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职教中心2011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023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宁县职教中心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会宁县职教中心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会宁县职教中心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会宁县职教中心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会宁县职教中心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宁县职教中心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宁县职教中心201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宁县职教中心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2012级语文期末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寒暄(xun) 踌蹰(chu) 朱拓(tu) 百无聊赖(li)B监生(jin) 惴惴(zhu) 俨然(yn) 少不更事(jng)C间或(jin) 形骸(hi) 谬种(mi) 沸反盈天(fi)D陈抟(tun) 驯熟(xn) 炮烙(po) 咀嚼鉴赏(z)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掩敝 奖赏 寂静 古里古怪 B影踪 寂静 荒凉 喜气洋洋C狭窄 气慨 衬衫 狼吞虎咽 D. 军衔 安祥 震荡 小心翼翼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军训结束那天

2、,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4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5、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 ,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的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

3、A调整自己、完美自己、剖析自己 B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C完美自己、调整自己、剖析自己 D剖析自己、完美自己、调整自己6、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 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 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7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2)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3)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A比喻 夸张 反问 排比 B夸张 拟

4、人 反问 排比C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D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8、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D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作的前言,内容多说明正文的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B古时“阴”指山南水北,“阳”指山北水南例如“淮阴”在淮河以北,“汉阳”

5、在汉水以南,“华阳”在华山之北。C古人一般把南面视为至尊所以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曾也”亚父坐的是至尊的位子,表示他的地位在其他人之上。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10、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及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春之声散文王蒙 胡同文化散文汪曾祺B、一个人的遭遇小说肖霍洛夫老人与海小说海明威C、祝福小说鲁迅 文学的趣味文艺论文朱光潜D、阿房宫赋赋杜牧 兰亭集序序王羲之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春之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 的写法,不像传统小说注重

6、 的叙述和 的塑造,而是重点写特定的生活场景在人物心中的折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作品的 结构。2小说的三要素是 、 和 。3、 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描写了 的悲惨命运。4.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 和 。5、鸿门宴选自 ,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对此书的评价是“ , ”。6、会议纪要是记载、 和议定事项所使用的公文。会议纪要的格式比一般较固定,通常由 、 、和落款三部分组成。7、采访是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自已所需要的 的一种口语交流形式。8、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 三个部分组成。三、阅读理解(共34分)(一)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7、(15每小题2分,6小题4分,共14分)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

8、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1.对画线“活得有趣的人们”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鲁镇所有的人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2.画线“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

9、却一桩心事。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3. 对画线全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4.画线中“惊醒”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沉

10、思中惊醒B.从睡梦中惊醒C.从麻木中惊醒D.从迷惘中惊醒5、对祝福主题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表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猛烈地鞭挞了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批判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制度。B、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C、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表现了鲁四老爷仇视新党、仇视劳动人民,杀人不用刀的反动阶级本质,深刻揭露了失败的阶级根源。D、通过这一悲剧,猛烈地抨击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讽刺了的软弱妥协性,指出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才能翻身解放。6、下列四段文字都写到了祥林嫂的眼

11、睛,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与心理状态?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填到后面的答案中。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A.悲痛之极,丧失了生的勇气B.身心俱毁,濒临死的边缘C.希望破灭,精神受到沉重打击D.精神麻木,不复有生的欲望E.寄希望于神灵,力图摆脱不幸的命运F.失望无望,麻木地面对人世的冷漠G.迷信神

12、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安慰H.陷于绝望,领略到人世的无情答:( )( )( )(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3题。(7小题4分,811题各2分,1213题各4分,共,20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13、。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给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4分)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美好曾不知老之将至(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A朝向 B奔向 C过去 D假如8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岂不痛哉 死生亦大矣 当其欣于所遇 则与斗卮酒A感叹句 感叹句 宾语前置句 陈述句B反问句 判断句 介宾结构后置 省略句C反问句 判断句 陈述句 宾语前置句D感叹句 反问句 介宾结构后置 省略句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