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229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有限公司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1)单位名称:*食品有限公司(2)法人代表:骆山(3)所有制形式:民营有限责任公司(4)单位概况*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阜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期标准厂房17号,是一家以生产蔬菜水果罐头为主的食品加工出口经营民营企业。公司2004年6月登记注册,当年获企业进出口自营权,国家出口卫生注册号3400/01028。该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蔬果类罐头生产线8条和配套齐全的生产经营管理设施,年生产能力20000吨。产品从原料基地种植开始到终极客户建有较为

2、完备的质量可追溯体系。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及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企业2005年8月通过ISO-9001:2000、HACCP质量体系认证。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目前该公司总资产已达上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实现利税687万元。主要产品有三大系列:(1)食用菌罐头系列:包括双孢菇、白灵芝菇、鸡腿菇、草菇、杏孢菇、金针菇等;(2)蔬菜罐头系列:芦笋、青刀豆、甜玉米、青豆、云豆、番茄沙拉、五彩辣椒、胡萝卜、土豆、红薯、什锦蔬菜等;(3)水果罐头系列:糖水黄桃、梨、杏、苹果、草莓等。主要产品规格品种近百个,多个产品获美国FDA、欧盟IFS和加拿大

3、官方认证。公司自成立以来产销两旺,客户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各种规格双孢菇产品和芦笋产品,国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出口创汇连年增长。产品远销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大洋洲、南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通过严格的管理,出色的经营使企业的经营信誉和社会形象很快得到提升:2007年被阜阳市连续授予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和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先进龙头企业”; 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农委授予蔬菜产业化“十强龙头企业(加工型)”;总经理骆山被阜阳市政府评为“百杰优秀企业家”;企业被安徽农业大学选定为教学实践基地。公司积极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采用“龙头企

4、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狠抓食用菌基地建设。目前该公司已相继在颍泉区的台庄和临泉县谭棚等地发展食用菌基地5000余亩,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致富,为阜阳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出口创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研究院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A、国务院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B、国务院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C、国家发改委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安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E、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F、 “十一五”资源

5、综合利用指导意见G、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0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2692号)H、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深度要求I、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J、项目建议书及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5、项目的由来及立项批复本项目系阜阳市规划实施的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并且是“颍泉区古西湖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由阜阳市发改委立项批复,概算总投资5870万元,规划为以农作物秸秆、棉籽壳、牲畜粪便等作为原料,开展无公害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并进行食用菌罐头及脱水干品菇加工,菌渣作为有机肥利用于项目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本项目建设内

6、容包括: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1000亩,建九架八层水泥龙骨标准菇棚1000个(菇床生产面积600000平方米,使用寿命七年)及与之相匹配的菌种场,通过新建加工厂扩大现有加工规模。建成后年可消耗秸秆30000吨,牛粪20000吨,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6、研究工作的范围根据项目批复,对项目建设背景、食用菌市场需求、工程技术方案、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论证,具体内容为:项目建设背景、食用菌市场分析、建设条件与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节能、劳动安全卫生、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实施进度、工程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社会效益

7、分析及研究结论和建议。二、项目概况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采用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及牛粪便进行食用菌种植,变废为宝,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进一步促进本地区食用菌产业化,最大化的发挥食用菌在资源配置、地域环境等方面上的优势,通过项目建设实现食用菌生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名牌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动地区农业产业化,扩大出口创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产节水和环境保护,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本项目食用菌生产的培养基是90%的麦秸、稻草、牛粪,8

8、%的土和2%的其他物质组合而成的,其中农作物秸秆和牛粪是典型的农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这些大分子物质不易被直接利用,故而绝大多数被焚烧或丢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污染了环境;而牛粪如得不到有效转化利用,势必造成所在区域的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成为当地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而食用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上述农业废弃物经过二次高温消毒发酵,又经过几个月的出菇期的酝酿,其中的有机质得以充分腐化,加上双孢菇的根系和大量菌丝都残留在培养基中,增加了培养基的有机质和肥力。等食用菌生长期结束后,培养基就变成了没有污染的优质有机肥(即菌渣肥),可作为绿色有机肥再作用到无公害蔬菜及粮

9、食生产,使废弃物得到“整体、高效、循环、再生”的利用,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同时,完成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本项目通过引进新品种巴西菇(姬松茸),利用生产季节的不同和双孢菇交替种植,使原来一年一季种植双孢菇变成一年两季,一季种植双孢菇、一季种植巴西菇,使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量成倍增长,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综合效益。3、拟建地点本项目拟建食用菌示范基地及配套菌种场选址阜阳市颍泉区中市办事处西湖社区,地处“颍泉区古西湖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区。加工厂选址安徽阜阳工业园区顶大路23号,为*食品有限公司新建加工基地。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食用菌生产基地:基地面积1000亩,建九架八层水泥龙

10、骨标准菇棚1000个(菇床生产面积600000平方米,使用寿命七年);菌种场:配套建设年产150万瓶(袋)的标准化菌种场;加工厂:占地28340平方米(合42.6亩),规划建筑面积23360平方米,形成年产食用菌罐头10000吨、脱水干品菇1000吨的深加工规模。(2)产品方案食用菌种植基地产品方案:年产各类食用菌共18500吨,其中:双孢菇9000吨(主要用于罐头加工出口)、巴西菇9500吨(其中9000吨用于脱水干品菇加工)。菌种生产方案:原种5万瓶,栽培种150万瓶(袋)。深加工产品方案:年产食用菌罐头10000吨,脱水干品菇1000吨。5、主要建设条件(1)场址及用地食用菌基地通过与协

11、会、农户合办。目前,通过与颍泉区泉颍双孢菇协会的协作,基地选址工作已确定,并已按照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在“颍泉区古西湖生态农业示范区”落实基地建设用地1000亩,基地建设方案基本确定。菌种场建于颍泉区泉颍双孢菇协会基地内,土地已有。加工厂建于安徽阜阳工业园区顶大路23号,*食品有限公司新建加工基地内,厂区占地28340平方米(合42.6亩),通过规划建设,可以满足本项目加工能力需要,目前已完成征地及部分厂房、办公用房建设。(2)可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阜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境内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光热资源充足,适合各类农作物和种植物生长。2007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26.23万公顷,其中:优质

12、高产小麦47.4万公顷,优质水稻4.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423.1万吨,油料油料总产量7.64万吨。按照水稻秸秆与籽料产量比为11、小麦秸秆与籽料产量比为1.21折算,全市每年的水稻秸秆产量约34.8万吨,小麦秸秆产量约321.6万吨。全市牛存栏量26.95万头,按每头牛年产干粪2000公斤折算,全市每年可用于食用菌栽培的牛粪便资源高达54万吨(折干)。项目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牛粪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潜力巨大,项目大有可为。(3)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颍泉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水、电、路、气、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全区通车总里程63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8公里,二级公路40

13、公里,三级公路144公里,四级公路434公里,等外路27公里,“村村通”公路72条(段)178公里,县乡道路晴雨畅通。水电等公用配套设施完善,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6、技术方案*公司有多年种植和加工食用菌生产经验,已掌握菌种运输、选育、储藏、复壮、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本项目采用国内现有先进成熟的食用菌栽培工艺、食用菌深加工工艺和生产节水工艺,采用机械化进行食用菌生产,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专业化生产水平。各种生物质原料的生物转化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本项目采取双孢菇和巴西菇交替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综合效益。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服务模式,

14、实现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标准培训指导和病虫害防治、产后产品收购加工包装以及上市流通等一条龙服务,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栽培、统一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确保生产出质量安全的无公害、绿色食用菌产品。7、项目投入资金情况本项目总投资5870.7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288.1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40.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42.18万元。资金来源:申请银行贷款1500万元、其余4370.78万全部自筹。拟采取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形式,共建基地,1000户农户共投资2000万,余2370.78万元由企业自筹。8、项目效益本项目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12847.14万元,年均利税总

15、额为1409.87万元,其中净利润1001.58万元,投资利税率为18.79%,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7.83%,投资回收期5.89年,贷款偿还期1.39年。本项目为典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利用农作物秸秆及牛粪便进行食用菌种植,年可转化秸秆30000吨,牛粪20000吨,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产业特点,符合我国农业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的发展方向。通过食用菌的生产、加工,能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并将其按照科学的配方组合起来,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作用,利用其中的碳、氮、有机酸、矿物质生产出集“美味、营

16、养、保健、绿色”于一体的食用菌产品,使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位于阜阳市颍泉区中市办事处西湖社区,地处“颍泉区古西湖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区,是本市重要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本项目1000亩食用菌基地可产出10.2万立方的优质有机肥料(菌渣肥),可以代替化肥广泛施用于蔬菜及其他农作物,不仅能大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能够改变长期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的土壤营养失衡、单产下降、病虫害多发等状况,促进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本项目实施能够使秸秆及牲畜粪便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避免因焚烧作物秸秆及养殖场粪便随意排放而造成污染环境、影响交通的问题。同时,本项目在加工厂建设中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