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445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高等教育学论文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与性别教育调查 李茂(中山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人类精神层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性别教育作为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发达国家始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领域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以及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使得性别教育在我国高校拥有了自己的文化阵地。本文以本地区5 所高校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学生为对象,开展高校大学生性别认知和性别教育的调查,从而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性别观念。 一调查研究基本概况 调查目的 调查大学生对国内关注程度较高的性别事件的认知程度以及对

2、自身性别的满意程度、性别观念,深入探讨各高校性别教育的开展情况以及大学生在此方面的需求,了解大学生在性别认知上的个体化差异,并借此反映本地区各高校对于我国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法,由本次调查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后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从本地区5 所高校中随机选取200 名大学生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向200 名大学生分别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此次共回收问卷198 份,回收率为99%,其中包括女大学生104 名,占52.5%,男大学生94名,占47.5%。根据其年级层次,大一学生83 名,占41.9%,大二学生89 名,占44.9%,大三学

3、生18 名,占9.1%,大四学生8名,占4.1%。根据其学科情况,文科学生89 名,占44.9%,理工科学生109 名,占55.1%。所有问卷调查资料经核实后统一汇总编码,将数据录入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自身性别的满意程度 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满意程度较高,非常满意的比例为41.9%,比较满意的比例为44.9%,不满意的人数占4.1%,非常不满意人数占1%。对比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性别满意程度差异,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男大学生中,非常满意的人数占总体人数的比例达到61.7%,比较满意的比例为35.1%,无不满意人数。而在女大

4、学生中,非常满意的人数比例为24%,比较满意人数占53.8%,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7.7%和1.9%。男大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满意程度更高。 性别观念 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调查共分为性别歧视、性别平等、传统性别观念、婚姻家庭观念四个维度。(1)性别歧视:经调查,9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普遍存在性别歧视,且男女之间的看法没有显著的差异。(2)性别平等: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男女平等,不同性别个体所受的社会待遇不存在差异。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有了一定进步,但仍未完全实现”的大学生占总体的82.8%,认为“不可能实现完全男女平等”的比例占11.6%。(3)传统性

5、别观念:虽然社会发展快速,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类似于“男性在就业方面更占优势”“男性受教育程度应该高于女性”等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在本次调查中,对前一种观念表示赞同的大学生人数在总人数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达到了88.9%。而对于后一种观念,则大部分持否定的态度。这说明,大学生对于传统性别观念的认识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尚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性别观。(4)婚姻家庭观念:“女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观念的产生由来已久,在这种传统的观念中,女性的角色主要在于婚姻家庭。经过调查,64.6%的大学生对上述观点表示否定,剩余35.4%的大学生持赞同或不明确的态度。在104 名女大学生中,对上述表示坚

6、决否定的有67 名,占64.4%,但是赞同的比例也达到了20.2%。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中解脱,并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婚姻家庭观念维度的调查,男女大学生之间结果无显著差异,这也说明了大学生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新时代的代表,其思想更加具有先进性、现代性。 大学生对国内关注程度较高的性别事件的认知 近年来,女生“中性化”、男生“女性化”的现象越来越多,国内两性气质多元化日益明显,舆论方面赞赏与批评之间的争议之声越来越大。为此,我们针对男性“娘娘腔”现象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其对异性特质较高的男性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66

7、.7%的大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并尊重男性“娘娘腔”,且男女大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不明显。大学生受教育层次较高,在思想上更加开放、民主,接受事物的能力更强,所以对于异性特质明显的个体的理解和包容程度更高。30.8%的大学生无法接受男性“娘娘腔”,且男女之间结果相似。这一部分大学生可能受“男性阳刚、女性阴柔”的传统观念影响深刻,其审美观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所以对异于常态的现象的接受程度不高。 剩余2.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就是这一类人。实际上,异性特质较高的群体确实存在,但是其对于自身这种特质的态度是根据周围人群对他们的态度而定的。如果这类群体面对的是包容与和善,那么他们则更容易正视自身的这种特质。 高校

8、开展性别教育的现状 性别平等观念早已经写进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之中,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提出将性别平等原则充分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并且为实现上述目标还提出了增加社会性别专家、加大对教育者性别理论的培训、在师资计划中增加性别平等内容等一系列策略措施。内地也有部分高校在近几年充分贯彻了纲要中所提出的实施策略,积极开设性别教育课程,使得性别平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进取得了很大进步。 三对性别教育的总结与思考 大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满意程度较高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自身性别的认知上,整体的满意程度较高,并且男大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女大学生。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男大学生在职业角色和性别角色上体现出了

9、高度的一致,所以其建立自信的过程更加简单快速,也更容易确立较大的发展目标。而女大学生在性别角色和职业角色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容易产生困惑,并由此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阻力。所以从这方面考虑,女大学生通常对自身的性别满意度低于男大学生。 传统与现代观念在性别观念中的体现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性别平等观念虽然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但是完全实现仍有一定距离,性别歧视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并且,从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来看,“男性更加占据优势”的传统观念仍在人们的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对于“男性学习能力比女性强”“男性应接受更多的教育”等观念,绝大多数大学生持否定态度。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性别

10、观念体现出了现代与传统相交织的特点,大学生在此方面具备前瞻性,更倾向于性别平等、两性自由发展。 构筑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成为大势所趋 不同特质的个体实现自由发展,不受歧视和排斥,前提在于构筑一个以性别平等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并且需要相关制度和政策作为支撑力量。 本次调查中,女大学生对自身性别的不满意程度远高于男大学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女大学生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制度的不公存在一定的反抗心理。而男大学生在长久以来形成的男性强势的传统性别观念基础上,仍然有3.2%的群体对自身性别态度不明确,实际上这也反映了男性在传统性别观念的施压下所产生的轻微抵触。因此,构筑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是大势所趋。并

11、且在制定相关制度、政策时,需站在社会性别的角度,充分考虑两性个体的全面发展,使最终制度的形成能最大限度体现平等、公正的原则和理念。使两性个体能够享受平等的地位,按照自身的特质自由发展。 高校急需完善性别教育课程 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大学生都对性别教育课程表示出了高度的兴趣,此类课程的开设具有必要性,但是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相对缺乏,因此推进性别平等、完善性别教育是关键。性别教育是不同个体生成性别观念、产生性别行为的社会化过程,对个体性别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社会环境可能导致其形成传统的性别观念,也有可能受到现代化的性别文化的洗礼,因此对于性别的认知,无论是两性之间还是性别内部

12、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观念和现代的观念始终处于同一空间。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形成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其深刻。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想已经逐渐淡化,但若要真正实现性别平等,仍然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促进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基于此,开展大学生性别认知和性别教育调查就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春花,牛天秀.性别教育视域下的女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规律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贺洁.网络时代的女大学生性别教育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 3王蕾蕾.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1). 4于康平.教育过程公平的性别维度J.教育学术月刊,2010(8). 5武洁.性别教育,别“缺位”也别“越位”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