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洛神赋是六朝辞赋中的名作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814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植洛神赋是六朝辞赋中的名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曹植洛神赋是六朝辞赋中的名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曹植洛神赋是六朝辞赋中的名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曹植洛神赋是六朝辞赋中的名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曹植洛神赋是六朝辞赋中的名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植洛神赋是六朝辞赋中的名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植洛神赋是六朝辞赋中的名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頁,共 4 頁辭賦、駢文、駢體賦廖國棟前言曹植洛神賦是六朝辭賦中的名作,在大一國文的教學設計中,我希望透過洛神賦的教學,讓學生認識辭賦基本的特徵。同時洛神賦運用許多修辭技巧,構成一篇傑出的美文,從洛神賦中,可以讓學生學習其修辭技巧,增進寫作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遇到不少的問題,由於國文課程每週只有兩堂課,每篇選文頂多只能分配四堂課,如此一來,能夠簡單分析洛神賦的修辭技巧已屬不易,想要讓學生認識辭賦的特徵,談何容易!所幸通識中心創辦電子報,讓我得以補充課堂上無法詳細解說的一些問題,期盼能夠稍微彌補課堂節數不夠的缺憾。大一學生在中學時期對於辭賦的認知極其有限,當我在講解洛神賦時說到:曹

2、植不愧是文學天才,他發揮了辭賦最大的負載能力:融合了散體賦的鋪敘能力,騷體賦的抒情功能,駢體賦的對偶之美。無漢代騁辭大賦瑋字連篇的艱澀,有六朝抒情小賦的瑰麗采藻。真是無美不至,眾善畢臻。無論就辭賦史或六朝美文而言,都是難以企及的典範。有學生提問:什麼是辭賦?、散體賦、騷體賦、駢體賦如何區別?也有學生提問:洛神賦是駢文嗎?對於這些學生的提問,內心是相當高興的(有學生認真在聽,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在回答學生疑問的同時,發覺這些問題要講解清楚其實並不太容易,也沒把握學生的疑問到底解決了沒有?還是帶著更多的疑惑離開?以下先談談什麼是辭賦?一、什麼是辭賦?辭賦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相當特殊的文類,它介於詩與

3、文之間。基本上它是詩的家族成員之一,卻長得與詩、詞、曲等古典詩歌的家族成員不太像,經常出現不協韻的散句;但如把它歸為文(散文)類,它的句式卻又比較整齊,同時多有協韻之處。由於辭賦的兩棲性,困擾了古今不少的文學研究者。清代姚鼐古文辭類纂將辭賦納入古文的範疇,由於此書的影響相當深遠,因此,有不少研究者把辭賦歸入古典散文的範疇。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古文選集如古文觀止新編(台北:明倫出版社)、古文鑑賞集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中國歷代散文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古代散文鑒賞辭典(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等,皆將辭賦視為古典散文而收入選集中。這些選集編纂者常將散文的義界擴大,將辭賦納入其中,以古代散文鑒

4、賞辭典為例,主編者王彬在前言中說道:從廣義上講古代散文是指詩、騷、曲外的一切散體文章,但包括駢、賦和一部分趨于散化的辭。從古文的角度觀之,編纂者採取廣義將辭賦納入選集中,固然有其依據及方便之處。然而就辭賦的本質及其流變觀之,辭賦是詩而不是文(散文),將辭賦歸屬於文是不精確的。想要替辭賦下個簡要的義界是不太容易的,如果就細目來區分,辭與賦各有特點,但就廣義而言,辭賦可視為文體中一大類別的統稱。賦,本意指誦說,漢書藝文志說:不歌而誦謂之賦。毛詩序說: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賦成為詩經六義之一,指的是鋪陳言志的手法。戰國荀子賦篇,最早以賦名篇。漢人把屈原、宋玉的辭(楚辭)和荀子的賦統稱為辭賦,並

5、把屈原看作辭賦之祖。漢初,歷經賈誼、枚乘等人的創作,逐漸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漢初辭賦家一方面繼承屈原的遺風,抒發哀怨之情,賈誼是典型的代表。另一方面吸收了戰國縱橫家鋪張的手法,枚乘是典型的代表,他的賦作七發是楚辭體轉向漢大賦的過渡。到了漢武帝,辭賦創作進入了鼎盛時期,成為當代文學的主流,司馬相如是典型的代表,子虛賦、上林賦(一說此二篇即天子游獵賦之上、下篇)更是散體大賦的顛峰之作。漢代辭賦有兩大系列:其一是抒寫悲怨失志的作品,形式上接近楚辭中的離騷和九辯,多用兮字以舒緩音節,而且文采綺麗華美。由於此類作品無論內容或形式皆有楚騷的特質,故稱騷體賦;其二是描寫畋獵、京都、宮殿等體國經野,義尚光大的

6、作品,內容以誇耀帝國的聲威,歌頌天子對外在世界的征服為主,這些作品大多篇幅較長、規模宏大,句式上駢散相間,體制上多採用主客問答的對話體,其中首尾用散文,中間部分用韻文,韻文常以四、六言為主,亦雜以三、五、七言甚至更長的句子,段落之間多用於是乎、若夫、況乎等連接詞,一般稱做散體大賦。漢代之後,魏、晉辭賦趨向駢儷化,至南朝時駢體賦達到顛峰。唐、宋科舉考試命題作賦,除了要求遵守對仗、聲律之外,還限定表示立意要求的韻腳字,這類限制立意和韻腳的命題賦就是律賦。此外,唐、宋古文運動興起,產生了接近古典散文的新文賦。辭賦在體式上的衍變,至此大致底定。二、什麼是駢文?駢文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特有的一種文類,基本特

7、徵是語句平行,兩兩相配,句法結構相互對稱。全篇文章除了少數散句之外,皆由對偶句所組成,偶句分上下聯,上下聯的字數、詞性和結構幾乎完全相同。由於駢文大多由四字或六字組成,初期以四字、六字為主,偶爾摻雜有五字、七字。齊梁以後四六格式定型化,所以也稱四六文或四六。駢文萌生於秦、漢,興盛於魏晉南北朝,沒落於宋,復興於清。歷代駢文雖然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特點可歸納為下列諸端:(一)句式勻稱:這是駢文最主要的形式特徵,兩個相稱的句子為一組,彼此相對,極為工整勻稱,全篇只用少數散句貫串文章。(二)四六句式:魏晉時期的駢文,一般以四字句為多,字數尚未有嚴格的限制。南朝劉宋時,駢文句子以四言或六言為主。四六的格式

8、已具雛形,齊梁以後,四六的格式完全形成。(三)音韻諧協:駢文上下二聯之間,要求節奏點平仄相對,即平對仄,仄對平,由於音律上的講究,使駢文在形式美學上,逐漸臻於登峰造極之境。(四)用典繁多:駢文常用典故,除了炫耀作者學識淵博之外,還可以使讀者產生聯想、想像、啟發幽思等作用。善用典故的豐富內容,可使文章委婉含蓄、風格典雅,增加文章的美感。(五)詞藻華美:駢文追求辭藻華麗,無論在練字、選詞和鍛句上都相當講究,構成富麗典雅的風格。三、賦與駢文賦與駢文都是因漢語特性所造就的特殊文類,兩者之間更是彼此互動,對中國文學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對於二者之間的關係,有些學者主張駢文影響賦體的演變,甚至認為漢賦歸屬於

9、駢文,如姜逸波漢賦屬駢文之一體認為:駢文要求對偶、用典、煉字、聲韻,漢賦具有上述特色。漢賦從它產生之初起就與駢儷結下了不解之緣,漢賦是最便於產生並容納駢儷的土壤,因此,漢賦是駢文之一體。(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24卷第06期)姜先生指出漢賦是最便於產生並容納駢儷的土壤是正確的,但說漢賦是駢文之一體則有待商榷。周悅論駢文駢賦之異同說:駢文駢賦在造句形式及文體孕育發展演變歷程上固然不無相同相近之處。但是由於體裁不同,句式不同,結構不同,用途不同,理所當然地應該分為兩種不同的文體,不可以一種文體視之。(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1期)周先生的說法是正確的,從詩文兩大文類觀之,賦是詩類,駢文

10、則是文類,的確不可以一種文體視之。簡宗梧先生說:從文體發展來看,賦是散文化的詩,駢文是賦體化的散文。從駢文的形式要件來看,駢文起源於文章的辭賦化。(賦與駢文臺灣書店,1998年10月)簡先生賦與駢文一書,從文學體類發展的角度探討賦與駢文,掌握兩者之間錯綜複雜的互動關係,可供有興趣想更進一步了解賦與駢文的讀者作參考。郭建勳、邵海燕賦與駢文一文亦有類似的見解:賦與駢文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兩種各自獨立的文學樣式,但在審美趨向上卻有著驚人的一致性,那便是貴族化和典雅化,崇雅尚麗是其共同的追求,辭賦作為漢魏晉六朝的經典性文體,對駢文影響最大。就發展路向而言,是賦的日益駢偶化,再到用賦的方法做文章,最後形成駢

11、文;就其實現方式而言,則是各類辭賦日益駢偶化,然後為各體文章所利用和借鑒,最終形成駢文。辭賦不僅給予作家以突出的駢對意識,而且為駢文提供了四言、六言和騷體等各類偶句的駢對資源。(北方論叢,2006年第04期)賦與駢文的互動關係,由此可以得到初步的了解。以下借用維基百科的說明,讓讀者簡單區別長得極為相似的駢賦及駢文:駢文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多四六對仗,故又稱四六文或四六、駢儷、駢體等,具駢文要點而有押韻者稱駢賦。(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7%A2%E6%96%87&oldid=8971740)有韻者為駢賦,屬於詩類;無韻者為駢文,屬於文類。這的確是極方便的辨識原則。其實駢文和賦的界限,也可以從古代駢文(駢賦)大家的作品中體會一二:陸機豪士賦序,與顏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同見錄於文選卷46序下之中,是無韻的駢文,豪士賦則是有韻的駢賦。此外庾信哀江南賦,前有序,為駢文,序後則是有韻的駢賦。由此觀之,押韻與否,可作為辨識駢賦與駢文的方便法門。前言提及洛神賦是不是駢文的問題,依此準則,應該可以得到明白的答案。結語在前言中,提出個人講授洛神賦時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在與同仁閒聊時,也曾經提起過。透過上述的說明,提供個人沉浸在辭賦領域中的一得之愚,尚祈方家有以教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