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作民教授讲课提纲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455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作民教授讲课提纲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梁作民教授讲课提纲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梁作民教授讲课提纲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作民教授讲课提纲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作民教授讲课提纲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天地立心 道可道非常道为生民立命 名可名非常名为往圣继绝学 无名万物之母为万世开太平 有名万物之始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省委党校哲学部 梁作民教授 主讲)在当今社会现代化如火如荼全球化汹涌澎湃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有必要掌握哲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一、导论与解题1、“哲学”恩格斯认为,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头脑之外的具体事物是特殊而有限的,但头脑之内的观念却表示普遍而无限,这就意味着人与世界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个矛盾。2、“思维”哲学对于个人来说,最突出的价值就是“怎样思考面前的世界”,而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一

2、是其“反思性”,就是对思考本身进行思考,二是“无限性”,就是超越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制约。3、“人生”人生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死亡,人都是要死的,生命的有限性带来了其意义与价值的争论,怎样超越这种有限而获得永恒的人生意义呢?4、“境界”境界不同与世界,后者是客体的,是“自在世界”,前者是主体的,是“自为世界”,也就是处于主体认知范围以内的、被主体赋予了意义与价值的世界。 总起来说,我们应该运用哲学方法来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从而使得自己的境界得以提升,让我们的人生达到相对的完满。二、哲学思维的四种向度日常思维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并逐渐习惯化,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有意识的主动的培

3、养与训练。1、思维“长度”:超越时间日常思维更关注的是“现在”、“目前”、“当下”,而哲学思维则要拉长思考的时间段,把“今天”与“昨天”、“明天”甚至“后天”联系起来思考。因为世界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所以真理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个过程,运用有长度的思考才能把握现实的世界。2、思维“广度”:超越空间日常思维更关注的是“这个”、“那个”,是孤立的个别事物,而哲学思维则需要拓展思考的空间,把表面各不相同各不相联的事物,当作整体和全局放在一起来思考。因为世界不是单个事物的堆积,而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所以真理不是某个侧面,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大全”。3、思维“深度”:超越常识 日常思维更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哲

4、学思维则要求透过现象抓住其背后的本质,所谓本质就是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共性,掌握了共性才能把杂乱无章的事物串联起来,从而使得认识得以超越常识而达到更高的层次。4、思维“强度”:超越感觉日常思维强调感觉和经验,往往用想象粘合事实,忽略了理性和逻辑,这种特点在孔孟老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中更为突出。哲学思维则强调冷静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从系统的推论中得出最终的可靠的结论。三、人生诸种境界 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境界,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境界。因为境界的差异是由两种因素引发的,一是生存其中的客观世界的差异,二是主体对客观世界认知上的差异。1、人生境界的分类人们习惯把各种境界分

5、成高低不同的层次,但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分类的背后存在着标准问题,不同的标准所分出的类别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相同。现实生活中,对于人生境界的分类标准难以达成统一。冯友兰先生的分类较有影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以下我们重点探讨中西著名哲学家从哲学思维高度所理解的“人生境界”。2、儒家“内圣外王” 孔孟创始的儒家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他们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伦理和政治两件,因而提出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圣外王”。大学是礼记书中的一篇,宋代新儒家特别推崇而列为“四书”之一。大学开篇提出“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着论述达到三纲的具体步骤即“八目”:格

6、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儒家的“大人之学”,是传统社会无数精英为之奋斗终身的“内圣外王”之道。 3、道家“得道逍遥” 老庄创始的道家同样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影响很大的主流派别之一,他们不象儒家那样重视“修齐治平”,而认为人生最有价值的是认清世界的本质(道),从而获得个性的自由(逍遥)。 庄子大约与孟子同时,因爱好自由而死活不愿意当官,写了几十篇美妙绝伦的文章。为了达到“逍遥游”,庄子首先从事物的相对性取消其差异,又从“道”的无限性把万物“通为一”,大小、生死、美丑、寿夭、是非其间的区分都失去了意义。于是得道的“真人”无已无功无名,能够上与“天地精神往来”(出世),下与

7、凡夫俗子相处(游世),“其寝不梦,其觉无忧”。4、佛家“无念无相” 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古印度,后分裂为不同派别朝南北两方传播。北传佛教于东汉初抵达中原地区,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发展,至隋唐形成诸多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门派: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等。其中本土化较为彻底并对后来中国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就是禅宗。禅宗对传统佛学作出重大改革,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就是人性,关键在“迷”还是“悟”:悟则众生是佛,迷则佛是众生。但佛性并非实体而是“空”,所以人生修佛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念无相无住”。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并不脱离世俗生活,“运水搬柴无非妙道”,用内心的安宁喜悦取代了外界的凄风苦雨,从而把

8、天国搬到了人间。5、尼采的“超人”十九世纪后期的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上帝已经死了,没有谁再来教导我们人生应该怎样怎样,所以我们必须对以往的价值进行重新估计,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并且超越别人,最终达到“超人”的境界。因为人与人之间天然是不平等的,提倡平等就是扼杀强者。而达到“超人”境界的主体特征就是具有“强力意志”。6、萨特的“绝对自由”二十世纪中期的法国哲学家萨特是一位存在主义者,他认为自在的客观世界是无规律而不可把握不可预测的,所以会感觉“很荒谬”;但是自为的主体世界则是绝对自由的,因为对于人来说,“存在先于本质”,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达到了自

9、由的境界,能够自我选择、自我创造,同时承担起自我的责任。四、总结与展望 全球化与多元化正在全面冲击着中国社会,我们在探讨人生境界问题的时候,必须跳出狭隘的传统束缚,从更宽广的哲学视野进行一番新思考。 马克思主义从整体来理解“人”,更看重人的社会性,因而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全人类的解放,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才能实现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内容欢迎各位批评,谢谢大家!推荐阅读书目: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梁良良:人类重要哲学命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讲教师简介:梁作民,笔名梁良良,1981年底毕业于安徽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著有走进思维的新区、人类重要哲学命题等。主讲“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等,近年应邀在全国近三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百家单位进行过上千场次的演讲和培训,其中有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北大清华复旦南大、世界五百强企业等。曾获得全国第七届青年读物奖、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片奖、江苏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奖等,2012年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师资库”。博客:梁良良脑力操, 微博:梁良良创新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