物景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中的植物景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植物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文化在对历史的记录、文化承传以及丰富人们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地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本文通过对传统植物文化的探讨,使传统植物文化更好传承运用到现代园林景现中。 关键词:古典园林 植物文化 多样性 传承运用 一、引言 我国从园林的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成熟与完善的过程中,文化是影响园林景观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受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已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通过多种植物配置形式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

2、上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担负着文化符号的角色以及传递设计者所寄寓的思想和愿望。园林、植物、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刻的文化内涵、意境深邃的园林布局和植物配置是我国著称于世的园林特色之一。了解人类的文化以及人类文化赋与园林景观的涵义,对于现代园林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与植物文化 11文化的概念 在西方语言中,“文化”源于拉丁语“Cultufa”。在英语中,“Cuhura”演化为“Culture”,其意义不仅表示物质生产的栽种、种植,还引申到精神领域的心灵、知识、情操、风尚、性情的陶冶等多重含义在内的具有广泛意义和用途的词语悼-。在辞海中,“文化”从广义上讲,指人类社会历史实

3、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而占,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12植物文化 植物在园林中除了具有观赏功能和构景功能外,还具有文化功能。从文化角度理解植物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及其在植物配置中的文化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读懂园林,理解园林。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植物文化的定义尚无统一观点,但有相通之处,他们认为:(1)植物文化不是先天具有的,是人们在驯化、栽培和利用植物的漫长历史实践中所获得的;(2)植物文化具有社会属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创造的,并被人们所共享、传播和继承,在一定社会群体内得到认同;(3)植物文化的功能在于人们的需要,或是物质需要,或是精神需求,或二

4、者兼有;(4)植物文化不是简单的现象堆砌,而是与其它相关文化,如园艺、农业、艺术、宗教、哲学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结构。在漫长的植物利用历史过程中,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趋紧密,加之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衍生出了与植物相关的文化体系,包括物质层面,即与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等相关联的文化,同时包括精神层面,即透过植物这一载体,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3、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与植物文化 3.1植物配置形式:规律性和多元化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植是园林设计,景观营造的主旋律。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它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

5、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构图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形式规律性比较强,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门前植物多对植,乔木种植多三个一组,其中两大一小。 园林植物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妍但都以树木为主调,因为翳然林木最能让人想到大自然丰富繁茂的景观。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以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6、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3.2植物配置风格和特色 由于造园时,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因地域差异,从而导致它风格上的差异。也造成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私家园林追求的是朴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创作

7、出“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艺术,依仗于植物的配置。总之,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获天然真趣的审美观及师法自然,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在今天自然可以理解。4、 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植物文化对园林意境的产生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文化对研究园林文化是一种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其植物设计具有个性与特色,人们建造园林本身就是创造文化,从文化角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条理解园林艺术的新途径,可以大大加深对园林艺术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园林魅力和园林艺术的继承。园林文化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创造,即创造景观和创造生活,缺乏生活园林艺术会趋于空洞化,并指出探索现代文

8、明生活方式,应该借鉴传统的智慧和精神。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始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常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

9、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时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和“远香益清”(远香堂)等则是借桂花、梅花、荷花等的香气而名闻天下。5、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在现代设计中的沿用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声色俱佳。如苏州拙政园中部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匾额上云:“山花野鸟之间”,俯瞰林木葱郁,浓荫蔽日,灌木花草丛生

10、其问,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有文征明撰书对联:“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极其有力地渲染烘托出这一意境;再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溢清、冷香亭等景观,则是以植物的香味借景抒情、表情达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值得延续和继承。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应当为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景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而植物文化最终所呈现出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 六、结束语 无论在古城还是新城,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一样,植物文化经过了时代变迁的历程,过去它仅反映人们对植物的了解和交流的渴望,而现在更多地反映人们对植物应用发展方向的不懈探索及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把握和延续。参考文献:1邴文俊,中国文人思想与文人园林植物造景J,广东园林,2009,31(1):14-162余江玲,陈月华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3368刘可雕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6):6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