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在诵读中飞扬-马如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698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真情在诵读中飞扬-马如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真情在诵读中飞扬-马如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真情在诵读中飞扬-马如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真情在诵读中飞扬-马如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真情在诵读中飞扬玉门市花海学区 马如会在听课中我发现部分教师存在轻视文本的现象:或浮光掠影,概述内容,不作深入点拨;或快速跳读,长文短读,无暇把握整体;或借助多媒体视觉形象,演示内容,代替文本阅读;或急于迁移拓展,不顾学生对内容的了解,形式大于内容,如此等等。其实语文学习就是尽心尽力引领学生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就是和语言文字亲近、亲密,而不是把他冷落一旁,凭空讨论所谓问题,言不及义,一节课下来,学生心中茫茫然。作为语文课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与文本接触,让学生肯在“读”字上下工夫。诵读是领悟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基本方式之一。诵读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抒情的过程,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是读不出感情来的。因此

2、,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诵读指导,让学生用心灵诵读,而不是单纯用嘴巴去读。指导学生训练学生诵读,大致有两点:一是言为心声,即口中读什么,内心也该思考什么,不能口诵心非;二是直抒胸臆,能将胸中酝酿的情感脱口而出,将自己所理解的文本用声音传达给别人。朗读时尤其要注意句内的停顿,句中的关键词和句末虚词,读出情感重音。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本内涵,体会文章的音乐美、情感美。音乐之美只能用抑扬多情的声音才能表现出来,课堂上可采用多形式的诵读和听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特有的韵律与美感。诵读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用这种方法直接把富有感染力的读书声传递给大家,同时借助表情和手势来调动学生情趣。听读主要是为了

3、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灵感,可采用播放录音或者师生个别诵读,其他同学聆听的方式进行。为了烘托阅读气氛,再辅以教师精当的指导和学生头头是道的自评,就会使学生诵读得非常投入,甚至出现抢读的热情。只有这样让学生目接口诵,才能使学生逐渐进入审美境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受到熏陶,并且触类旁通,掌握朗读方法。重视文本教学,要在领悟语言上下工夫,离开语言,再好的内容也不复存在。既然让学生读懂文本,就应该让学生解读文本的语言,而不是靠教师的解说。比如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为何一去不复返呢?”在对比中让人感受

4、“逝者如斯夫”的无奈,要读得沉重、缓慢而略显哀伤。用语言文字进行美的造型,形成艺术形象,构成一定的意境,从作者的心灵深处以及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岁月的匆匆,感悟珍惜时光乃至珍惜生命的主旨。这样,通过丰富的文字解读,使学生披文得意,由文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相触的审美境界,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立足文本的诵读既能走进文本的深处,又能走进每个学生,让平日不习惯于诵读的学生也有朗读的机会,从而把所有学生引领到阅读文本中去体会、感悟、享受、而不是把学生带到教案和教参那里去。正如观景,如果只看到导游图或导游,没有看到风景,那只能是徒劳往返。只有完全真实状态下的文本解读,才能为课堂注入一池春水,课堂教学也会因朗读而灵动多姿,情趣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