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05969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山黑水赤子情记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英雄1931 年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白山黑水。从此,东北人民尤其是东北抗日联军开始了长达 14 年的奋勇抵抗。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由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组织起来并得到中国共产党支持和协助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是最早奋起抗日的先驱。抗日义勇军的斗争由于遭到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的反对和限制以及自身存在的弱点,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到 1933 年春天基本上遭到失败。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并联合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和抗日山林队共

2、同对日作战组成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到 1936 年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共有 1 1 个军,人数最多时有 3 万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均是在反曰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也都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孤悬关外、爬冰卧雪、缺枪少弹、忍饥挨饿,进行了艰苦卓绝而英勇顽强的斗争,成为了整个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极大地牵制了日本关东军出关作战,有力地配合了关内的全局抗战,也为保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及其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杨靖

3、宇:英雄不死、浩气长存杨靖宇 1905 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一户穷苦农民家庭,本名马尚德,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 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杨靖宇 8 岁进私熟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今确山县靖宇小学)读书。1923 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现河南工程学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 年 3 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后脱险。1929 年,杨靖宇被中

4、共中央派往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 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 兼政委。1934 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 937 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 6000 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 年 5 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

5、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武装屯田移民,疯狂摧残 南满抗日根据地,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 1400 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仅剩 400 多人。虽身陷绝境,但面对日伪的一再诱降,杨靖宇抗日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大义凛然地表示:“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 ”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杨靖宇和大家一起吃树皮、嚼草根。1940 年 1 月,为解决部队给养,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则带领一支五六十人的小部队冒风雪严寒东进。因抗联一军一师师长程斌叛变投敌,小分队被

6、敌人包围。与敌人周旋,突围到最后,他身边仅有 7 名战士,其中 4 名负伤。于是杨靖宇命令警卫员带领 4 个伤员转移,又派余下的两名战士去村庄找食品。两名战士下山后被日伪军杀害,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字的印鉴,遂下令严密封锁搜查。2 月 22 日,杨靖宇在风雪中躲进一间破屋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 月 23 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 4 个中国人,他给了其中一个人钱,让他去帮自己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下午 3 时,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 35 岁

7、。日军令县城民众医院医生剖腹化验,竟然发现将军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残暴的侵略者也被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并于 1945 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1950 年初被发现并镇压。为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1946 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 年,靖宇陵园在通化市竣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都送了花圈,朱德同志为墓碑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字同志永垂不朽!魏拯民:能征善战、英勇无畏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伯张,化名魏拯民、魏民生、魏朋胜、魏锄耕、李新良、张达等。1909 年

8、 2 月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早年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926 年 6 月在太原一中入团。1927 年 1 月转为党员。先后在北平、安阳等地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他文武双全,是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和卓越的政治工作者:魏拯民创办了中共屯留临时支部党刊锄耕 ,指导家乡的革命斗争。“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赴东北工作,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4 年冬被派到东满,为东满党的建设和朝鲜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走遍了各根据地和游击区,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后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参与领导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任政治委员,联合东满地区各抗日武装

9、开展游击战,起草告各反日部队书 ,号召一切力量协同作战。1935 年夏,作为东北抗日游击的唯一党代表,曾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回国后1936 年 3 月任东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委员。同军长王德泰一同指挥所部北上牡丹江地区和远征南满地区,打通与吉东和南满的联系,与抗联第一、第五军配合作战,扩大抗日游击区。同年 7 月后,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能征善战,指挥有方,与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指挥所部在辉南、抚松、蒙江、金川、桦甸等地打击伪军,挫败日伪军多次大规模的“讨伐” ,曾指挥大沙河、寒葱岭等战斗,使东南满地区

10、的抗日工作得到空前发展。由于长期生活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患了心脏病和胃病。1939 年初冬,由于病情恶化,被迫转入密营养病。1940 年 2 月 23 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战斗中牺牲,他接替杨靖宇全面统帅第一路军。在他的指挥下,第一路军全体指战员在东南满地区四处出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同年夏,魏拯民在战斗中负伤,加之病情复发,便在密营养病。由于环境艰苦,缺乏食物、药品,病情不断恶化。1941 年 3 月 8 日,敌长岛工作班头目长岛玉次郎率日本宪兵 100 余人包围了魏拯民养病的密营。在反击突围中,魏拯民壮烈牺牲,年仅32 岁。王德泰: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王德泰 1907 年出生于辽

11、宁省营口县博洛铺镇詹家村一户佃农家庭。1926年,来到吉林省延边地区务农、当店员、开杂货铺。 “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洪流。同年秋,参加当地的“秋收斗争” ,被选为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 年,参加延吉抗日游击队,先后任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务,成为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3 年,参与指挥游击队作战 50 余次,重创敌军,延吉游击队也在战斗中发展到 300 余人,并开辟了五隅沟、石人沟、三道湾等抗日游击根据地。1933 年 6 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1934 年 3 月,参与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

12、任师政委。同年 6 月,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即与特委和独立师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在延吉、安图、汪清、敦化等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 1935 年3 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这独立师进行整编,改任师长。 1935 年 5 月30 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 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升任军长,所辖 4 个团,总兵力达 1200 余人。1936 年 3 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继任军长,率部队主力向安图、敦化方向活动,共与敌人交战 660 余次,二军成为威震延边一带的一支抗日劲旅。1936 年 6 月,抗联第一、二军合编

13、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长,同时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王德泰在指挥作战时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军事技术好,步枪、手枪、机枪都打得很准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顽强,给敌人以重创。1936 年 11 月初他指挥抗联第二军第四师第一团、第二团三连和第六师一部,在临江、抚松交界的大阳岔把两连伪军包围,迫使敌人投降。1 1 月 7 日早 7 时部队准备召开二军干部会议,突然遭到从松树镇开来的伪骑兵第七团 600 余人的袭击。王德泰沉着镇定,指挥战斗,带领四师与六师的部分战士与敌人激战,从早 7 时一直战斗到下午 3 时共毙伤敌人 70 余名。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牺牲,年

14、仅29 岁。董长荣:书生意气、血沃中华童长荣字斓华,又名张长荣1907 年出生于安徽湖东(今枞阳县)贫农家庭。他幼年丧风父,6 岁读私塾,1917 年入小学1921 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 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预科第一高等学校192 年转入东京帝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担任日本东京中共特别支部领导工作,领导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 。 1928 年 5 月,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济南惨案” ,屠杀中国军民 5000 余人。 他领导留学生和旅日华侨抗议日军暴行,被日本当局逮捕遭受严刑拷打,两个月后被驱逐回国。同年秋-他

15、奔走于上海、南京、江苏、河南等地,恢复组织,争取群众,从事反帝爱国活动。后来,任上海市沪中区委书记。1930年 3 月 2 日,童长荣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不久被党中央任命为河南省委书记。1931 年 3 月调任大连市委书记,同年 1 1 月,前往东满(今延边 J 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和朝鲜革命者一起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 1 933 年春,他和特委指挥游击队和救国军补充团在汪清县马村一带,与前来讨伐之敌周旋三昼夜歼敌 200 余名,缴获各式枪 200 余支保卫了小汪清游击根据地。按照满州省委指示,他开始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由于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他

16、在领导肃反工作中错误地把一些革命者当做“民生团”分子处理,给革命事业造成很大损失。1934 年 3 月 21日,他转移到汪清十里坪庙沟一带敌人悄悄尾随过来。当时,一些战士外出筹粮未归他率领身边的战士和敌人搏斗,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 27 岁。李东光:民主战士、英风永存李东光,原名李相俊,又名李东日、李向俊、李本一。1902 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农民家庭。1918 年随父母迁入吉林省珲春县大荒沟。18 岁入龙井东兴中学读书。1926 年,加入朝鲜共产党。中学毕业后,他离开延边,来到磐石县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7 年,他在磐石县小孤山子三合学校任教员,经常到永吉县五星河子朝鲜族聚居地区宣传革命思想。1930 年,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原则,他转为中图共产党员,之后回到磐东地区开展建党工作,任磐东区委书记。 1931 年 7 月,日本侵略者在长春县制造了“万宝山事件” ,挑拨中朝民族感情。他发动磐东一带朝鲜族群众举行反日大游行。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发动磐东人民开展“秋收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